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图补文”到“图文互证”r——古代文献中对图文关系的认识

来源 :美术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ec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与书籍之中,图像与文本的并置十分常见.比如中国古代早期“左图右史”的人物画,以及宋元以来“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画面形式,都是图文结合的范例.另外还有明代印刷技术广泛应用后出现大量“图史并传”的书籍.但这几种图文形式实则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体现出中国古代历史上对于图文关系的认识从“以图补文”到“图文互证”的转变,本文试图梳理出部分较为典型的观点.
其他文献
写作兴趣是推动学生写作的直接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具有写作的自觉性,把写作当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使整个活动积极化,并始终伴随着愉快的情绪。对写作有兴趣的学生,往往态度
期刊
陶瓷器皿的功能性与生俱来,而在陶瓷手工艺人那里,陶瓷器皿有着无限大的发挥空间.20世纪50年代始,欧美和东亚成为手工陶瓷器皿繁荣的时期和地区.生于世纪之初的一大批陶瓷手
期刊
“感觉”是《感觉的逻辑》的重要词眼,吉尔·德勒兹围绕它对培根的绘画展开了丰富的解读.此文认为“感觉”具有三层美学内涵.首先,“感觉”借助“无器官的身体”“看不见的力
关于美的理解,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表述为: “美被理解为激起爱的东西,爱在某一处被定义为拥有美东西的欲望,尽管美的东西当时被看成善东西.欲望是我们对没有拥有事物的渴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