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文化比较角度谈日本汽车工业设计文化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汽车的工业设计文化作为汽车产业的必要部分,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是日本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前列的重要原因。本文就从日本的文化角度出发,探讨日本汽车工业的设计文化,并对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日本;汽车工业;文化;启示
  车辆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现如今,车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车辆设计也不断发展起来,反映了人类的社会文化、社会行为以及社会思想理念等。可以说,当代汽车从设计到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都是无法脱离社会文化而单独存在的,将社会文化与汽车工业设计文化有机联系在一起,这将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然而,中国的汽车工业远不及日本、美国以及其它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中国现代汽车工业设计文化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设计之间差距较大。对此,中国的汽车工业设计文化应该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日本汽车设计文化对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
  日本汽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蓬勃的发展,其关键就在于日本汽车的设计文化,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设计文化让日本仅仅使用三年的时间,便从一个毫无分量的设计效果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设计大国之一。不管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小物品,亦或是汽车等科技产品的设计,日本的设计家都能够根据人们的社会需要对其设计分析,现如今,日本的设计已经发展到世界一流的水平,涉及面广,而且影响力也十分深远,并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
  (一)日本工业设计的文化内涵
  日本文化有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去向强者学习。日本在公元七世纪以及公元九世纪之时,就向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技术,在明治维新以后的阶段里,日本又转向德国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自从二战以后,日本又将视角转向美国,学习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汤重南专家作为中国日本史学会的会长,就曾经说道过:“日本的文化就像洋葱头一样,剥开洋葱的一片有一片,始终不见洋葱的核心,也就是说,日本的文化和洋葱头一样,没有一片是属于自己文化的核心部分,而是一直吸收借鉴着外来的文化。”日本文化就是这样,一直“他为我用”。向强化学习的思想理念使得日本产生了工业设计思想,借鉴对方的优势部分,并将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设计出来,最后销售给目标群体。日本民族较强的学习理念,使得日本的国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并不断革新了文化思想理念,推动着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使得日本的產业在国际市场也有良好的口碑。
  (二)日本工业设计的文化特征
  近代日本设计融入了世界设计的风格,并经过日本设计者的改造,使得日本设计具有了独特的风格。自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文化就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吸收借鉴世界上的先进文化设计理念,日本现代设计文化无原则的吸收现代设计元素,并没有所谓的非此即彼思想理念,这就是日本工业设计文化的重要特征。总而言之,日本的工业设计文化特征如下:
  首先,日本工业设计文化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双轨并进,这是日本工业文化的最基本特征。日本的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在日本现代的文字、建筑以及民俗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然而,经历了数百年以后,日本的这些传统在现代焕发出全新的光芒,将传统元素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融入到现代设计文化之中,这是日本工业设计文化成功的关键。
  其次,日本现代的设计体现出了日本的民族特征。日本现代工业设计的民族特征的形成,是日本很多代设计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在设计中不断探索,试图将民族元素融入到设计之中,并不懈的努力,最终促使日本的民族特征在日本的诸多设计中都有所体现。反过来讲,日本设计的革新也促使着日本汽车工业设计文化的革新。而中国则在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民族性特征,这一点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
  最后,日本的现代汽车工业设计文化有着较高的商业化特征。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并让设计产品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进而为公司企业带来丰厚的利益,日本设计格外注重商业化元素的运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文化商业化这是必然的趋势。在商业化设计方面,美国的商品设计商业化特征尤为显著,日本也借鉴了美国的设计风格,进而才使得汽车工业设计文化具有如此强的商业化特征。
  (三)日本汽车工业设计文化推动着汽车产业的发展
