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井冈山麓,到红山脚下;从1927年成立红军教导队,到长征中的“干部团”;从延安时期的抗大,到新中国建立后的解放军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85年来,国防大学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治党治国治军栋梁,被称为中国军队“将军摇篮”。
抗战时期,毛泽东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徐向前、罗瑞卿等一批身经百战的高级将领,以及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等学贯中西的学者联手执教抗大,在偏远闭塞的黄土高原上,培养出了十余万甘愿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优秀指挥员。
全国解放后,这里又承担起和平事期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重大使命。今天,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国防大学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闪现出穿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和历久弥新的现实意义。
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给现代战争带来巨大变革。在每一次大的军事变革中,顺应变革潮流的军队,才能够乘势而上,甚至后来居上;否则,就会被变革的潮流所抛弃。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新军事变革,同样是中国军人面临的崭新任务。
新的考验摆在国家面前,也成为中国军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作为全军最高军事学府,有着85年历史的国防大学无疑承载着破局重任,为国家安全、国防应对提供智力支持,为当前局势下的军队建设,培养更多高级指挥人才,全面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信息等各领域安全。正如校长王喜斌上将所说:“我们倡导科研育人,就是要在传统的教学育人的基础上,摒弃‘重传承、轻创新,重灌输、轻启发,重诠释、轻探究’的教育模式,把科研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寻求‘课堂与战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点,推动我军高级任职教育模式全面转型,找到人才培养质量跃升的增长点。”面对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时代课题,国防大学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加快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步伐的进程。
20多年前,钱学森同志曾提出:我军未来的师长、军长都应是硕士、博士。作为我军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的桃李天下决定着军队的未来和希望。如今,国防大学已为全军输送了近2000名博士、硕士,其中400多名担任了军师团指挥员。国防大学培养的新一代中高级指挥员已经在演兵场上崭露锋芒。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专访国防大学战略部、作战部、马克思主义教研室等多个部门的专家代表,倾听“将军摇篮”名师们的探索与思考,探寻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军人使命。
抗战时期,毛泽东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徐向前、罗瑞卿等一批身经百战的高级将领,以及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等学贯中西的学者联手执教抗大,在偏远闭塞的黄土高原上,培养出了十余万甘愿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优秀指挥员。
全国解放后,这里又承担起和平事期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重大使命。今天,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国防大学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闪现出穿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和历久弥新的现实意义。
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给现代战争带来巨大变革。在每一次大的军事变革中,顺应变革潮流的军队,才能够乘势而上,甚至后来居上;否则,就会被变革的潮流所抛弃。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新军事变革,同样是中国军人面临的崭新任务。
新的考验摆在国家面前,也成为中国军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作为全军最高军事学府,有着85年历史的国防大学无疑承载着破局重任,为国家安全、国防应对提供智力支持,为当前局势下的军队建设,培养更多高级指挥人才,全面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信息等各领域安全。正如校长王喜斌上将所说:“我们倡导科研育人,就是要在传统的教学育人的基础上,摒弃‘重传承、轻创新,重灌输、轻启发,重诠释、轻探究’的教育模式,把科研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寻求‘课堂与战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点,推动我军高级任职教育模式全面转型,找到人才培养质量跃升的增长点。”面对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时代课题,国防大学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加快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步伐的进程。
20多年前,钱学森同志曾提出:我军未来的师长、军长都应是硕士、博士。作为我军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的桃李天下决定着军队的未来和希望。如今,国防大学已为全军输送了近2000名博士、硕士,其中400多名担任了军师团指挥员。国防大学培养的新一代中高级指挥员已经在演兵场上崭露锋芒。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专访国防大学战略部、作战部、马克思主义教研室等多个部门的专家代表,倾听“将军摇篮”名师们的探索与思考,探寻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军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