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界膜剥离术与标准内界膜剥离术对闭合指数<0.7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X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和对比玻璃体切割术中行扩大内界膜剥离术与标准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闭合指数(MCHI)<0.7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为MCHI<0.7 IMH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MCHI<0.7的IMH 96例96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术眼手术前及术后1、6及12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直接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Amsler方格表检查,并行眼压测量和眼底照相。选择的患眼中48眼行扩大内界膜剥离术,另48眼行标准内界膜剥离术,IMH术后闭合按照OCT闭合形态分为U型(正常黄斑中心凹)、V型(中心凹陡峭)和W型(中心凹感觉神经层缺损),U型、V型和W型闭合者视为裂孔闭合。比较2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和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OCT检查显示,术前2个组患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全层缺失,术后12个月扩大内界膜剥离术组U型闭合43例,V型闭合1例,W型闭合1例;术后12个月标准内界膜剥离术组U型闭合33例,V型闭合1例,W型闭合3例。术后1、6和12个月扩大内界膜剥离术组患眼BCVA较常规内界膜剥离术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组术眼有中心暗点眼数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98、56.99,均P<0.05);术后旁中心暗点眼数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21、80.98,均P<0.05)。扩大内界膜剥离术组和标准内界膜剥离术组随访末期有中心暗点者分别为3眼和11眼,扩大内界膜剥除组有中心暗点眼数少于标准内界膜剥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扩大内界膜剥离术组IMH闭合率为93.75%,明显高于标准内界膜剥离术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术后扩大内界膜剥离术组术眼视野改善率为93.75%,标准内界膜剥离术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

结论

扩大内界膜剥离术和标准内界膜剥离术治疗MCHI<0.7的IMH均有效,前者疗效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头颈部复杂肿瘤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初步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其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8例头颈部复杂肿瘤患者的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肿瘤及邻近头颈部结构的三维解剖模型,创建虚拟手术场景。通过了解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模拟手术进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并选取其中2例典型病例进行报道。结果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帮助下,外科医生对患者肿瘤情况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30例先天性喉裂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对其诊断和评估方法的研究以及疗效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方案。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喉裂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1 d至8岁,中位年龄3.5个月。喉裂评估方法:清醒状态下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功能性内镜下吞咽功能评估、全麻下保留自主呼吸的显微喉气管硬镜检查、气管内插管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弧形喉镜技术在经口治疗咽喉部疾病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咽喉部巨大或多发病变共8例患者。其中甲舌囊肿(内生型)2例,会厌囊肿2例,咽喉血管瘤2例,下咽肿物1例,声门上区淀粉样变1例,观察手术时间、视野暴露、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查结果。结果8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经口微创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 min,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
期刊
目的对头颈肿瘤住院患者手术前的心理学特征进行评估。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头颈恶性肿瘤患者237例,于手术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联合采用症状自评性量表(SCL-9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术前心理状态,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回收有效问
目的观察全身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高剂量雾化吸入激素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诊断为急性喉炎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除常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外,均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3~0.5 mg/kg静脉滴注,根据病情使用1~3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0 mg/次,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期刊
期刊
气管缺损或狭窄长度超过5 cm无法用常规的气管切除和端端吻合方法治疗。各种气管替代治疗,如带软骨的桡侧前臂皮瓣、气管组织工程、气管移植等相继出现。在这些方法中,气管移植显示出较好的远期效果。本文综述了气管移植研究进展,重点在移植气管的再血管化和再上皮化,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