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手术,手术后出血发生率高,至今没有明显改观。而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许多研究发现肥胖或可能是导致扁桃体术后出血的原因;但同时也存在相反的研究结果,预示着还需要更加深入、可靠、系统的研究。本文就肥胖对扁桃体手术后出血的影响,阐述在此领域所进行的研究及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提醒耳鼻咽喉科医师加强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或许是减少扁桃体术后出血的一种方法。
【机 构】
: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3001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手术,手术后出血发生率高,至今没有明显改观。而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许多研究发现肥胖或可能是导致扁桃体术后出血的原因;但同时也存在相反的研究结果,预示着还需要更加深入、可靠、系统的研究。本文就肥胖对扁桃体手术后出血的影响,阐述在此领域所进行的研究及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提醒耳鼻咽喉科医师加强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或许是减少扁桃体术后出血的一种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调控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患者鼻黏膜CD4+T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西安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SAR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50例单纯进行鼻中隔检查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鼻黏膜组织中Survivin浓度。分离50例SAR患者鼻黏膜CD4+T细胞,将CD4+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
咽喉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咽喉反流与许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密切相关,引起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症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目前国内外缺乏统一的诊断及治疗标准。本文就咽喉反流性疾病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幽门螺旋杆菌、胃食管反流病和甲状腺疾病等关系,对近年来咽喉反流性疾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s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E-FABP)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OSAHS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数值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亚型,可累及多系统并造成多器官损害,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OSAHS患者上气道顺应性改变在其发病机制研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中均为主要因素。上气道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状态直接决定了上气道顺应性的正常与否,相关的研究涉及肌纤维的组织学研究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近年来,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目前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感音性聋最有效的生物医学装置,价格昂贵,手术难度大,患者及家属期望值高。随着接受植入群体的增加,因自身营养或免疫因素导致手术失败或并发症延迟出院的患者也随之增多。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对有风险患者进行营养干预,让患者从营养支持中获益,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益,可缩短住院天数,为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供依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近些年以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为核心,以循证医学研究方法作为指导,围绕疗效评价、机制研究、推广应用、国际交流四个主题开展工作,并且充分借助同仁医院专业性研究平台,多角度、多维度地深入开展科学研究,验证针刺蝶腭神经节的理论机制,探索更有效的针刺时机、刺激方式、干预频率等,积极向国内外推广传播这一技法,展示了中西医结合的魅力与风采。
当前,分级诊疗无疑是医改的重中之重。医联体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载体。"专科联盟往往是跨区域的,作为专科就要搞专科的联盟"。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横向盘活现有医疗资源,重点提升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2017年12月2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牵头成立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本文对目前国内医疗联盟具体实践进行梳理,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以述评,提出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发展
藏红花属于鸢尾科单子叶植物,因其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特点,常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癌症、泌尿生殖、皮肤、炎症等疾病。近年来关于藏红花素药理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本篇综述主要总结藏红花素在气道疾病中的作用,主要介绍其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肺部肿瘤的作用,评价藏红花素在气道疾病中的治疗前景。
GJB2基因p.V37I(c.109G>A)变异在中国人群的携带率较高,该变异早期被认为是非致病变异,但大量研究表明其与迟发性及轻至中度听力损失密切相关,且具有表现相对温和、外显率低等特点。本文就近年GJB2基因p.V37I变异在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归纳为:缝隙连接蛋白合成受阻,缝隙连接的门控功能削弱,缝隙连接的通道功能减退,耳蜗处于易感状态及耳蜗放大功能受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