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5年粮价下跌,对种粮大户造成影响。该研究分析了粮价下跌原因,并以南京市为例,开展种粮大户稻、麦种植效益调查,了解种粮大户受损情况和大户自身的一些打算,提出了应对危机的建议与对策,为粮油种植大户的下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价下跌;种粮大户;粮食生产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4-250-03
粮食价格备受农民关注,粮价涨跌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尤其是种粮大户,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威胁到国家粮食生产安全。2015年对绝大部分种粮农民来说是个“灾年”,三大主粮收购价直线下跌[1-2],种粮农民收入大降,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了稳定粮价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也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依托国家储备库来进行托市收购,但农民实际的粮食出售价大多低于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价。笔者分析了2015年粮价下跌的原因,通过在南京市各区的实地调查,对粮价下跌形势下种粮大户效益受损情况和大户种植结构调整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以期为粮油种植大户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1粮价下跌的原因
1.1国家粮食库存过多国内粮食过多是造成粮价下跌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粮食库存存在严重积压。2015年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通知用2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时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3]。国家库存最多的是玉米,中储粮吉林分公司收储的玉米,已经到了“销不动、调不出、储不下”的状态。粮食库存较多主要由2个原因引起:一是连续的政策性收储使得大量粮源进入国家库存。2006年6月国家开始了粮食托市收购工作,到2015年这项工作开展了整10a,刚好遇上国家粮食总产量取得“十二连增”的连年丰收,使得国家粮仓爆满。二是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销售不畅。我国政策性粮食主要是通过数家地方性粮食批发市场进行竞价销售,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的委托人、受托人、竞卖者、受托保管人等关系松散,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政策性粮食出库时不但在质量、数量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且受托保管人等还经常以各种理由向竞卖者加收各种费用,这提高了政策性粮食的出库成本和难度,使得政策性粮食销售不畅、积压严重。据统计,2015年国家累计投放托市收购的政策性临储稻谷10 111万t,实际仅成交533万t,成交率仅5.27%。粮食库存较多直接影响了粮食收购价,许多地方的国有粮库由于库存积压较多,只能少量收购粮食,托市收购结束后,当地农民仍有大量的粮食未能入库,只能销售给当地的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和粮贩,企业和粮贩也难以消化,就见机直接压低粮价。
1.2国家粮食进口过多库存虽然高企,但中国的粮食进口仍在激增。据海关部门统计,2015年,我国各类粮食进口总量突破1.3亿t,达到国内粮食总产量的22%;其中大豆进口总量为8 169万t,同比增加14.4%;玉米进口量为473万t,同比增加82%;DDGS(干玉米酒糟)进口量为682万t,同比增加26%;稻米进口量为335万t,同比增加31%;小麦进口量为297万t,同比增加0.05%,等等。当然,除了正常途径的粮食进口,还有大量的走私粮食。国外粮食的大量进入,严重影响了我国自产主粮的销售,也妨碍了政策性粮食的销售,造成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了国内粮食销售价格的下跌。造成国外粮食大量进入的原因是国内外价格倒挂,从三大主粮来讲,以2015年6月份为例,国内大米(晚籼米)比泰国进口完税后的价格高51.8%,小麦高56.6%,玉米高65.3%。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4]:一是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价格的提高;二是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三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上升;四是全球能源价格的暴跌。国内外粮价的倒挂使得中国的粮食失去了竞争力,也导致粮农利益受损。
2种粮大户受粮价下跌形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南京市为例
