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有如下的方法:
一、明确意义,提高认识
要通过艰苦奋斗的说服教育使广大学生懂得,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不关心大家的生活与疾苦,而是要把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靠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走艰苦奋斗之路。毛泽东告诫我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以通过专题报告、专题讨论、专题参观等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确艰苦奋斗的意义,提高对艰苦奋斗的认识,启发他们的自觉性。
二、树立艰苦奋斗的典型,使学生学有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应为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典型人物。这些典型人物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仅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具体告诉他们应如何做,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情操,从内心产生巨大力量,促使他们下决心去做,无疑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1.应注意挖掘校内外艰苦奋斗的学生榜样,特别是校内的榜样。由于校内的学生榜样是学生中成长起来的,看得见,易于学习,因而树立好的艰苦奋斗的学生典型,有助于在学生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要求进步的局面。
2.注意父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父母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榜样,由于亲密的家庭关系,父母的言行对儿女的影响很大,可是父母的影響往往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应要求家长给学生以艰苦奋斗的好榜样。教师是教育者,学生不仅聆听教师的言谈,而且更注意观察他的行动,所以,教师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给学生作出示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3.应注意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通过在校内开展一些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自食其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广大学生树立典型。
三、创造条件,加强锻炼
艰苦奋斗精神不是从天而降,先天而成,而是靠长期的教育引导,磨练出来。
第一,让学生到“德育基地”进行锻炼。为了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如,“某某市的德育基地”,市政府每年均组织各中小学的新生到基地寄宿训练一个星期。通过专门的训练人员、场地、制度、内容,让学生过军事化、制度化、规范化、艰苦化的训练生活,这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很好途径。
第二,建立寄宿性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寄宿性学校,有利于学校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强化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在发达地区等地纷纷创立了寄宿性学校,寄宿性学校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行动、统一要求;有利于避免外来的干扰。在封闭的条件下,有利于增强艰苦奋斗的教育效果。寄宿性学校可以通过较严格、较艰苦的环境,发挥整体效应,开展竞争,树立榜样,打消依赖性,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吃苦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开展“磨难”教育,近几年来,发达地区为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自理能力,纷纷开展“磨难”教育。通过组织学生野营、野炊、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意识设立一定的困难让学生去体验,从中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四,学校要安排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让学生承担校园的美化、净化、绿化的一些工作。让学生扫地、栽花、种草、养护小花圃、小树林、小草地、小庄园,不但有利于培养劳动习惯、卫生意识、美感,还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生活,而且可以把校园的美化、净化、绿化工作做得更好,有利于培养广大学生的卫生习惯和艰苦奋斗的意识。
第五,学校应注意从小事抓起,积极引导艰苦奋斗精神。如,引导学生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学生自制学习用具和教具,自觉修理坏了的桌凳、门窗,对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都很有作用。如,某某市高级中学等一些中学禁止学生骑高档跑车,某某高级中学某某届高三(1)班等一些班,搞体育活动,不让学生买矿泉水,而改由学生自带开水的做法。事虽细微,收效却不小。
四、优化环境,陶冶学生
注重陶冶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要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首先,学校要形成优良的校风,如果学校领导不带头搞艰苦奋斗,学生就不易培养出艰苦奋斗精神。其次,学校可通过布置图片展览室、宣传栏、标语、口号等,优化校园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再次,可通过艺术活动,如,号召力较强的音乐、美术作品,文学、戏剧、电影、舞蹈等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评比检查,提高效果
为了提高艰苦奋斗教育活动的效果,学校应加强活动的评比检查工作,并在评比检查中,有意识推广先进的经验,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和纠正不良现象。
六、建立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长效机制
1.形成艰苦奋斗精神的校风,培养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精神的习惯;
2.每年开展艰苦奋斗精神的系列活动,并用管理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3.每年表彰奖励艰苦奋斗精神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相关材料装订成册后送学校档案室保管,并在学校的广播、校报和宣传栏等进行宣传。通过以上的做法,逐步建立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长效机制,让艰苦奋斗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一、明确意义,提高认识
