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90后高职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并从优化外在环境、利用网络科技、加强育人队伍、转变育人思路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加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涵;现状;对策
一、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90后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新时代背景下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科学指导思想,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现代科技和有效载体,使学生正确认识、深入理解并逐步认同马克思主义对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巨大作用、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步学会和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立场来认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其教育内容应主要包含: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想,即突出教育的“方向性”;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即突出教育的“社会性”;引导学生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即突出教育的“层次性”;引导学生确立合理可行的职业理想,即突出教育的“个体性”。理想信念教育要有正确的方向做牵引,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结合,避免“强调个人”的功利主义,提倡个人与集体“双赢”的思维,同时努力提升理想信念的层次性。
二、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及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为深入了解90后学生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笔者面向浙江省多所高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了抽样问卷调研和座谈交流,回收了997份有效问卷,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梳理:
(一)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
1.视野较开阔,但思维不够独立。调研发现有75.73%的学生都拥有手机和电脑,且有78.13%的学生日常关注的信息都来自于“网络”。虽然90后高职学生接触网络时间长,获取信息丰富、迅速,但其思考分析能力、思维独立性却较为欠缺。仅有19.06%的学生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半数以上学生只关注但不会发表观点。
2.崇尚快乐主义,自我管理较差。90后高职学生在生活中注重交际,追求快乐至上。其生活费除基本“伙食费”外,较大的支出在于“娱乐聚会”,且有42.93%的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快乐”。在自我管理方面,尤其是时间分配上,由于缺乏对自我的充分认知和合理目标的规划,90后高职学生表现出了不切实际的“快乐崇拜”。除了完成必要的课内作业外,有45.14%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主要是用于“上网”,24.07%用于“睡觉”;有62.49%的学生“对未来职业方向迷茫”,42.73%“找不到学习的动力”。
3.追求现实主义,责任意识欠缺。受市场经济下的竞争环境、多元化网络文化的影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下,90后高职学生普遍比较现实、更注重实际,在面对选择时更注重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在选择工作时,多数学生最优先考虑“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或“工作环境”;而只有2.51%的学生会考虑“国家最需要的职业或岗位”。在问及“是否愿意到西部基层以及祖国需要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时,48.75%的学生表示“不好说”,9.9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这些地方贫穷落后”。
(二)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1.缺乏科学的理想信念,存在信仰缺失。在问及其“信仰”时,只有43.93%的学生认为应遵循“科学的思想见解和理论”,部分学生表示“没有信仰”或“没想过这个问题”,可见在高职学生思想中存在着较大面积的“信仰缺失”。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存在模糊概念,没有正确认识到马克思主義的性质和作用。
2.缺乏社会共同理想,关注个人理想,理想层次性较低。调研发现,只有5.52%的学生的理想是“追求真理,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创造价值”,而更多的学生选择“有相对满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做一个普遍的人”,还有少数学生“随遇而安,暂时还没有什么固定的信仰和目标”。在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学中,仅有16.46%的学生是因为“信仰共产主义以及党组织的先进性”,更多的学生是因为“有利于自己早日成长”或“对毕业找工作有好处”。可见高职学生所追求的理想较为个人化、生活化、平凡化甚至功利化,未能将社会共同理想融入到个人理想中。
3.他们需要且渴望接受“理想信念教育”。62.39%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具有积极作用,“理想信念教育”很有必要的,且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及自身不断地实践。有83.75%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思政老师及学生工作者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理想信念塑造起到了一定甚至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教育方式方法仍然集中体现在“课堂讲授”“理论灌输”,教育内容相对空洞、不能结合实际,这也成为部分学生不满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理由。
三、加强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内涵,这要求作为教育主阵地的高职院校无论从环境、队伍、载体和思路上都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一)优化学校大环境,强化主流价值文化
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来强化主流价值文化,促进学生理想信念养成。(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提倡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利用好宣传橱窗、校园建筑、文化广角、校园广播、校报等平台积极传播党的先进理念、方针、政策和社会文明的新风尚,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坚决抵制消极、庸俗、颓废的文化侵入校园。(2)丰富第二课堂活动,要以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主导,请老党员、革命先辈、行业精英、最美人物等走进校园现身说法,感化学生,启迪心智;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圣地,下乡实践、深入企业,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和社会实践学习,在重温历史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培养文明健康的情操,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重塑教育主力军,发挥主渠道功能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是加强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力军,对90后的“三观”教育起着指引和塑造的关键作用:(1)思政教师和学生工作者首先应坚定自身的科学理想信念,要不断增强理论学习、深化理解,将理想信念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准则和信条,在课堂教学与学生教育中自然真诚地传播;(2)思政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改善传统的理论教授模式,运用案例教学、历史典故、讨论辩论、社会现象分析、角色体验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运用平实、幽默、易懂的语言来阐述相对枯燥的概念,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交流、分享、思考和体验中逐渐升华思想境界;(3)思政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要遵从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任务需要,也要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及思想发展的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来切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需求;(4)学生工作者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网络科技的综合型思想工作者。
