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一生中长知识、增见识的最好时机,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平时说话做事、判断是非喜欢凭个人的意气和喜好。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尤其是语文学科,由于其涉及的知识面广、范围大,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讲解、文本分析会使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因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都很重要。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沖动,他才能主动学习,才能学好语文。但学生对学习语文是否怀有兴趣,这又跟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得当,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有时在课堂中处置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并且事后自己也并不在意,没有放在心上的小事,但对当事的学生来说却会变成影响他今后学习语文的一件大事,以致从此改变他对学习语文的态度,甚至会使他失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此,我作了深深的反思。
一、教师在课堂中处置偶发事件要慎重
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是针对人的发展的一项工作,面对的是一群群生龙活虎、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他们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无可厚非,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会专心听讲的。当然,免不了也出现个别不听讲或做另外事情的人,教师对这些学生该如何处置,怎样对待呢?这确实需要研究。如对这些学生处置不当,造成的后果肯定会是很严重的,有时甚至是无法挽回的。
如我曾严肃批评过一个在课上看课外书的学生。然而事后我发现,他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我所处置的这件事,应属于处置不当而造成恶果的这一类。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我当时处置时严重地损伤了他的自尊心,使他在同学面前没面子。由于他成了一个课堂违纪者而受老师批评的人,才导致他以后种种对学习语文不良的行为产生,以此来发泄对我个人的不满。因为情绪上的变动,使得他对语文学习也变得越来越不喜欢。我当时确实不应这样野蛮收缴,毕竟当他看见我时的神情和举止都表明他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的收缴行为其实是多余的。因此,教师在处置这类事情时一定要小心慎重。如果我当时把此事放到课后来处置,及时找他了解情况,引导他今后如何来处置好课本与课外读物的关系,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严重的后果了。
二、批评、教育学生不能打击其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错误、不足,肯定需要批评、教育的,但不能让他由此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凡影响了学生今后学习兴趣的教育都是对学生没有帮助的教育。一般说来,学生在课堂中做一些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事情,只要他自己懂得这是犯了错误、是不对的就行了,毕竟明知故犯的人是很少的。教师在课堂中发现学生犯错误,而且在并没有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就应该宽容对待,只要适时地提醒他,让他引起注意,及时改正就可以了。适时的宽容对当事的学生来说比教师用千言万语进行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本案中,当时学生见到我时慌忙藏书的动作、惊慌失措的神情都表明他对自己的错误已经认识打了,况且当时班中知晓他听课不认真的人也是不多的。那时我只要微笑面对,让他轻松一些,并提醒他上课要专心,这样的处置肯定不会打击他学习语文的兴趣,或许他还会打心底里感激老师。从另一角度看,他用看名著来打发自己所不喜欢的内容这一方法,说明他对语文这一学科内心还是十分感兴趣的,无非采用的形式不正确而已,或许他对所讲的内容已经了解了也说不定,能看《三国演义》原著不是证明吗?而我当时那样一意孤行地处置,使他在其他同学面前变成了一个上课违纪者的形象,这对一个学生来讲是最大的打击,从而使得他最后一点对语文的兴趣也被我剥夺了,这可以从他收缴后的种种表现得以验证。这样的处置对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以致他对我个人行为的不满上升到对语文学习的不感兴趣,不再愿意学习语文了。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从细处着手
学生在课堂中看课外书当然是不对的,但从另一方面看,学生在语文课中用看课外书来解决自己对所上内容不感兴趣的问题,这与用睡觉、谈话、吵闹等方式来表示不感兴趣的人要好得多,两者是截然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毕竟他心目中对语文还是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像本案中的这位学生看的《三国演义》原著也是语文课外必读书目之一,这也说明他课外对语文是十分感兴趣的,否则的话他绝不会有兴趣冒着受老师批评的风险来看这本书了。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把自己的零用钱花到购买玩具、零食上,能用它来买几本名著丰富自己头脑、开拓自己视野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了。从这一角度来说,这个学生还是应该得到表扬的。如果我当时能利用这一点来引导他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就能很好地激发他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能使一件坏事变成有利于提高他语文学习能力的好事,为他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当时的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桎梏,根本没有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考虑,丧失了激发他语文学习兴趣的有利契机,一味地认为上课看课外书是不对的,这样姑息养奸只会助长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发展。于是我进行了简单、独断的处置,以致出现了不仅没有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把他仅有的一点兴趣也剥夺了的后果。这样看来,他对语文不再感兴趣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单是靠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可能的,只有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主动去学,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初中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不是打击他们学语文的兴致。此外,教师在课堂中碰到一些偶发事件时一定要慎重处置,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即使所遇的事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甚至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最好也不要当堂处置,而要把它放到课外来处置,这样不仅能让当事的学生有自我认识的时间,也能使教师有充分考虑的余地。有时处置得当,能很好地帮助今后的语文教学,而处置不当则会“全盘皆输”。
