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材料作文教学中的母题思维训练策略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e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特别明示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常见思维方式。思辨性材料作文的写作是训练、培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因此,思辨性材料作文写作教学,几乎同时成为了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此,笔者想结合近些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阐释思辨性材料作文教学中运用母题思维进行合理训练的有效策略,特别是在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方面的训练策略。
  思维是人用头脑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而母题思维则是强调在针对表象与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时,始终有形而上的母题意识,比如:儿童文学有三大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我们在欣赏儿童文学作品时,就可以高屋建瓴地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要核,继而可以从微观上辨析作品在同一母题下的独特性,包括叙事的视角、人物的形象、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巧等。如此,运用母题思维,在阅读中,既能够识其大略,也能够洞幽烛微。母题思维运用于写作上,则可以准确地把握主题,同时又能够促使自己“盘活内心储存”进行构思落笔,进而形成自己的主张与表达。从哲学上来说,人类的思考始终基于三类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的关系。从母题思维的角度来看,学生无论看到什么作文材料,首先要认清的是,作文要求的是讨论哪一种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定位到以下母题:自我、人性、成长、生命、感情、教育、时间、空间、哲学、美学、文学和科学等母题。

一、运用直觉思维指向母题,确保材料理解准确


  直觉思维在我们的思维活动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获得直觉思维的发展。我们人类的思维活动中应该发展好直觉思维。
  作文训练中,有一种现象叫做“套题”。为什么“套题”会有广大的市场,其实,就是直觉思维在起作用。学生看到某一个作文题,运用直觉思维,马上找到“内心库存”,套题就是这样产生的。“套题”行为固然极不可取,不过其中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却是颇有价值的。我们要发挥这种“直觉思维”的优势,让学生学会运用直觉思维来理解材料的核心,明确作文的方向,把握思辨的主旨。
  比如,2015年上海秋考作文题材料为: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学生一看到这则材料,在直觉思维的影响下,一定会关注到“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这三个关键词;如果通过母题思维的有意识培养,学生就能够把握住命题要求的核心在于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谐。从母题上来看,就是要求辨析人与自我的关系,是自我母题的审视与理解。有此指向,相信学生会非常踏实,而不是纠结于三个关键词的关系,甚至是在讨论“坚硬”与“柔软”的关系时,恰恰疏忽了最重要的“和谐的自我”这一关键词。

二、运用逻辑思维细化母题,确保写作角度恰当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呢?新课标里有明示: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这里的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就是逻辑思維的基本方法。
  比如,2021年上海秋季高考作文题材料为: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基于母题思维,运用直觉思维,这是在母题下讨论人与物的关系。但是,仅仅有此认识,只是明确了论题的方向,具体如何有层次地进行分析与说理,需要深入地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这样就能够对母题进行细化,使之具体化,形成可以有条理地呈现出的不同论点。
  首先要辨识材料中的人物角色。有人说,这是第一类人;有人认为,这是第二类人;也就是考生可以是第一类人,可以是第二类人,也可以是第三类人。
  其次要分析材料中不同角色的基本观点。第一类人的看法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关键在于一个“才”字,这类人的观点是:时间积淀是人们认识事物价值的充分必要条件。第二类人认为不尽如此,关键在“不尽”二字,不是并非如此,而是不完全如此,没有全部否定,因此这类人的观点是:时间积淀是人们认识事物价值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再次要比较这种看法的差异。通过上述的辨识与分析,学生不难发现,两类人或者说两个观点的差异不在于人们认识事物的价值,而在于时间积淀对于人们认识事物价值的影响。一类人认为,如果没有时间的积淀,人们就不能认识到事物的价值;另一类人认为,如果没有时间的积淀,人们也可能认识到事物价值;或者是,有了时间的积淀,人们也不一定能够认识到事物的价值。
  最后则是通过以上的思考进行归纳与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既可以赞成时间积淀说,也可以反对,还可以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第三方意见,关键在于富有逻辑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三、运用辩证思维深化母题,确保文章立意深刻


