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克毫不掩饰,这场欧冠历史性翻盘能给巴萨球迷带来的欣喜。第二回合巴萨6比1大胜巴黎圣日耳曼,尤其是最后5分钟加补时阶段连入3球的神奇表现,这是欧冠半个多世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所以,皮克笑曰这一场胜利会让巴萨球迷间产生一个“婴儿潮”。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极度刺激和极度的情绪跌宕,最终以如此不可思议的方式呈现出戏剧化结尾,这位巴萨中卫的玩笑话未必不会成为事实。
然而,这并不是一场没有瑕疵的比赛,许多中立球迷对苏亚雷斯的假摔咬牙切齿,许多对巴萨成功已经有些“审美疲劳”的球迷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宣扬“干爹论”。这不仅是中文社交媒体的独创,在西班牙、法国乃至英国和德国的许多社交媒体上,都有“本场最佳──欧足联”这样的嘲讽。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已经无法用传统价值观来定义的社交媒体时代,任何“奇迹”乃至“神迹”都不可能像过往那样被全面接受。竞技意义上,巴萨因为首回合0比4落败,回到主场6比1的翻盘,特别是比赛最后阶段的戏剧性场面,将完全不可能变成可能,戏剧化程度至少能比肩2005年欧冠决赛利物浦半场0比3落后AC米兰的“伊斯坦布尔奇迹”,很多球迷甚至认为巴萨这次翻盘要更加伟大。然而,没有太多球迷去质疑和“揭黑”12年前的利物浦往事,但对巴萨的这场胜利,怀疑的指点随处可见。
在过去几年,社交媒体带来的这种改变尤其明显: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依旧和美国传统主流媒体进行着不休止的战争,社交媒体成为他和公众沟通,或者可以称之为他发号施令的一种工具。另一方面,由于社交媒体的无政府状态和极度的散漫,也导致了过去这两年“假新闻”(fake news)成为国际性现象。
从纯运动迷的角度看,怀疑巴萨,尤其“干爹论”这种说法,完全是诛心之论。没有理由和证据,哪怕在西方社会,也是违背法理原则的。攻击者能列举出过去十多年巴萨在竞技场上成功的诸多得利事例,例如2011年欧冠半决赛对切尔西的裁判誤判。由于资讯极度的丰沛,云技术和大数据储存,给怀疑论者提供了过于充分的论据,各种现象罗列出来,总有令人触目惊心处。只要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稍微用心搜索,便能发现对巴萨具有怀疑眼光的一些民间高手是如何自我发掘“巴萨谜团”的。
历史上,巴萨俱乐部是长年被足球之外力量左右的受害者,弗朗哥独裁西班牙36年,皇家马德里在和巴萨竞争中占尽各种好处,从裁判偏袒到最有名的“金箭头”迪斯蒂法诺的加盟案,各种掌故以及深度调查都能找到痕迹。然而,当巴萨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足球王者时,“干爹论”如影随形,接踵而至,仿佛巴萨在过去11年4夺欧冠,总有欧足联对这个俱乐部“栽培”和“庇护”的黑色阴影。
人言未必都可敬,但人言可畏。在没有公众媒体进行大众传播的上古时代,三人成虎的口口相传造成恶果。带一点传统眼光来看,社交媒体扮演的角色和“媒体”之责相去太远,围绕社会焦点话题,社交关系的互动之余往往会催化出语意混淆、杂音干扰视听的恶之花。一场体育比赛会带来各种不同社群、不同观点、不同兴趣爱好和倾向性人群的不同反应,这还只是体育赛事,上升到美国大选、英国脱欧这样的世界性事件上,社交媒体的涌动,破坏力更加不容小觑。
在这些真伪难辨、充斥大量情绪宣泄的观点化资讯浪潮中,已经很难保持单纯欣赏体育赛事的态度。当然,会有成熟的受众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会有很多人根本不接触社交媒体。可是,在一个24小时互联,不断将各种个体陷入社交网络漩涡的时代里,想成为独立于社交网络之外的犬儒,难上加难。
七旬老妪学着玩转微信,早已不是社会新景。我不知道听说过多少次“这种食品不能吃、微博上说了……”移动互联网让所有人深度关联,却又是一张可能混淆一切的网络。世道人心未变,纷扰杂音却更多了。