2.1大户种粮效益受损 “谷贱伤农”,2015年粮价的大幅下跌直接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近千亿元,许多种地农民受损严重,尤其是大户,损失十几万元是常态,既挫伤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又阻碍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水稻是南京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9.333万hm2以上,随着省部级粮油高产创建项目的示范与推动,全市水稻单产逐年递增,已取得总产“十二连增”的好收成。近几年,随着土地规模化流转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一大批粮油种植大户,他们成为了全市粮油生产的中坚力量。但近2年,粮食收购价格出现了下跌,尤其是2015年,对种粮农户、大户造成了很大损失,直接挫伤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在全市5个区开展调查,以种粮大户作为调查对象,调查2015年稻、麦种植效益的受损情况,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相对于2014年的销售价格,2015年的粮食实际销售价格是明显下降,尤其是水稻,大户种植稻、麦地均效益损失很大。首先,从小麦销售价格来看,2015年5个区都是下降的,平均下降0.10元/kg,其中销售价格最低和下降最多的是浦口区。其次,从粳稻销售价格来看,2015年5个区也都是下降的,平均下降0.34元/kg,其中销售价格最低的是六合区,下降最多的是浦口区。再次,从稻、麦平均损失(相对于2014年)来看,5个区小麦平均损失为504.0元/hm2,其中浦口区和六合区损失较多;5个区粳稻平均损失为3 172.5元/hm2,其中浦口区最多;稻麦周年平均损失3 676.5元/hm2,其中浦口区最多。南京地区的种粮大户一般种地规模都相对较大,66.667 hm2以上规模的比比皆是,按户均20 hm2的规模测算,2015年种粮大户户均损失在7万元以上,实际数字要更大,这直接影响着大户们的种植热情,促使他们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2.2大户自身应对粮价下跌危机的举措面对粮价下挫以及气候多变,大户种粮信心受到影响,表现出积极和迷茫两种心态,纷纷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应对。根据调查,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2.2.1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率。换个角度来看待危机也许就是商机,在粮价下跌的形式下,许多农户都不愿再种地,选择另外的谋生方式,因此,有更多的农田闲置下来,而且地租成本还偏低,这对有实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大户来说就是个机遇,他们会抓住机会、扩大生产规模。溧水区的种粮大户陈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底他又扩大了自己的种粮规模,由原来的136.00 hm2增加到现在的163.33 hm2,2015年他大面积种植的是优质稻米品种“南粳5055”,销路比较好、效益也高,2016年他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增建了仓储设施和烘干设备,提升了自身的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2.2缩小种植规模,降低风险。随着国内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种粮大户的农业生产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2015年的粮价大跌和销售困难对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是当头一棒,利益受损、甚是亏本,随着国内粮价的下挫和不稳,有些大户选择减少种植面积,甚至出现“退租”土地的现象。六合区的种粮大户陈某,在2014年种粮面积为26.67 hm2,稻麦周年种植地均效益约为7 500元/hm2,效益较好;于是2015年承包了近133.33 hm2耕地,在遭遇粮价下挫的不利影响后,稻麦周年种植地均效益下滑到3 000元/hm2;面对粮价的不稳和风险的加大,2016年他减少了66.67 hm2的种地规模,以降低风险。
2.2.3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纯种粮模式效益低下且抗风险能力差,许多大户纷纷选择“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提高种地效益、增加抗风险能力。高淳区的种粮大户高某调整了3.33 hm2低洼稻田改养龙虾;浦口区的种粮大户赵某尝试了稻田养鱼;六合区的种粮大户徐某试种了5.33 hm2土豆和6.67 hm2毛豆,等等。还有些大户保持原有种地规模,但扩大了机插秧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增加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3对策与建议
3.1加快农业政策调整随着我国农村土地的不断流转,规模化种植是必然趋势,未来大户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是粮食生产安全的守护者,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大户们的种粮积极性,不可盲目乐观,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粮价波动后的风险由大户们来承担,同样农业政策的受益者也应该是他们,作为农业政策制定部门应该改变以土地所有者为对象的补贴制度,按照“谁种地、谁收益”原则,将直补资金足额补贴到种粮大户,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另外,这几年有关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陆续出台,但门槛较高、比例较低,众多大户都没享受到补贴,因此,建议扩大补贴范围,让更多种粮大户能受益。
3.2引导调整种植结构纯粮油种植相对效益较低,但用工较少且集中,大户们农闲时间较多,尤其是在夏熟生产期间,因此,一些大户自发调整种植模式来提高效益,但他们的一些做法相对比较盲目,缺乏技术支撑。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农业部门应当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适当调整种植结构,示范推广成熟的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积极推动优质稻米生产,推进种植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能稳定、产出高效,实现水稻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3.3适度控制种植规模种植规模越大,利润总额越大,但是管理成本就越高,容易导致粗放经营,单产下降,抗风险能力也下降。