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的有效手段,是新授知识的补充与延续。从优化作业设计以及开展有效的作业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强调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沟通联系和加强变式,力求使作业与教学相得益彰。
【关键词】作业状态;作业设计;优质作业评价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华罗庚曾说:“学数学而不做数学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笔者调查发现,虽然我校大部分学生认为做作业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习负担的加重,对作业产生厌烦心理的学生有增多的趋势。析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原封不动地选用教材及配套作业上的练习题,搞题海战术和机械操练,使得学生对作业望而生畏。作业设计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兴趣上下工夫,通过作业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并享受作业的乐趣。
一、优质的作业设计打造高效之路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来负担。”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掌握知识、获取方法,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自信,感受成功。
1. 体现趣味:因为好奇,所以尝试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为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显得十分重要。如学习“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并把它们拼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评价。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后,让学生用扑克牌算二十四点,并列出算式。学习“小数乘法”后,将横式计算题设计成如下形式:
3.2 × 4.12 = ( )
1.5 × 3.05 = ( )
( ) ( ) ( )
虽然只是简单地改变了一下形式,但较为新颖的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计算的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寓练于乐,练中生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还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达到作业的目的。
2. 沟通联系:因为整体,所以接受
布鲁纳认为: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建立在很强的逻辑联系之上,数学的学习必须理解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才能将数学概念和命题融入自身知识体系中,并融会贯通。笔者通过同行间的交流发现,几乎每位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习题练得不少,但收获不大,可谓是高耗低效,甚至出现孰能生厌、孰能生笨的现象。原因就是没有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训练,就如沙子虽多,但一盘散沙,无法建立高楼大厦。因此我们要从整体出发来设计作业。
3. 加强变式:因为灵活,所以创造
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思维定势,碰见常规题型,思路比较清晰,解题速度快。而对叙述形式稍有变化的习题便难以应付,无从下手。变式练习应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使学生不迷恋于事物的表象,学会比较全面地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和减少由于思维中的绝对化而呈现的思维僵化、思维惰性,使思维更具灵活性。
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设计如下练习: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通过变式训练,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让学生深刻理解,不管平行四边形的位置如何变化,只要牢牢地抓住它的本质特征,对应的底乘高,就能准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对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变式训练,如采用改变叙述方式、改变数量关系、改变设问角度或因果关系,改变已知条件、改变题目类型等。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题的解题规律,促进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二、有效的作业评价开启动力之源
作业批改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手段,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对作业的认真批改,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着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1. 动态评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和淘汰,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学生充分的修正错误的机会,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结合长期作业评价,将多次的作业评价结果进行阶段性验收评价。比如将得“优”次数较多的常规作业评选为示范作业;将质量较高、书写认真的作业评出部分为阶段性免检作业。通过这种阶段性验收评价法,学生不只满足一次作业的成功,他们会争取在每次作业中都有一次完美的展现,这种一次次单独评价与一阶段一阶段的综合评价的结合,可以将评价的短期效应延长为中长期效应,使学生的优点得到肯定与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2. 深度剖析,提高作业效果
我们要分析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掌握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纠错,以弥补学生的认知缺陷,提高作业的效度。
读懂学生的思路。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作业中产生的问题,读懂学生的疑难,给予帮助指导;对于学生独特的思路,教师要尝试从多种角度进行合理的分析,读懂学生的精彩,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思维的舞台。
读懂学生的错误。只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错题,就会发现每一个粗心背后必定有着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正确或掌握不牢固,可能是思维方法不当,也可能是审题不认真等原因所致。这就需要教师读懂学生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批改作业中,将学生的错误分类记录下来,从中发现共性并找出典型错例,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
作业,是有生命的;作业,承载着师生的情感;作业,交流的是一份真心;作业,塑造的是孩子的心性……让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作业的过程变成让学生体验幸福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让作业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汤春燕.关注错误:有效教学的新视角[J].杭州:教学月刊,2011(9):5-7.
