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完善工业体系,实在功不可没。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往往又步履艰难、困难重重,分析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在经济模式转型的形势下,民营企业管理体制问题凸显,需要站在新阶段的发展高度,去认识管理体制创新。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肌体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否,决定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国家经济的控制力作用和政府管理的作用特别强大,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是由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扶植起来的。政府管理制度改革,对于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格调控,也在竞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出于历史原因,我国存在着制约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行政制度和管理体制。以政府管理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性因素,对促进民营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企业,尤其是占总数99%的中小企业,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共同的、靠自身难以克服的难题,必须靠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政府管理制度的变革,为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一变革不深入,政府角色错位现象难改,政府行为企业化、政府行为短期化,政府行为区域化,都会造成民营经济步履艰难。
只有在改革政府管制机制的总体思路下,从建立、健全管制法规,改善政务软环境;改革政府管制体制,创新管制工具;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几方面入手,重构政府管制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实现国家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
家族制管理和现代化制度
中国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制管理,民企业主也不会轻易放弃家族制管理。当家族制管理制度确实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民企业主感到切肤之痛时,才会实行管理体制创新,采取更高级的公司制。许多案例证明,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委托代理制,是稍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必由之路。
代理制企业的特征。典型的代理制企业,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完全退出经营管理领域,授权职业经理为其经营企业。企业实际上是由经理控制和管理,它有几方面优点:
所有权分散、经营权分离。管理层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组成,形成高级经理层;高级经理层之下,形成若干中级经理层,形成一个严密的科学管理体系。分权代理,很有特色、很有效果。一方面,它是一种以市场为媒介的委托关系。另一方面,董事会可以解雇经营不善的总经理,对经理形成了一种外在的压力。所有权分散、经营权分离的代理模式,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形成有效的连接机制。市场型的代理制企业,不是靠繁多而复杂管理和监督机构来保证它的有效运转,而是靠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连接机制来使之有效运转。委托代理链条分为三个部分:股东—董事会—经理。如果从权力角度来看,代理制企业的委托代理,链条只有两个:股东—董事会,董事会—经理。代理制企业的委托代理链条很短,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决策的执行,有利于提高监督效果和企业效率。
剩余索取权转让或交换。在代理制企业中,剩余索取权转让,不仅是一种假定,而且是一种结果。意思是说,剩余索取权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或买卖,如同商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或买卖一样。公司经营业绩不佳,股东就会抛售股票,对代理制企业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
风险分配较为合理。在代理制企业中,企业的风险既可以通过包括股票和债券在内的证券市场进行交易,又可以通过债务契约和经理报酬合同,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和投资者与经理人员之间,进行合理、有效分配。使风险分配较为合理,代理人问题得到抑制。
委托代理制之中难点
委托代理制是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形式。民营企业,尤其是发展较快、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采取委托代理制,客观上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从而使得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型处于“欲罢不能,欲进不行”的两难境地。主要问题缘于寻找代理人面临极高的代理成本。
第一,必须支付较高的报酬。一方面,民营企业的非出资管理者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选择,而其中许多又是从传统国有企业中吸引过来的,或者从传统正规教育体制、社会管理体制中拉出来的,他们的社会保障很充分,社会地位较高,他们放弃正规体制的低工资,进入非正规的市场体制时,不仅要求货币工资高于以往,而且要求享受社会保障、社会地位。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才定价的国际标准会逐渐影响国内,民营企业只能逐渐接受国际市场价格,成本必然相对高昂。
第二,必然支付更高的监督成本。在委托代理之下,监督成本的上升是自然的。老板和代理人之间没有血缘、亲缘关系的维系,没有与代理人相匹配的专业能力,没有忠诚可以依赖,没有足够的信息防止欺诈,没有共同的一致性的利益目标,没有完全的偏好上的志同道合,监督费用肯定是上升的。
中国市场经济处于尚不成熟阶段,经理人市场极不完备,极具不统一、不规范、不成熟的特征,使得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选择机制,造成两方面困难:一方面,经理人市场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性的市场体系,民营企业只能在很狭小的范围内,通过很偶然的机会,去发现并选择代理人,缺乏社会性、程序性、适用性。另一方面,缺乏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缺乏公开的有效约束,代理人可以逃避市场的监督和处置。