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来看,规模过大容易造成粗放经营;对种田大户来说,规模过大面临风险就更大,难保自身利益。根据南京市绝大部分大户的自身经济水平、管理水平、农机作业水平以及田块水平来测算,种植规模6.67~20.00 hm2的专业大户,单产水平、地均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都相对较高,这有利于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统一。因此,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坚持适度原则[5],适度规模既能提高农民收入,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也是加快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由之路。
3.4加强仓储设施建设种植规模相对较大的大户,要积极申请和争取仓储设施建设,提升自身的生产调控能力,提
高生产效益。其一,可以降低因气候不利造成的风险。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频发和加剧,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2015年11月,江苏地区出现连续的雨雪天气对水稻收获造成严重影响,许多稻谷因为不能及时收割和晾晒,产量、质量双双下降,导致效益也下降,因此,需要提高自身的仓储能力,减少损失。其二,可以优化稻麦种植模式。以往由于缺乏晒场,在南京地区,种植大户们有“养老稻”的习惯,导致后茬小麦不能适期播种,影响稻麦周年产量,有了仓储烘干设备,可以提早收割水稻,解决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问题。其三,可以发展自身稻米产业链。有了仓储设备有利于打造自身稻米品牌,打通从上游种植生产、中游农产品深加工到下游市场销售大动脉,实现增产又增收。其四,可以调节稻谷市场销售。近年来粮价不稳且销售不畅,许多不良商贩乘机压低粮价,造成部分种粮大户利益受损,有了仓储设施,就可以调节销售,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华挺.“粮贱伤农”的影响不容小觑[N].光明日报,2016-04-04.
[2] 3大主粮价格下跌[J].农业机械,2015(21):31.
[3]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秋粮收购和秋季安全储粮工作并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A].2015-10-08.
[4] 邵海鹏.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四大原因致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外[EB/OL].(2015-07-31)[2016-04-10].http://www.yicai.com/news/4663061.html.
[5] 李渊,赵雪.粮价下跌:再提适度规模经营[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5-11-18.
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
关键词粮价下跌;种粮大户;粮食生产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4-250-03
粮食价格备受农民关注,粮价涨跌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尤其是种粮大户,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威胁到国家粮食生产安全。2015年对绝大部分种粮农民来说是个“灾年”,三大主粮收购价直线下跌[1-2],种粮农民收入大降,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了稳定粮价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也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依托国家储备库来进行托市收购,但农民实际的粮食出售价大多低于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价。笔者分析了2015年粮价下跌的原因,通过在南京市各区的实地调查,对粮价下跌形势下种粮大户效益受损情况和大户种植结构调整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以期为粮油种植大户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1粮价下跌的原因
1.1国家粮食库存过多国内粮食过多是造成粮价下跌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粮食库存存在严重积压。2015年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通知用2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时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3]。国家库存最多的是玉米,中储粮吉林分公司收储的玉米,已经到了“销不动、调不出、储不下”的状态。粮食库存较多主要由2个原因引起:一是连续的政策性收储使得大量粮源进入国家库存。2006年6月国家开始了粮食托市收购工作,到2015年这项工作开展了整10a,刚好遇上国家粮食总产量取得“十二连增”的连年丰收,使得国家粮仓爆满。二是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销售不畅。我国政策性粮食主要是通过数家地方性粮食批发市场进行竞价销售,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的委托人、受托人、竞卖者、受托保管人等关系松散,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政策性粮食出库时不但在质量、数量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且受托保管人等还经常以各种理由向竞卖者加收各种费用,这提高了政策性粮食的出库成本和难度,使得政策性粮食销售不畅、积压严重。据统计,2015年国家累计投放托市收购的政策性临储稻谷10 111万t,实际仅成交533万t,成交率仅5.27%。粮食库存较多直接影响了粮食收购价,许多地方的国有粮库由于库存积压较多,只能少量收购粮食,托市收购结束后,当地农民仍有大量的粮食未能入库,只能销售给当地的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和粮贩,企业和粮贩也难以消化,就见机直接压低粮价。