综上所述,由于学生的可塑性太强,而且学生这份兴趣在多元化兴趣面前能够维持是非常珍贵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细心呵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这份兴趣给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带来帮助和动力。
(责编 张翼翔)
一、教师在课堂中处置偶发事件要慎重
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是针对人的发展的一项工作,面对的是一群群生龙活虎、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他们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无可厚非,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会专心听讲的。当然,免不了也出现个别不听讲或做另外事情的人,教师对这些学生该如何处置,怎样对待呢?这确实需要研究。如对这些学生处置不当,造成的后果肯定会是很严重的,有时甚至是无法挽回的。
如我曾严肃批评过一个在课上看课外书的学生。然而事后我发现,他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我所处置的这件事,应属于处置不当而造成恶果的这一类。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我当时处置时严重地损伤了他的自尊心,使他在同学面前没面子。由于他成了一个课堂违纪者而受老师批评的人,才导致他以后种种对学习语文不良的行为产生,以此来发泄对我个人的不满。因为情绪上的变动,使得他对语文学习也变得越来越不喜欢。我当时确实不应这样野蛮收缴,毕竟当他看见我时的神情和举止都表明他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的收缴行为其实是多余的。因此,教师在处置这类事情时一定要小心慎重。如果我当时把此事放到课后来处置,及时找他了解情况,引导他今后如何来处置好课本与课外读物的关系,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严重的后果了。
二、批评、教育学生不能打击其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错误、不足,肯定需要批评、教育的,但不能让他由此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凡影响了学生今后学习兴趣的教育都是对学生没有帮助的教育。一般说来,学生在课堂中做一些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事情,只要他自己懂得这是犯了错误、是不对的就行了,毕竟明知故犯的人是很少的。教师在课堂中发现学生犯错误,而且在并没有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就应该宽容对待,只要适时地提醒他,让他引起注意,及时改正就可以了。适时的宽容对当事的学生来说比教师用千言万语进行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本案中,当时学生见到我时慌忙藏书的动作、惊慌失措的神情都表明他对自己的错误已经认识打了,况且当时班中知晓他听课不认真的人也是不多的。那时我只要微笑面对,让他轻松一些,并提醒他上课要专心,这样的处置肯定不会打击他学习语文的兴趣,或许他还会打心底里感激老师。从另一角度看,他用看名著来打发自己所不喜欢的内容这一方法,说明他对语文这一学科内心还是十分感兴趣的,无非采用的形式不正确而已,或许他对所讲的内容已经了解了也说不定,能看《三国演义》原著不是证明吗?而我当时那样一意孤行地处置,使他在其他同学面前变成了一个上课违纪者的形象,这对一个学生来讲是最大的打击,从而使得他最后一点对语文的兴趣也被我剥夺了,这可以从他收缴后的种种表现得以验证。这样的处置对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以致他对我个人行为的不满上升到对语文学习的不感兴趣,不再愿意学习语文了。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从细处着手
学生在课堂中看课外书当然是不对的,但从另一方面看,学生在语文课中用看课外书来解决自己对所上内容不感兴趣的问题,这与用睡觉、谈话、吵闹等方式来表示不感兴趣的人要好得多,两者是截然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毕竟他心目中对语文还是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像本案中的这位学生看的《三国演义》原著也是语文课外必读书目之一,这也说明他课外对语文是十分感兴趣的,否则的话他绝不会有兴趣冒着受老师批评的风险来看这本书了。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把自己的零用钱花到购买玩具、零食上,能用它来买几本名著丰富自己头脑、开拓自己视野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了。从这一角度来说,这个学生还是应该得到表扬的。如果我当时能利用这一点来引导他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就能很好地激发他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能使一件坏事变成有利于提高他语文学习能力的好事,为他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当时的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桎梏,根本没有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考虑,丧失了激发他语文学习兴趣的有利契机,一味地认为上课看课外书是不对的,这样姑息养奸只会助长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发展。于是我进行了简单、独断的处置,以致出现了不仅没有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把他仅有的一点兴趣也剥夺了的后果。这样看来,他对语文不再感兴趣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单是靠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可能的,只有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主动去学,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初中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不是打击他们学语文的兴致。此外,教师在课堂中碰到一些偶发事件时一定要慎重处置,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即使所遇的事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甚至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最好也不要当堂处置,而要把它放到课外来处置,这样不仅能让当事的学生有自我认识的时间,也能使教师有充分考虑的余地。有时处置得当,能很好地帮助今后的语文教学,而处置不当则会“全盘皆输”。
综上所述,由于学生的可塑性太强,而且学生这份兴趣在多元化兴趣面前能够维持是非常珍贵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细心呵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这份兴趣给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带来帮助和动力。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