  中国传统文化、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中都充满了辩证法思想。辩证思维从辩证法而来,包括了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原因与结果、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等辩证形式,既具有认识论的功能,也具有方法论的功能,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中,正如温儒敏所指出的那样:新课标“把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加以明示”,正是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缺少思维训练的现状,强调了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其中,辩证思维在新课标一书两次出现,需要我们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辩证思维。
  比如,2019年上海秋考作文题为: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基于母题思维,运用直觉思维,这道作文题表面好像是在讨论中国味,其实只是小中见大,由中国音乐和中国味来讨论人与事物的关系,这是母题。有此认识,才算是抓住了此命题的核心。对于此母题,如何进一步更具体地形成自己的认知,从而深化自己对于论题的看法呢?可以运用辩证思维来深化理解。
  一是从现象与本质上来思考。材料中说得很清楚,我之所以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经过了至少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广泛的倾听与接触,这是一种初步认知;二是有了深刻的感受,这是有了感受与感悟;三是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是一种自觉主动的践行,跨入了由知而行的阶段了。因此,透过材料中认识中国音乐中的中国味这一过程的现象,可以揭示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本质:由认知到感受到感悟,最后是践行。
  二是从一般与个别上来思考。材料中两次强调了“不同”,一是不同国家,二是不同风格;可见,认识到事物的独特性往往是在广泛的比较之中产生的,在“同”中发现“异”,在“异”中发现“味”,其实就是发现独一无二的特质与个性。
  以上两条辩证思维的路径,都能够把准确定位写作方向的母题更加具体,更加深入,更加具有可思性与可写性。
  新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有异于文学性写作、实用文写作和小论文写作,思辨性写作直指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提升,这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所有语文人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在思辨性材料作文的教学中用心深思,着力践行。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立意、情境、设问是探究题命制的三要素,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见图1)。其中,情境是命题者营造铺设的氛围,是立意实现和设问提出的载体;立意是试题的灵魂,表明命题者意图考查的主旨,统领情境的呈现方式和设问的方向角度;设问是学生要回答的问题,是联结立意与情境的纽带。  2015年江苏省高考政治学科第37题 (以下简称“第37题”)立意高远、情境精致、设问灵巧,受到广大师生的交口称赞。为方便分
期刊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也特别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
期刊
研究是什么?有科学家说,“研究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让人感受到科学家做研究的旨趣与初心,无丝毫的功利,却有一种本真,就是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敏感。也有人说,“研究就是行走在自己能力的边缘,”让你一直挑战自己的极限,每一天都在努力成长。  对教师而言,研究是一辈子的事,因为我们无法复制每一天的工作。研究既是工作的方式,也是专业的精神,从中还可以找到人生的旨趣。当研究进入到我们的生命体系,大体
期刊
我们上海财经大学附属杨浦区国安路小学(以下简称“上海财大附小”)已于今年九月一号开学,这是杨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共建的学校,学校建筑面积2万平米,教育教学设施先进齐全,为学校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我们上海财大附小有理由、有信心把学校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办成市、区知名的大学附小。  我们上海财大附小是新办的,但是我们的教育不是从头开始,我们的梦想早就启航,我们是在新的办学条件下继续
期刊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整体性学习党史”的必要性  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把党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成果。“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史中蕴含了诸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饱含着许多血雨腥风、绝境重生的经验以及攻坚克难的方法。高中生是中国新时代的建设者,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党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
期刊
问题的提出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建立在研究之上。对很多教师而言,认识和接受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并无太大的障碍,尽管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并没有深究什么是真正的教师专业发展,但他们都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设计和各类实践项目的环境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和成长:几乎所有教师都有机会在专业技术职称的晋级通道上得到发展;教师们都需要参加包括学校校本研修到其他各级各类专业平台的学习和研究;一些成长较快的教师由此获
期刊
立德树人德育为首要,创新“五育并举”新举措。德育源自生活,育自生活。行为规范教育是综合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强调知行、情意协调发展,追求行为自律、合力育行、信息助行、文化导行,在品德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教育评价引导教育行为走向科学理性,实现有效、时效。行为规范教育是道德概念、知识上升为道德信念的载体,学生的日常行为体现他们对待所做之事、所发生事情的道德认知。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助益
期刊
任何一个国家都重视本民族语言文字,重视母语教育。  于漪老师笃信“语言文字就是民族文化的根”,她发出振聋发聩之音,“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生命线,对外是展示,对内是凝聚。”“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他的文化,而瓦解他的文化啊,首先要消灭他的文字。要消灭他的文字最最主要的是在学校。反之,一个民族要强大、要和谐,与民族政治、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有关”。数千年中国教育,既积累、传承了思想、文化、语言的皇皇巨著,又
期刊
并脚跳短绳是民族体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一分钟并脚跳短绳也是低水平段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加分项目,在提高学生肺活量、发展学生弹跳、速度、耐力和协调性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在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新手段在课堂实践中参与体验、直观感受并掌握并脚跳短绳的动作方法,完成体育动作技能的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乐学善学也是急需
期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该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