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在大鼠急慢性胃溃疡愈合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le_x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年青男性尸体颌下腺提取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用Sc或灌服法治疗用幽门结扎、消炎痛、应激、醋酸法诱发的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结果显示,经EGF预处理的实验性胃溃疡的发生数及溃疡面积均较对照组减少,其溃疡面积抑制率分别为64.98%(P<0.05),73.12%(P<0.05),65.40%(P<0.01)及66.10%(P<0.05)。就大剂量EGF对胃酸分泌速率有抑制作用。EGF对胃溃疡的抑制作用可能系特殊的胃粘膜保护作用,与PG合成无关。

其他文献
从豚鼠胆囊结石形成时门静脉血和胆囊组织内VIP浓度的变化中发现:在豚鼠胆石形成时,门静脉血和胆囊组织内VIP浓度始终处在高于正常的水平。此时,胆囊分泌糖蛋白增加,胆囊胆汁内钙、镁、铜元素浓度升高。结果提示:VIP、特别是胆囊分泌的VIP与胆囊结石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改变胆囊功能参与了胆石形成的初始机制。
研究了大鼠急性胆道感染(AOC)和胆道梗阻(BDL)时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和肝细胞能量代谢改变的规律。结果显示,BDL后24小时EHBF开始降低,48小时进一步下降,肝细胞线粒体损害与其同步进行,AOC后48小时内EHBF有一先降低后升高的时相变化,肝细胞线粒体早期即有明显损害,且程度较BDL组更明显,提示,BDL后早期肝细胞损害主要与EHBF降低有关,AOC后早期与EHBF的降低关系不大,
本文报道自行研制的柳氮磺胺吡啶(SASP)肛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60只大鼠溃结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SASP灌胃组,SASP肛栓组。结果提示治疗组显著优于阴性对照组,病理证实肛栓组炎症反应减轻,杯状细胞增多,优于口服组。对32例溃结患者给予SASP栓,30例给予SASP片剂,经半年观察,栓剂组总有效率为93.75%,片剂组为73.77%,P<0.05,二者差异显著,另有12例服SASP患者
期刊
对3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了智商检测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45.2%智商低下,41.9%视觉诱发电位异常。64.5%的患者具有上述一项或两项结果异常而被诊断为亚临床肝性脑病(SHE)。血氨水平及血浆氨基酸水平可能与SHE无明确关系。简单反应时间与智商水平呈负相关。
24名健康人、30例原发性肝癌及9例肝血管瘤患者注射1mg胰高血糖素(Glucagon)后,分别于15和60分钟测定血浆c-AMP值,并与其它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肝动脉栓塞治疗前,注射Glucagon后15分钟血浆c-AMP值在健康人、肝癌和肝血管瘤之间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肝癌患者血浆c-AMP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从489.52±154.12pmol/ml降至276.32±1
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粘液组化和幽门螺杆菌染色法对31例早期胃癌手术标本共44个癌灶的癌旁肠化和异型增生进行观察。MG7-Ag检出率:正常胃粘膜阴性;早癌90.91%;癌旁肠化87.5%(溃疡旁肠化25%,P<0.01), S-型(+)肠化94.12%,S-型(-)肠化50%(P<0.05);癌旁异型增生86.84%,(溃疡旁异型增生30%P<0.01),其中轻度者50%,中度者87.5%,重度
采用微量细胞毒试验-LDH释放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于手术前后对92例进展期胃癌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作了检测,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术前进展期胃癌患者的NK细胞活性、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CD8+细胞却明显为高。切除肿瘤一周后,上述检测指标均可获显著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抑制主要是肿瘤负荷所致,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应大力
期刊
应用CA19-9制备的胰腺癌胚抗原(POA)、弹力蛋白酶I(E1)、血清核糖核酸酶及其同功酶(RNase和RNase I)、CEA和α1-AT对胰腺癌、肝癌、壶腹癌、胃癌及胰腺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CA19-9、POA和RNase I联合测定对胰腺癌诊断有明显的相关性,且有利于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CA19-9和POA、CA19-9和RNase I、POA与RNase I联合测定的阳性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