1.2国家粮食进口过多库存虽然高企,但中国的粮食进口仍在激增。据海关部门统计,2015年,我国各类粮食进口总量突破1.3亿t,达到国内粮食总产量的22%;其中大豆进口总量为8 169万t,同比增加14.4%;玉米进口量为473万t,同比增加82%;DDGS(干玉米酒糟)进口量为682万t,同比增加26%;稻米进口量为335万t,同比增加31%;小麦进口量为297万t,同比增加0.05%,等等。当然,除了正常途径的粮食进口,还有大量的走私粮食。国外粮食的大量进入,严重影响了我国自产主粮的销售,也妨碍了政策性粮食的销售,造成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了国内粮食销售价格的下跌。造成国外粮食大量进入的原因是国内外价格倒挂,从三大主粮来讲,以2015年6月份为例,国内大米(晚籼米)比泰国进口完税后的价格高51.8%,小麦高56.6%,玉米高65.3%。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4]:一是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价格的提高;二是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三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上升;四是全球能源价格的暴跌。国内外粮价的倒挂使得中国的粮食失去了竞争力,也导致粮农利益受损。
2种粮大户受粮价下跌形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南京市为例
2.1大户种粮效益受损 “谷贱伤农”,2015年粮价的大幅下跌直接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近千亿元,许多种地农民受损严重,尤其是大户,损失十几万元是常态,既挫伤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又阻碍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水稻是南京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9.333万hm2以上,随着省部级粮油高产创建项目的示范与推动,全市水稻单产逐年递增,已取得总产“十二连增”的好收成。近几年,随着土地规模化流转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一大批粮油种植大户,他们成为了全市粮油生产的中坚力量。但近2年,粮食收购价格出现了下跌,尤其是2015年,对种粮农户、大户造成了很大损失,直接挫伤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在全市5个区开展调查,以种粮大户作为调查对象,调查2015年稻、麦种植效益的受损情况,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相对于2014年的销售价格,2015年的粮食实际销售价格是明显下降,尤其是水稻,大户种植稻、麦地均效益损失很大。首先,从小麦销售价格来看,2015年5个区都是下降的,平均下降0.10元/kg,其中销售价格最低和下降最多的是浦口区。其次,从粳稻销售价格来看,2015年5个区也都是下降的,平均下降0.34元/kg,其中销售价格最低的是六合区,下降最多的是浦口区。再次,从稻、麦平均损失(相对于2014年)来看,5个区小麦平均损失为504.0元/hm2,其中浦口区和六合区损失较多;5个区粳稻平均损失为3 172.5元/hm2,其中浦口区最多;稻麦周年平均损失3 676.5元/hm2,其中浦口区最多。南京地区的种粮大户一般种地规模都相对较大,66.667 hm2以上规模的比比皆是,按户均20 hm2的规模测算,2015年种粮大户户均损失在7万元以上,实际数字要更大,这直接影响着大户们的种植热情,促使他们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2.2大户自身应对粮价下跌危机的举措面对粮价下挫以及气候多变,大户种粮信心受到影响,表现出积极和迷茫两种心态,纷纷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应对。根据调查,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2.2.1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率。换个角度来看待危机也许就是商机,在粮价下跌的形式下,许多农户都不愿再种地,选择另外的谋生方式,因此,有更多的农田闲置下来,而且地租成本还偏低,这对有实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大户来说就是个机遇,他们会抓住机会、扩大生产规模。溧水区的种粮大户陈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底他又扩大了自己的种粮规模,由原来的136.00 hm2增加到现在的163.33 hm2,2015年他大面积种植的是优质稻米品种“南粳5055”,销路比较好、效益也高,2016年他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增建了仓储设施和烘干设备,提升了自身的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2.2缩小种植规模,降低风险。随着国内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种粮大户的农业生产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2015年的粮价大跌和销售困难对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是当头一棒,利益受损、甚是亏本,随着国内粮价的下挫和不稳,有些大户选择减少种植面积,甚至出现“退租”土地的现象。六合区的种粮大户陈某,在2014年种粮面积为26.67 hm2,稻麦周年种植地均效益约为7 500元/hm2,效益较好;于是2015年承包了近133.33 hm2耕地,在遭遇粮价下挫的不利影响后,稻麦周年种植地均效益下滑到3 000元/hm2;面对粮价的不稳和风险的加大,2016年他减少了66.67 hm2的种地规模,以降低风险。
