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护理安全的思考

来源 :医学与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a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ICU内医疗护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易引起医患纠纷等,因此加强ICU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目前国内的ICU基本为封闭式管理,家属定时探视,除治疗护理工作外,病人的生活护理也由护士完成。ICU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转归和治疗效果。如何保证护理安全,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结合目前ICU护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本文总结如下。
  
  1ICU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护理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
  目前ICU护理人员数量与床位比例未达到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求,人力资源缺乏,医院ICU护士缺编严重。其次,护理模式转变,医疗新项目不断开展,病人的要求也在提高,护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安全隐患也增加。
  1.2业务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开发,护理工作中技术要求的内容日益增多。ICU抢救仪器设备多,个别护士不能熟练掌握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设备的操作,抢救病人时手忙脚乱,影响抢救。
  1.3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ICU作为封闭式管理病区,没有家属或陪护的监督,若护士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医嘱及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未能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将给病人带来不安全的后果,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此外,如责任心不强,巡视病人不及时,气管插管脱出,补液外漏等等,均会给病人带来致命的危险。
  1.4医源性因素
  护理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的后果。例如工作中昏迷、瘫痪卧床病人,护士在工作中翻身不到位,造成病人皮肤破损或压疮等,导尿管不通畅未及时发现造成病人不适等。
  1.5环境因素
  ICU是医院急、重、危等病人集中的场所,侵入性检查、治疗、护理都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极易引起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使院内感染率上升,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1.6管理因素
  护理管理者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如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等均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2]。
  
  2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
  
  2.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3]
  有关资料显示,ICU床护比应为1:3~3.5[4],国内多按床护比1:1~2来配置ICU护理人员。我院ICU床护比为1:1~1.5,更是低于国内水平。如何合理安排ICU人力资源,以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成为管理者的头等大事。我科护士长是根据病人数随时进行弹性排班,并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有抢救病人时加强人力,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并从多渠道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2加强ICU护士的上岗培训制度
  ICU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服务性工作,因此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监护急救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敏锐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及高度的法律意识[5]。医院应选择高学历的年轻护士,经过内外科、心电图室轮转学习或院外进修学习后再进入ICU。进入ICU后再由高年资护士带教一段时间使其充分融入ICU环境中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后才能单独上班,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2.3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教育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使各项护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各项操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制度管人,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保证安全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2.4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安全教育
  针对工作中易发生护理缺陷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对易发生差错的人要严格要求,强化教育。
  2.5控制院内感染
  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操作前后均应洗手,严格按照洗手流程清洗双手,这是保证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严格管控好ICU空气质量。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健全的各项制度,严把护理质量关,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转变服务观念,善于发现潜在问题,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才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和避免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护理安全管理就是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6]。护理人员必须加强预见性安全护理意识,正确评估病人,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者[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2] [6]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 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象[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4]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
  [5] 杨蔚.浅谈现代ICU护士素质和能力[J],国防护理学杂志,2006,25(3):195~197.
  
  作者简介:
  吴 静 女,护师,大专。
其他文献
麻醉的原意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消除患者手术时的疼痛与不适,或减轻手术的不良反应,以达到无痛的目的。简言之,就是使患者术中镇静、肌肉松弛、无痛感、操作顺利、手术安全。由于麻醉用药及手术创伤使得手术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尤其是实施小儿等手术,他们与成人相比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别,因此风险更大,麻醉护理也就有它的特殊性。下面就手术室工作多年的经验浅谈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孕妇年龄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高龄组(769例)和非高龄组(769例)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围生儿情况、剖宫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龄孕妇逐年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率在高龄组与非高龄组之间无差异(P>0.05);高龄初产孕妇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高龄经产妇(P<0.01); 巨大儿、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
期刊
摘 要为探讨脾切除术中脾血自体回输与脾热的关系,笔者将89例(其中鄞州区横溪卫生院18例、鄞州人民医院71例)脾切除患者,分为脾血回输组(49例)和非回输组(40例),通过比较手术后3d后发热程度,发热例数,发热持续时间等指标,未回输组发热11例(27.50%,11/40),平均体温38.2℃,持续时间平均为5d;回输组发热35例(74.43%,35/49),平均体温38.7℃,持续时间平均为1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腰椎小关节在炎症状态下的神经支配模式的多元性及其传导机制。方法: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将荧光金注入大鼠左侧L5/6小关节内。5天后,分别将50μl生理盐水或弗氏佐剂注入对照组或实验组。第一次术后12天,麻醉后经心脏用0.9%的盐水,紧跟着500ml 4% 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0.1M, PH 7.4)灌注。取双侧T13-L6水平的DRGs,冰冻切片后分组行SP和IB4免疫组化,最后
期刊
摘 要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及1:1消痔灵液行直肠粘膜下、坐骨直肠窝和直肠后间隙注射,并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结果12例直肠脱垂患者中,一次治愈10例,二次治愈2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果表明,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是治疗直肠脱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直肠脱垂;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消痔灵注射;疗效    我院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及消痔灵直肠粘膜下、坐骨直
期刊
妇女围绝经期年龄范围大约从40~70岁左右,约占妇女寿命的1/3~1/2时间。在此期间,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明显减少,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失调,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严重者影响个人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因此,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愈来愈受到重视。我院于2008年做了此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来源    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对玉林市玉州区进行了妇科
期刊
关键词麻疹;传染病;流行病学    自从1965年我国麻疹疫苗研制成功并种植普种麻疹疫苗以来,已控制了大流行,儿童发病率大大降低,然而几年来成人发病率却有增加趋势。我院传染科自2006年以来共收治麻疹病人81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及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    1.1临床症状及体征  81例患者均有发热、咳嗽、畏光、眼结膜充血、乏力、纳差、皮疹。体温在38.5~40.5℃,持续3~6天。
期刊
喂牛奶或奶粉的婴儿容易便秘。过去习惯上都认为牛奶性热导致便秘。而现代研究表明,牛奶与人乳相比缺乏促使胃肠运动的物质——胃动素。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很少发生便秘。小儿喂牛奶后常大便于结,这是因为牛奶中含酪蛋白较母乳多,在胃内遇酸凝成硬块,不易消化,致使大便过硬而发生便秘。    1婴儿便秘常见病因    1.1饮食因素  如食物不足,使粪便形成的过少,不能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有时又因食物成分不合适。如
期刊
关键词自体输血;腹部创伤;休克    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抢救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共计87例,其中合并失血性休克并采用自体血液回输36例获得成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9~58岁,平均36 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9 例,高处坠落伤8 例,钝器打击伤5 例,砸伤3例,挤压伤1例。伤后入院时间:30 min ~2h 19例,2~2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胃癌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1例胃底贲门癌术后吻合漏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底贲门癌,行胃次全切除术+Billroth I式吻合术,术后半月出现吻合口漏。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应加强术中吻合口缝合及避免吻合口处张力过大,术后应禁食,加强输液、抗炎及营养支持,促进吻合口愈合。  关键词胃底贲门癌;吻合口;漏    1资料与方法    1.1胡××,男,67岁,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