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理念的变革,意味着在劳动教育活动设计中要体现劳动素养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要求活动设计强调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性、对劳动评价的前置性和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性。借鉴逆向设计理论,遵循明确预期劳动成果、确定基于劳动表现的评价证据、选择合适的劳动实践内容的总体思路,设计劳动学习目标、评价依据和内容,在劳动实践的深度理解和持续参与中,实现认知建构、能力提升和价值理解,促进劳动素养养成。
【基金项目】
:
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指向劳动素养的项目式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编号:202113701)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理念的变革,意味着在劳动教育活动设计中要体现劳动素养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要求活动设计强调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性、对劳动评价的前置性和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性。借鉴逆向设计理论,遵循明确预期劳动成果、确定基于劳动表现的评价证据、选择合适的劳动实践内容的总体思路,设计劳动学习目标、评价依据和内容,在劳动实践的深度理解和持续参与中,实现认知建构、能力提升和价值理解,促进劳动素养养成。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思想、塑造品性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开展德育,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内容。目前在德育中盛行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也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必须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积极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
思政课"四史"学习应以道路问题为核心,将生动的中国故事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思想辨析、事实论证、情境体悟、活动体验等,自主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关键问题,从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中国精神和担当,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蔡澄清老师把“立德树人”落实在“师德观”与“树人观”两个层面。教师层面:首重师德,强化新课改,教书育人,点拨改革创新,做知识与精神的播种者;其“八字指针”是“改革——实验——总结——创新”。学生层面:狠抓训练,多予探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八字箴言”是“知识——能力——修养——习惯”。二者互为推进,高效推动新时期的新课改、新教材背景下的新点拨,努力
道德与法治课堂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当代中学生身处各种价值与舆论观点碰撞的裹挟,教学要将时事热点素材引入课堂情境,引领学生经历深刻的思维过程。深入分析事件的本质,学会辨析各种爱国观念和行为,澄清价值并体认自身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与使命,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并在生活中践行爱国精神。
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低年段分散学习基础上,六年级上册采用集中教育的方式开展"专册"学习。如何以宪法精神为主线,沟通"法"与学生生活,启蒙法治思维,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展开了务实的教学探索:
在教育制度深化改革相关内容不断落实的过程中,“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教育理念已经在小学教育阶段得到了有效深化。因此,班主任当前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并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有效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水平发展并不完善,不具备良好的辨别是非能力,所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其思想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新课程、新《纲要》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教育本身难以奏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积极开发家长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发挥家庭教育的各种优势,共同努力,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既是身体教育,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现代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的“育体”价值和“立德”功能广泛存在于学校体育的育人全程。学校体育亟需通过“十大”育人体系发挥其“四位一体”功能,落实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学校体育重要的育人功效和价值,探索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呈现了近代百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所走过的历史进程,其时间跨度大,内容庞杂,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教研团队,乃至整个学校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依托本单元整体设计、实施"四史"专题教育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和课外实践激扬爱党爱国精神;秉持儿童立场创生"红船精神"主题班会课,运用情景剧表演、故事讲述、宣讲行动等活动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