[3]朱茂元.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J].南昌:小学教学研究,2012(2):47.
【关键词】作业状态;作业设计;优质作业评价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华罗庚曾说:“学数学而不做数学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笔者调查发现,虽然我校大部分学生认为做作业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习负担的加重,对作业产生厌烦心理的学生有增多的趋势。析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原封不动地选用教材及配套作业上的练习题,搞题海战术和机械操练,使得学生对作业望而生畏。作业设计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兴趣上下工夫,通过作业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并享受作业的乐趣。
一、优质的作业设计打造高效之路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来负担。”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掌握知识、获取方法,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自信,感受成功。
1. 体现趣味:因为好奇,所以尝试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为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显得十分重要。如学习“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并把它们拼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评价。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后,让学生用扑克牌算二十四点,并列出算式。学习“小数乘法”后,将横式计算题设计成如下形式:
3.2 × 4.12 = ( )
1.5 × 3.05 = ( )
( ) ( ) ( )
虽然只是简单地改变了一下形式,但较为新颖的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计算的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寓练于乐,练中生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还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达到作业的目的。
2. 沟通联系:因为整体,所以接受
布鲁纳认为: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建立在很强的逻辑联系之上,数学的学习必须理解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才能将数学概念和命题融入自身知识体系中,并融会贯通。笔者通过同行间的交流发现,几乎每位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习题练得不少,但收获不大,可谓是高耗低效,甚至出现孰能生厌、孰能生笨的现象。原因就是没有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训练,就如沙子虽多,但一盘散沙,无法建立高楼大厦。因此我们要从整体出发来设计作业。
3. 加强变式:因为灵活,所以创造
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思维定势,碰见常规题型,思路比较清晰,解题速度快。而对叙述形式稍有变化的习题便难以应付,无从下手。变式练习应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使学生不迷恋于事物的表象,学会比较全面地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和减少由于思维中的绝对化而呈现的思维僵化、思维惰性,使思维更具灵活性。
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设计如下练习: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通过变式训练,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让学生深刻理解,不管平行四边形的位置如何变化,只要牢牢地抓住它的本质特征,对应的底乘高,就能准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对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变式训练,如采用改变叙述方式、改变数量关系、改变设问角度或因果关系,改变已知条件、改变题目类型等。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题的解题规律,促进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二、有效的作业评价开启动力之源
作业批改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手段,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对作业的认真批改,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着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1. 动态评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和淘汰,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学生充分的修正错误的机会,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结合长期作业评价,将多次的作业评价结果进行阶段性验收评价。比如将得“优”次数较多的常规作业评选为示范作业;将质量较高、书写认真的作业评出部分为阶段性免检作业。通过这种阶段性验收评价法,学生不只满足一次作业的成功,他们会争取在每次作业中都有一次完美的展现,这种一次次单独评价与一阶段一阶段的综合评价的结合,可以将评价的短期效应延长为中长期效应,使学生的优点得到肯定与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2. 深度剖析,提高作业效果
我们要分析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掌握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纠错,以弥补学生的认知缺陷,提高作业的效度。
读懂学生的思路。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作业中产生的问题,读懂学生的疑难,给予帮助指导;对于学生独特的思路,教师要尝试从多种角度进行合理的分析,读懂学生的精彩,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思维的舞台。
读懂学生的错误。只要认真分析学生的错题,就会发现每一个粗心背后必定有着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正确或掌握不牢固,可能是思维方法不当,也可能是审题不认真等原因所致。这就需要教师读懂学生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批改作业中,将学生的错误分类记录下来,从中发现共性并找出典型错例,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
作业,是有生命的;作业,承载着师生的情感;作业,交流的是一份真心;作业,塑造的是孩子的心性……让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作业的过程变成让学生体验幸福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让作业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汤春燕.关注错误:有效教学的新视角[J].杭州:教学月刊,2011(9):5-7.
[3]朱茂元.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J].南昌:小学教学研究,201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