要通过艰苦奋斗的说服教育使广大学生懂得,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不关心大家的生活与疾苦,而是要把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靠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走艰苦奋斗之路。毛泽东告诫我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以通过专题报告、专题讨论、专题参观等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确艰苦奋斗的意义,提高对艰苦奋斗的认识,启发他们的自觉性。
二、树立艰苦奋斗的典型,使学生学有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应为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典型人物。这些典型人物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仅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具体告诉他们应如何做,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情操,从内心产生巨大力量,促使他们下决心去做,无疑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1.应注意挖掘校内外艰苦奋斗的学生榜样,特别是校内的榜样。由于校内的学生榜样是学生中成长起来的,看得见,易于学习,因而树立好的艰苦奋斗的学生典型,有助于在学生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要求进步的局面。
2.注意父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父母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榜样,由于亲密的家庭关系,父母的言行对儿女的影响很大,可是父母的影響往往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应要求家长给学生以艰苦奋斗的好榜样。教师是教育者,学生不仅聆听教师的言谈,而且更注意观察他的行动,所以,教师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给学生作出示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3.应注意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通过在校内开展一些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自食其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广大学生树立典型。
三、创造条件,加强锻炼
艰苦奋斗精神不是从天而降,先天而成,而是靠长期的教育引导,磨练出来。
第一,让学生到“德育基地”进行锻炼。为了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如,“某某市的德育基地”,市政府每年均组织各中小学的新生到基地寄宿训练一个星期。通过专门的训练人员、场地、制度、内容,让学生过军事化、制度化、规范化、艰苦化的训练生活,这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很好途径。
第二,建立寄宿性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寄宿性学校,有利于学校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强化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在发达地区等地纷纷创立了寄宿性学校,寄宿性学校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行动、统一要求;有利于避免外来的干扰。在封闭的条件下,有利于增强艰苦奋斗的教育效果。寄宿性学校可以通过较严格、较艰苦的环境,发挥整体效应,开展竞争,树立榜样,打消依赖性,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吃苦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开展“磨难”教育,近几年来,发达地区为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自理能力,纷纷开展“磨难”教育。通过组织学生野营、野炊、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意识设立一定的困难让学生去体验,从中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四,学校要安排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让学生承担校园的美化、净化、绿化的一些工作。让学生扫地、栽花、种草、养护小花圃、小树林、小草地、小庄园,不但有利于培养劳动习惯、卫生意识、美感,还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生活,而且可以把校园的美化、净化、绿化工作做得更好,有利于培养广大学生的卫生习惯和艰苦奋斗的意识。
第五,学校应注意从小事抓起,积极引导艰苦奋斗精神。如,引导学生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学生自制学习用具和教具,自觉修理坏了的桌凳、门窗,对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都很有作用。如,某某市高级中学等一些中学禁止学生骑高档跑车,某某高级中学某某届高三(1)班等一些班,搞体育活动,不让学生买矿泉水,而改由学生自带开水的做法。事虽细微,收效却不小。
四、优化环境,陶冶学生
注重陶冶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要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首先,学校要形成优良的校风,如果学校领导不带头搞艰苦奋斗,学生就不易培养出艰苦奋斗精神。其次,学校可通过布置图片展览室、宣传栏、标语、口号等,优化校园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再次,可通过艺术活动,如,号召力较强的音乐、美术作品,文学、戏剧、电影、舞蹈等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评比检查,提高效果
为了提高艰苦奋斗教育活动的效果,学校应加强活动的评比检查工作,并在评比检查中,有意识推广先进的经验,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和纠正不良现象。
六、建立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长效机制
1.形成艰苦奋斗精神的校风,培养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精神的习惯;
2.每年开展艰苦奋斗精神的系列活动,并用管理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3.每年表彰奖励艰苦奋斗精神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相关材料装订成册后送学校档案室保管,并在学校的广播、校报和宣传栏等进行宣传。通过以上的做法,逐步建立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长效机制,让艰苦奋斗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