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记叙文,如果在该具体的地方却写得抽象空洞,就会影响文章的感染力,也很难让人信服。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的文章具体生动,更有说服力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写作小妙招吧。
第一招:抽象词语变形象
原句:往车窗外看,可爱的山林、美丽的田野,在匆匆向后退……
改句:往车窗外看,茂密的山林、碧绿的田野,在匆匆向后飞……
原句中“可爱”、“美丽”、“退”显得空乏笼统,换用成“茂密”、“碧绿”、“飞”则更形象可感,增强了语言带给读者的视觉冲击力。
第二招:修饰成分巧添加
原句:不一会儿,雨点落下来,打在玻璃上,发出响声。
改句: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下来,打在玻璃上,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
“豆大”和“吧嗒吧嗒”让人如见雨景,如闻雨声,真切地感到雨势之大。
第三招:笼统动作细分解
原句:大公鸭在水里捕到一条小鱼,并把它吃掉了。
改句:大公鸭似乎发现水下有食物,就猛地扎进水里,双脚蹬水,屁股朝天。钻出水面时,扁阔的嘴里叼着一条小鱼,它脖子一扬,便把鱼吞到肚子里去了。
改句中将“捕”和“吃”这两个模糊的动作分解成“扎”、“蹬”、“钻”、“叼”、“扬”、“吞”等一连串动作,非常形象生动。
第四招:多种感官齐参与
原句:蚯蚓的身体圆而细长,两头尖尖的,身上有一圈一圈的节。
改句:蚯蚓的身体凉而柔软,圆而细长,两头尖尖的,身上有一圈一圈的节。靠近闻一闻,气味有些刺鼻。我还偷偷用舌头舔了一下,发现它竟然是咸的。
原句仅仅写了视觉获得的信息,
改句则介绍得更为全面:触觉(凉而柔软)、嗅觉(气味有些刺鼻)、味觉(咸)的描述让我们对蚯蚓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同学们在观察时,各种感官要“协同作战”。
第五招:修辞手法放异彩
原句:晨风轻轻吹来,河畔的柳枝摇摆,河面上荡开了圈圈涟漪。
改句:晨风轻轻吹来,河畔的柳枝翩翩起舞,河面上荡开了圈圈涟漪,整个河面就像一匹抖动的大绸缎。
改句中“柳枝翩翩起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整个河面就像一匹抖动的大绸缎”运用了比喻,逼真地描绘出柳枝和河面的动态美。
第六招:放大细节现情景
原句:我尝了一口酸菜鱼,辣得要死。
改句:我尝了一口酸菜鱼,哎呀,辣得我眼泪直流,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鼻子上直冒汗,眼泪鼻涕一起淌,我是又舔舌头又咂嘴。
读了原句“辣得要死”,我们会想:“到底辣到什么程度了呢?”看了改句,我们的脑海中就像放电影一样,仿佛辣在了自己嘴里。
第七招:浮想联翩有韵味
原句:地上满是巴掌似的枫叶。
改句:看着满地巴掌似的枫叶,我的脑海中不禁跳出“叶落归根”这个成语。枫叶最终的归宿不就是为了来年春天的繁茂吗?
改句中由满地的枫叶联想到它们对枫树的眷恋,以及“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拓宽了内容的广度,挖掘了思想的深度。
记叙文要具体,主要是指把文章中的某些重要的人、事、景、物写得细致,但并不要求把每一个部分都写得很细。与中心思想无关的内容写得再具体也是徒劳,只会适得其反。例如一个同学写《公园春色》,开头近两百字是写去公园前的准备工作和途中的见闻,于是老师写下这样的评语:“为什么迟迟看不到春色?”提醒他应集中“火力”写公园春色。所以,写记叙文既要克服空洞无物,又要防止详略不当。
(本栏目编辑 孙 婷)
第一招:抽象词语变形象
原句:往车窗外看,可爱的山林、美丽的田野,在匆匆向后退……
改句:往车窗外看,茂密的山林、碧绿的田野,在匆匆向后飞……
原句中“可爱”、“美丽”、“退”显得空乏笼统,换用成“茂密”、“碧绿”、“飞”则更形象可感,增强了语言带给读者的视觉冲击力。
第二招:修饰成分巧添加
原句:不一会儿,雨点落下来,打在玻璃上,发出响声。
改句: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下来,打在玻璃上,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
“豆大”和“吧嗒吧嗒”让人如见雨景,如闻雨声,真切地感到雨势之大。
第三招:笼统动作细分解
原句:大公鸭在水里捕到一条小鱼,并把它吃掉了。
改句:大公鸭似乎发现水下有食物,就猛地扎进水里,双脚蹬水,屁股朝天。钻出水面时,扁阔的嘴里叼着一条小鱼,它脖子一扬,便把鱼吞到肚子里去了。
改句中将“捕”和“吃”这两个模糊的动作分解成“扎”、“蹬”、“钻”、“叼”、“扬”、“吞”等一连串动作,非常形象生动。
第四招:多种感官齐参与
原句:蚯蚓的身体圆而细长,两头尖尖的,身上有一圈一圈的节。
改句:蚯蚓的身体凉而柔软,圆而细长,两头尖尖的,身上有一圈一圈的节。靠近闻一闻,气味有些刺鼻。我还偷偷用舌头舔了一下,发现它竟然是咸的。
原句仅仅写了视觉获得的信息,
改句则介绍得更为全面:触觉(凉而柔软)、嗅觉(气味有些刺鼻)、味觉(咸)的描述让我们对蚯蚓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同学们在观察时,各种感官要“协同作战”。
第五招:修辞手法放异彩
原句:晨风轻轻吹来,河畔的柳枝摇摆,河面上荡开了圈圈涟漪。
改句:晨风轻轻吹来,河畔的柳枝翩翩起舞,河面上荡开了圈圈涟漪,整个河面就像一匹抖动的大绸缎。
改句中“柳枝翩翩起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整个河面就像一匹抖动的大绸缎”运用了比喻,逼真地描绘出柳枝和河面的动态美。
第六招:放大细节现情景
原句:我尝了一口酸菜鱼,辣得要死。
改句:我尝了一口酸菜鱼,哎呀,辣得我眼泪直流,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鼻子上直冒汗,眼泪鼻涕一起淌,我是又舔舌头又咂嘴。
读了原句“辣得要死”,我们会想:“到底辣到什么程度了呢?”看了改句,我们的脑海中就像放电影一样,仿佛辣在了自己嘴里。
第七招:浮想联翩有韵味
原句:地上满是巴掌似的枫叶。
改句:看着满地巴掌似的枫叶,我的脑海中不禁跳出“叶落归根”这个成语。枫叶最终的归宿不就是为了来年春天的繁茂吗?
改句中由满地的枫叶联想到它们对枫树的眷恋,以及“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拓宽了内容的广度,挖掘了思想的深度。
记叙文要具体,主要是指把文章中的某些重要的人、事、景、物写得细致,但并不要求把每一个部分都写得很细。与中心思想无关的内容写得再具体也是徒劳,只会适得其反。例如一个同学写《公园春色》,开头近两百字是写去公园前的准备工作和途中的见闻,于是老师写下这样的评语:“为什么迟迟看不到春色?”提醒他应集中“火力”写公园春色。所以,写记叙文既要克服空洞无物,又要防止详略不当。
(本栏目编辑 孙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