巴萨何其幸运,胜利能带来“婴儿潮”。只是未来的婴儿和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难享受观赏运动竞技的简单快乐了。
所以,皮克笑曰这一场胜利会让巴萨球迷间产生一个“婴儿潮”。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极度刺激和极度的情绪跌宕,最终以如此不可思议的方式呈现出戏剧化结尾,这位巴萨中卫的玩笑话未必不会成为事实。
然而,这并不是一场没有瑕疵的比赛,许多中立球迷对苏亚雷斯的假摔咬牙切齿,许多对巴萨成功已经有些“审美疲劳”的球迷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宣扬“干爹论”。这不仅是中文社交媒体的独创,在西班牙、法国乃至英国和德国的许多社交媒体上,都有“本场最佳──欧足联”这样的嘲讽。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已经无法用传统价值观来定义的社交媒体时代,任何“奇迹”乃至“神迹”都不可能像过往那样被全面接受。竞技意义上,巴萨因为首回合0比4落败,回到主场6比1的翻盘,特别是比赛最后阶段的戏剧性场面,将完全不可能变成可能,戏剧化程度至少能比肩2005年欧冠决赛利物浦半场0比3落后AC米兰的“伊斯坦布尔奇迹”,很多球迷甚至认为巴萨这次翻盘要更加伟大。然而,没有太多球迷去质疑和“揭黑”12年前的利物浦往事,但对巴萨的这场胜利,怀疑的指点随处可见。
在过去几年,社交媒体带来的这种改变尤其明显: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依旧和美国传统主流媒体进行着不休止的战争,社交媒体成为他和公众沟通,或者可以称之为他发号施令的一种工具。另一方面,由于社交媒体的无政府状态和极度的散漫,也导致了过去这两年“假新闻”(fake news)成为国际性现象。
从纯运动迷的角度看,怀疑巴萨,尤其“干爹论”这种说法,完全是诛心之论。没有理由和证据,哪怕在西方社会,也是违背法理原则的。攻击者能列举出过去十多年巴萨在竞技场上成功的诸多得利事例,例如2011年欧冠半决赛对切尔西的裁判誤判。由于资讯极度的丰沛,云技术和大数据储存,给怀疑论者提供了过于充分的论据,各种现象罗列出来,总有令人触目惊心处。只要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稍微用心搜索,便能发现对巴萨具有怀疑眼光的一些民间高手是如何自我发掘“巴萨谜团”的。
历史上,巴萨俱乐部是长年被足球之外力量左右的受害者,弗朗哥独裁西班牙36年,皇家马德里在和巴萨竞争中占尽各种好处,从裁判偏袒到最有名的“金箭头”迪斯蒂法诺的加盟案,各种掌故以及深度调查都能找到痕迹。然而,当巴萨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足球王者时,“干爹论”如影随形,接踵而至,仿佛巴萨在过去11年4夺欧冠,总有欧足联对这个俱乐部“栽培”和“庇护”的黑色阴影。
人言未必都可敬,但人言可畏。在没有公众媒体进行大众传播的上古时代,三人成虎的口口相传造成恶果。带一点传统眼光来看,社交媒体扮演的角色和“媒体”之责相去太远,围绕社会焦点话题,社交关系的互动之余往往会催化出语意混淆、杂音干扰视听的恶之花。一场体育比赛会带来各种不同社群、不同观点、不同兴趣爱好和倾向性人群的不同反应,这还只是体育赛事,上升到美国大选、英国脱欧这样的世界性事件上,社交媒体的涌动,破坏力更加不容小觑。
在这些真伪难辨、充斥大量情绪宣泄的观点化资讯浪潮中,已经很难保持单纯欣赏体育赛事的态度。当然,会有成熟的受众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会有很多人根本不接触社交媒体。可是,在一个24小时互联,不断将各种个体陷入社交网络漩涡的时代里,想成为独立于社交网络之外的犬儒,难上加难。
七旬老妪学着玩转微信,早已不是社会新景。我不知道听说过多少次“这种食品不能吃、微博上说了……”移动互联网让所有人深度关联,却又是一张可能混淆一切的网络。世道人心未变,纷扰杂音却更多了。
巴萨何其幸运,胜利能带来“婴儿潮”。只是未来的婴儿和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难享受观赏运动竞技的简单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