(三)挖掘教育新载体,扎根教育于网络
高职院校要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1)开辟主流价值观引导的专门博客、微博,创建网上党校、网上团校,引导学生对社会上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加强网络言论的监督和正确疏导,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2)将网络科技引入教学。思政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播放红色影片与历史纪录片,专业教师可将课后作业布置在特定的网络空间,同时将网络作业纳入期末成绩,利用网络的公开性、开放性激发学生认真对待作业的决心。一方面将爱上网的学生吸引过来参与课后讨论、实践作业,另一方面也可鼓励平时不爱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畅所欲言。(3)将网络科技引入第二课堂。针对学生“人手一机”的现状,将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发布于特定的微博或空间,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引导其对校园活动关注、参与、评论、总结,在潜移默化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渗透科学的理想信念,使得理想信念在网络上牢牢扎根。
(四)转变教育旧思路,纵横交错,双管齐下
结合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时代发展所伴生的现状,理想信念教育应及时转变育人思路,转换工作角度,要贴近高职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通过“纵横交错、双管齐下”的策略将教育渗透到帮助高职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中去。
“纵向教育”可结合学生在大学生涯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展开理想信念教育:在入学时期,可针对学生对大学的憧憬展开“大学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其尽早适应大学环境,明确大学学习的意义,树立为职业铺路的学习目标;在二年级,可针对其人际交往与专业提升的需要,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其逐渐明确职业方向,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人际沟通能力;在三年级,可针对其就业需要展开有效的“岗前就业指导”及“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其分析就业环境与自身优劣势,找寻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操守。
“横向教育”可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过程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针对党员、学生干部等优秀学生应充分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在各类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中灌输科学理想,培养坚定信念,并由他们来带动身边同学,发挥“朋辈影响”的功效;针对贫困生应依托勤工俭学培养其自强不息的品质,并借助感恩节等活动,引导其感恩国家、学校及身边好心人,在毕业之后以實际行动来回报社会;针对心理素质欠缺的学生,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强关注与辅导,帮助其培养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使其乐观自信地看待所遇到的困难,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将开展的各类活动与教育尽可能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并略有不同侧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外力引导与内在修炼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多方外力的支撑与主体内在的领悟实践。把握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关注其成长发展需要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有利于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苏建永,樊传明,吴兆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陈文斌,张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4).
[3]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课题组.增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思路分析[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06).
关键词: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涵;现状;对策
一、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90后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新时代背景下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科学指导思想,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现代科技和有效载体,使学生正确认识、深入理解并逐步认同马克思主义对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巨大作用、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步学会和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立场来认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其教育内容应主要包含: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想,即突出教育的“方向性”;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即突出教育的“社会性”;引导学生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即突出教育的“层次性”;引导学生确立合理可行的职业理想,即突出教育的“个体性”。理想信念教育要有正确的方向做牵引,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结合,避免“强调个人”的功利主义,提倡个人与集体“双赢”的思维,同时努力提升理想信念的层次性。
二、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及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为深入了解90后学生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笔者面向浙江省多所高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了抽样问卷调研和座谈交流,回收了997份有效问卷,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梳理:
(一)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
1.视野较开阔,但思维不够独立。调研发现有75.73%的学生都拥有手机和电脑,且有78.13%的学生日常关注的信息都来自于“网络”。虽然90后高职学生接触网络时间长,获取信息丰富、迅速,但其思考分析能力、思维独立性却较为欠缺。仅有19.06%的学生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半数以上学生只关注但不会发表观点。
2.崇尚快乐主义,自我管理较差。90后高职学生在生活中注重交际,追求快乐至上。其生活费除基本“伙食费”外,较大的支出在于“娱乐聚会”,且有42.93%的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快乐”。在自我管理方面,尤其是时间分配上,由于缺乏对自我的充分认知和合理目标的规划,90后高职学生表现出了不切实际的“快乐崇拜”。除了完成必要的课内作业外,有45.14%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主要是用于“上网”,24.07%用于“睡觉”;有62.49%的学生“对未来职业方向迷茫”,42.73%“找不到学习的动力”。
3.追求现实主义,责任意识欠缺。受市场经济下的竞争环境、多元化网络文化的影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下,90后高职学生普遍比较现实、更注重实际,在面对选择时更注重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在选择工作时,多数学生最优先考虑“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或“工作环境”;而只有2.51%的学生会考虑“国家最需要的职业或岗位”。在问及“是否愿意到西部基层以及祖国需要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时,48.75%的学生表示“不好说”,9.9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这些地方贫穷落后”。
(二)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1.缺乏科学的理想信念,存在信仰缺失。在问及其“信仰”时,只有43.93%的学生认为应遵循“科学的思想见解和理论”,部分学生表示“没有信仰”或“没想过这个问题”,可见在高职学生思想中存在着较大面积的“信仰缺失”。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存在模糊概念,没有正确认识到马克思主義的性质和作用。