培育经理人市场途径
然而,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通过培育经理人市场,来降低有关委托代理成本。构建经理人市场是对经理人行为激励和约束的需要。经理人市场为企业所有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筛选经理人能力和品质的选聘机制。经理人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动态地反映了经理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使经理人有一种生存的危机感,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经理人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经营建立良好的声誉,才能为经理人市场所认可而不被市场所淘汰。
建立经理人资格制。这是衡量经理人的专业水平、确定经理人享有的待遇、稳定经理人队伍、实现经理人市场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经理人资格制的主要内容有:资格确认制度,等级评定制度,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制度,以经营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制度,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经理人利益制度,以依法经营、平等竞争为宗旨的企业监督制度和规范行为的法律法规、经理人档案管理制度等。
设立评估测试部。选人是否准确,关系企业的命运和市场的声誉,经理人市场要专门设立评估测试部,将现代测评技术与传统考核方法相结合,对选拔对象的素质能力进行评价和鉴别。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竞争答辩。市场聘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经理人组成评委会,对差额推荐的选择对象进行答辩评估,用人单位依据评委会的评估结果,决定取舍。二是微机测评。经理人市场要引进“管理人才评估测试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对选拔对象进行素质能力测评。三是考察考核。市场与企业经营者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一道,通过查阅档案、征求原单位意见、群众评议等传统办法,对选择对象的政治业务素质、经营管理能力进行深入的了解,最后形成考核意见。三种方式有机结合,可以保证选人的准确性。
组织供需见面。通过多种途径,征集供需信息,是人才市场运行的基础,体现市场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广泛征集信息,经理人市场经常利用新闻媒介,刊登招牌广告,向国内外征集经理人;参加各地大型人才交流会;与各地大型人才市场信息联网;与人才交流机构、经理人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建立密切联系;派人与企业联系,支持企业后备干部和离退休人员进入市场;与各级组织人事和企业主管部门一道,调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需求情况,为市场运行准备丰富的人才资源。
多种形式组织供需见面是市场交流的核心环节,经理人市场应采取各种方式为供需双方提供机会:一是日常查询,市场全天开放、长年运转,设立供需信息展厅,建立微机查询系统。二是人才集市,每月定期举行交流洽谈会,每年举行几次大型交流洽谈会。三是招聘专场,招聘专场目标集中,针对性强,成功率较高,易受招聘单位欢迎。四是推荐洽谈,对外地招聘企业,先用信函、电传等方式推荐人选,再组织企业就初步选中的人洽谈,采取差额推荐办法,对一个需求提供3个以上信息,以供挑选。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肌体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否,决定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国家经济的控制力作用和政府管理的作用特别强大,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是由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扶植起来的。政府管理制度改革,对于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格调控,也在竞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出于历史原因,我国存在着制约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行政制度和管理体制。以政府管理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性因素,对促进民营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企业,尤其是占总数99%的中小企业,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共同的、靠自身难以克服的难题,必须靠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政府管理制度的变革,为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一变革不深入,政府角色错位现象难改,政府行为企业化、政府行为短期化,政府行为区域化,都会造成民营经济步履艰难。
只有在改革政府管制机制的总体思路下,从建立、健全管制法规,改善政务软环境;改革政府管制体制,创新管制工具;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几方面入手,重构政府管制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实现国家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
家族制管理和现代化制度
中国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制管理,民企业主也不会轻易放弃家族制管理。当家族制管理制度确实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民企业主感到切肤之痛时,才会实行管理体制创新,采取更高级的公司制。许多案例证明,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委托代理制,是稍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必由之路。
代理制企业的特征。典型的代理制企业,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完全退出经营管理领域,授权职业经理为其经营企业。企业实际上是由经理控制和管理,它有几方面优点:
所有权分散、经营权分离。管理层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组成,形成高级经理层;高级经理层之下,形成若干中级经理层,形成一个严密的科学管理体系。分权代理,很有特色、很有效果。一方面,它是一种以市场为媒介的委托关系。另一方面,董事会可以解雇经营不善的总经理,对经理形成了一种外在的压力。所有权分散、经营权分离的代理模式,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形成有效的连接机制。市场型的代理制企业,不是靠繁多而复杂管理和监督机构来保证它的有效运转,而是靠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连接机制来使之有效运转。委托代理链条分为三个部分:股东—董事会—经理。如果从权力角度来看,代理制企业的委托代理,链条只有两个:股东—董事会,董事会—经理。代理制企业的委托代理链条很短,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决策的执行,有利于提高监督效果和企业效率。
剩余索取权转让或交换。在代理制企业中,剩余索取权转让,不仅是一种假定,而且是一种结果。意思是说,剩余索取权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或买卖,如同商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或买卖一样。公司经营业绩不佳,股东就会抛售股票,对代理制企业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
风险分配较为合理。在代理制企业中,企业的风险既可以通过包括股票和债券在内的证券市场进行交易,又可以通过债务契约和经理报酬合同,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和投资者与经理人员之间,进行合理、有效分配。使风险分配较为合理,代理人问题得到抑制。
委托代理制之中难点
委托代理制是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形式。民营企业,尤其是发展较快、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采取委托代理制,客观上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从而使得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型处于“欲罢不能,欲进不行”的两难境地。主要问题缘于寻找代理人面临极高的代理成本。
第一,必须支付较高的报酬。一方面,民营企业的非出资管理者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选择,而其中许多又是从传统国有企业中吸引过来的,或者从传统正规教育体制、社会管理体制中拉出来的,他们的社会保障很充分,社会地位较高,他们放弃正规体制的低工资,进入非正规的市场体制时,不仅要求货币工资高于以往,而且要求享受社会保障、社会地位。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才定价的国际标准会逐渐影响国内,民营企业只能逐渐接受国际市场价格,成本必然相对高昂。
第二,必然支付更高的监督成本。在委托代理之下,监督成本的上升是自然的。老板和代理人之间没有血缘、亲缘关系的维系,没有与代理人相匹配的专业能力,没有忠诚可以依赖,没有足够的信息防止欺诈,没有共同的一致性的利益目标,没有完全的偏好上的志同道合,监督费用肯定是上升的。
中国市场经济处于尚不成熟阶段,经理人市场极不完备,极具不统一、不规范、不成熟的特征,使得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选择机制,造成两方面困难:一方面,经理人市场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性的市场体系,民营企业只能在很狭小的范围内,通过很偶然的机会,去发现并选择代理人,缺乏社会性、程序性、适用性。另一方面,缺乏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缺乏公开的有效约束,代理人可以逃避市场的监督和处置。
培育经理人市场途径
然而,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通过培育经理人市场,来降低有关委托代理成本。构建经理人市场是对经理人行为激励和约束的需要。经理人市场为企业所有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筛选经理人能力和品质的选聘机制。经理人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动态地反映了经理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使经理人有一种生存的危机感,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经理人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经营建立良好的声誉,才能为经理人市场所认可而不被市场所淘汰。
建立经理人资格制。这是衡量经理人的专业水平、确定经理人享有的待遇、稳定经理人队伍、实现经理人市场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经理人资格制的主要内容有:资格确认制度,等级评定制度,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制度,以经营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制度,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经理人利益制度,以依法经营、平等竞争为宗旨的企业监督制度和规范行为的法律法规、经理人档案管理制度等。
设立评估测试部。选人是否准确,关系企业的命运和市场的声誉,经理人市场要专门设立评估测试部,将现代测评技术与传统考核方法相结合,对选拔对象的素质能力进行评价和鉴别。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竞争答辩。市场聘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经理人组成评委会,对差额推荐的选择对象进行答辩评估,用人单位依据评委会的评估结果,决定取舍。二是微机测评。经理人市场要引进“管理人才评估测试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对选拔对象进行素质能力测评。三是考察考核。市场与企业经营者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一道,通过查阅档案、征求原单位意见、群众评议等传统办法,对选择对象的政治业务素质、经营管理能力进行深入的了解,最后形成考核意见。三种方式有机结合,可以保证选人的准确性。
组织供需见面。通过多种途径,征集供需信息,是人才市场运行的基础,体现市场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广泛征集信息,经理人市场经常利用新闻媒介,刊登招牌广告,向国内外征集经理人;参加各地大型人才交流会;与各地大型人才市场信息联网;与人才交流机构、经理人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建立密切联系;派人与企业联系,支持企业后备干部和离退休人员进入市场;与各级组织人事和企业主管部门一道,调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需求情况,为市场运行准备丰富的人才资源。
多种形式组织供需见面是市场交流的核心环节,经理人市场应采取各种方式为供需双方提供机会:一是日常查询,市场全天开放、长年运转,设立供需信息展厅,建立微机查询系统。二是人才集市,每月定期举行交流洽谈会,每年举行几次大型交流洽谈会。三是招聘专场,招聘专场目标集中,针对性强,成功率较高,易受招聘单位欢迎。四是推荐洽谈,对外地招聘企业,先用信函、电传等方式推荐人选,再组织企业就初步选中的人洽谈,采取差额推荐办法,对一个需求提供3个以上信息,以供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