2.2.3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纯种粮模式效益低下且抗风险能力差,许多大户纷纷选择“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提高种地效益、增加抗风险能力。高淳区的种粮大户高某调整了3.33 hm2低洼稻田改养龙虾;浦口区的种粮大户赵某尝试了稻田养鱼;六合区的种粮大户徐某试种了5.33 hm2土豆和6.67 hm2毛豆,等等。还有些大户保持原有种地规模,但扩大了机插秧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增加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3对策与建议
3.1加快农业政策调整随着我国农村土地的不断流转,规模化种植是必然趋势,未来大户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是粮食生产安全的守护者,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大户们的种粮积极性,不可盲目乐观,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粮价波动后的风险由大户们来承担,同样农业政策的受益者也应该是他们,作为农业政策制定部门应该改变以土地所有者为对象的补贴制度,按照“谁种地、谁收益”原则,将直补资金足额补贴到种粮大户,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另外,这几年有关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陆续出台,但门槛较高、比例较低,众多大户都没享受到补贴,因此,建议扩大补贴范围,让更多种粮大户能受益。
3.2引导调整种植结构纯粮油种植相对效益较低,但用工较少且集中,大户们农闲时间较多,尤其是在夏熟生产期间,因此,一些大户自发调整种植模式来提高效益,但他们的一些做法相对比较盲目,缺乏技术支撑。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农业部门应当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适当调整种植结构,示范推广成熟的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积极推动优质稻米生产,推进种植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能稳定、产出高效,实现水稻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3.3适度控制种植规模种植规模越大,利润总额越大,但是管理成本就越高,容易导致粗放经营,单产下降,抗风险能力也下降。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来看,规模过大容易造成粗放经营;对种田大户来说,规模过大面临风险就更大,难保自身利益。根据南京市绝大部分大户的自身经济水平、管理水平、农机作业水平以及田块水平来测算,种植规模6.67~20.00 hm2的专业大户,单产水平、地均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都相对较高,这有利于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统一。因此,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坚持适度原则[5],适度规模既能提高农民收入,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也是加快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由之路。
3.4加强仓储设施建设种植规模相对较大的大户,要积极申请和争取仓储设施建设,提升自身的生产调控能力,提
高生产效益。其一,可以降低因气候不利造成的风险。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频发和加剧,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2015年11月,江苏地区出现连续的雨雪天气对水稻收获造成严重影响,许多稻谷因为不能及时收割和晾晒,产量、质量双双下降,导致效益也下降,因此,需要提高自身的仓储能力,减少损失。其二,可以优化稻麦种植模式。以往由于缺乏晒场,在南京地区,种植大户们有“养老稻”的习惯,导致后茬小麦不能适期播种,影响稻麦周年产量,有了仓储烘干设备,可以提早收割水稻,解决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问题。其三,可以发展自身稻米产业链。有了仓储设备有利于打造自身稻米品牌,打通从上游种植生产、中游农产品深加工到下游市场销售大动脉,实现增产又增收。其四,可以调节稻谷市场销售。近年来粮价不稳且销售不畅,许多不良商贩乘机压低粮价,造成部分种粮大户利益受损,有了仓储设施,就可以调节销售,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华挺.“粮贱伤农”的影响不容小觑[N].光明日报,2016-04-04.
[2] 3大主粮价格下跌[J].农业机械,2015(21):31.
[3]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秋粮收购和秋季安全储粮工作并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A].2015-10-08.
[4] 邵海鹏.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四大原因致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外[EB/OL].(2015-07-31)[2016-04-10].http://www.yicai.com/news/4663061.html.
[5] 李渊,赵雪.粮价下跌:再提适度规模经营[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5-11-18.
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