2.缺乏社会共同理想,关注个人理想,理想层次性较低。调研发现,只有5.52%的学生的理想是“追求真理,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创造价值”,而更多的学生选择“有相对满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做一个普遍的人”,还有少数学生“随遇而安,暂时还没有什么固定的信仰和目标”。在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学中,仅有16.46%的学生是因为“信仰共产主义以及党组织的先进性”,更多的学生是因为“有利于自己早日成长”或“对毕业找工作有好处”。可见高职学生所追求的理想较为个人化、生活化、平凡化甚至功利化,未能将社会共同理想融入到个人理想中。
3.他们需要且渴望接受“理想信念教育”。62.39%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具有积极作用,“理想信念教育”很有必要的,且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及自身不断地实践。有83.75%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思政老师及学生工作者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理想信念塑造起到了一定甚至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教育方式方法仍然集中体现在“课堂讲授”“理论灌输”,教育内容相对空洞、不能结合实际,这也成为部分学生不满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理由。
三、加强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内涵,这要求作为教育主阵地的高职院校无论从环境、队伍、载体和思路上都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一)优化学校大环境,强化主流价值文化
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来强化主流价值文化,促进学生理想信念养成。(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提倡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利用好宣传橱窗、校园建筑、文化广角、校园广播、校报等平台积极传播党的先进理念、方针、政策和社会文明的新风尚,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坚决抵制消极、庸俗、颓废的文化侵入校园。(2)丰富第二课堂活动,要以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主导,请老党员、革命先辈、行业精英、最美人物等走进校园现身说法,感化学生,启迪心智;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圣地,下乡实践、深入企业,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和社会实践学习,在重温历史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培养文明健康的情操,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重塑教育主力军,发挥主渠道功能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是加强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力军,对90后的“三观”教育起着指引和塑造的关键作用:(1)思政教师和学生工作者首先应坚定自身的科学理想信念,要不断增强理论学习、深化理解,将理想信念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准则和信条,在课堂教学与学生教育中自然真诚地传播;(2)思政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改善传统的理论教授模式,运用案例教学、历史典故、讨论辩论、社会现象分析、角色体验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运用平实、幽默、易懂的语言来阐述相对枯燥的概念,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交流、分享、思考和体验中逐渐升华思想境界;(3)思政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要遵从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任务需要,也要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及思想发展的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来切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需求;(4)学生工作者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网络科技的综合型思想工作者。
(三)挖掘教育新载体,扎根教育于网络
高职院校要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1)开辟主流价值观引导的专门博客、微博,创建网上党校、网上团校,引导学生对社会上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加强网络言论的监督和正确疏导,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2)将网络科技引入教学。思政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播放红色影片与历史纪录片,专业教师可将课后作业布置在特定的网络空间,同时将网络作业纳入期末成绩,利用网络的公开性、开放性激发学生认真对待作业的决心。一方面将爱上网的学生吸引过来参与课后讨论、实践作业,另一方面也可鼓励平时不爱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畅所欲言。(3)将网络科技引入第二课堂。针对学生“人手一机”的现状,将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发布于特定的微博或空间,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引导其对校园活动关注、参与、评论、总结,在潜移默化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渗透科学的理想信念,使得理想信念在网络上牢牢扎根。
(四)转变教育旧思路,纵横交错,双管齐下
结合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时代发展所伴生的现状,理想信念教育应及时转变育人思路,转换工作角度,要贴近高职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通过“纵横交错、双管齐下”的策略将教育渗透到帮助高职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中去。
“纵向教育”可结合学生在大学生涯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展开理想信念教育:在入学时期,可针对学生对大学的憧憬展开“大学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其尽早适应大学环境,明确大学学习的意义,树立为职业铺路的学习目标;在二年级,可针对其人际交往与专业提升的需要,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其逐渐明确职业方向,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人际沟通能力;在三年级,可针对其就业需要展开有效的“岗前就业指导”及“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其分析就业环境与自身优劣势,找寻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操守。
“横向教育”可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过程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针对党员、学生干部等优秀学生应充分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在各类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中灌输科学理想,培养坚定信念,并由他们来带动身边同学,发挥“朋辈影响”的功效;针对贫困生应依托勤工俭学培养其自强不息的品质,并借助感恩节等活动,引导其感恩国家、学校及身边好心人,在毕业之后以實际行动来回报社会;针对心理素质欠缺的学生,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强关注与辅导,帮助其培养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使其乐观自信地看待所遇到的困难,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将开展的各类活动与教育尽可能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并略有不同侧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外力引导与内在修炼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多方外力的支撑与主体内在的领悟实践。把握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关注其成长发展需要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有利于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苏建永,樊传明,吴兆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陈文斌,张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4).
[3]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课题组.增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思路分析[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