  坂茂是日本汽车工业设计方面的著名人物,他曾经说道:“汽车并不是一种运输工具,对于日本人而言,汽车则是一个流动的生活空间,所有与生活相关的内容都应该体现在日本汽车工业设计之中。”在日本有很多的设计者,对于汽车工业设计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才推动了日本汽车工业设计的发展,进而带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本汽车设计在全世界的领域都是知名的,日本汽车工业设计文化是日本汽车位于世界汽车前列的根本保障。对此,笔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本田的设计师在美国汽车垄断的背景下,根据美国消费者对于汽车轻巧、省油的需要,设计出了一系列的日本汽车产品,皮卡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一系列汽车的推出迅速打开了美国的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由此就可以发现,日本汽车工业设计文化在汽车发展方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汽车工业设计文化的形成以及特征分析
  我国汽车在二十世纪末期才开始普及,中国汽车的发展比其它发达国家晚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伴随着中国汽车时代的到来,中国汽车工业设计文化才开始不断萌芽发展。
  (一)中国汽车工业设计文化的形成
  谈及中国汽车工业设计文化,发展的起步比较晚,建国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依旧在传统闭关锁国的影响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矛盾着,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学院还没有出现,美术学院的发展状况同样不理想。改革开放开始,国内的设计教育才逐渐发展起来。在汽车工业设计方面,中国有四大汽车集团对于自己的产品设计都极为重视,而且还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并且得到了设计院校的支持。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设计开始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发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汽车,包括奇瑞、一汽、比亚迪等等,中国汽车工业设计文化体现已经初步形成。   (二)中国汽车工业设计文化的特征
  纵观改革开放的汽车工业设计发展,我国汽车工业设计文化表现为以下特征:
  1.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设计缺乏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多数汽车生产商依旧采用技术转让的方式,比如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依旧广州本田等,这些企业都以中国为生产加工产,而其核心技术依旧在本国完成,中国的这些生产商是接触不到的;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设计的教育存有问题。尽管中国有很多的设计学院,很多大学都有设计专业,然而毕竟师资力量和专业素养有限,重理论而轻实践。因而,我国汽车工业设计的人才依旧匮乏。这两方面是中国汽车工业设计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往往是其它国家的汽车生产厂,发展受到其它国家的限制,这就致使我国汽车工业很难发展起来。
  2.民族化程度较低
  邓成连作为台湾铭传大学设计管理研究所所长,他认为,汽车设计文化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性化内容、环保理念以及文化内容。文化是设计的重点和核心,汽车要想拥有更广泛的市场,就必须要体现出文化元素。汽车不仅仅要在外形方面美观,而且其内涵则是更为重要的。但是,我国很少有汽车设计工厂注重文化内容,并没有在汽车设计过程中体现民族特色,这是我国汽车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日本汽车设计则很好的衔接了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内容,这是值得我国中国去借鉴吸收的。
  3.注重外形设计而忽视功能设计
  尽管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将近四十年的发展,然而,我国汽车工业设计仍然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在汽车工业的设计过程中,外观设计与其功能设计并不相匹配,这是我国汽车工业设计的重大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很多教授工业设计的教师很多都是艺术专业,他们并不清楚汽车的相关配件以及功能。因而,教师就很容易引导学生施展艺术才华,而对汽车配件方面的知识教育则相对较少,使得汽车工业设计的学生也注重汽车外形设计而轻视汽车的功能设计。
  三、中日汽车工业设计文化的差异
  尽管中国和日本的文化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然而,在中日汽车设计方面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一)汽车设计文化方面的差异
  日本汽车工业设计文化趣味性较强,设计者能够将生活中的一切都以趣味性的方式运用在设计中,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愿意去接受这些设计,去感受设计的奇妙。当然,日本汽车工业设计中的趣味性是经过东瀛文化雕琢以后形成的,包容了各個民族文化的特性,巧妙地体现出了日本民族风格,足以让人感觉到轻松和愉悦。与之相比,中国的汽车工业设计文化则明显有别于日本的汽车工业设计文化。中国汽车工业设计文化还属于舶来品,缺乏民族特征,仿制出的汽车产品缺乏新意,就像奇瑞、亚迪汽车都是如此,汽车身上有着国外汽车设计文化的影子。当然,中国汽车工业设计文化之中也有中华文化的影子,比如红旗C131,豪华大气,而且庄重典雅,正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风格,体现出中国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然而,像红旗C131的汽车一样能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风格的汽车还是很少的。
  (二)汽车设计理念方面的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日本的汽车工业设计理念所强调的内容是:汽车不仅仅是单纯为了满足人们对运输功能的需要,不仅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工具,而是生活的另一个空间,与生活有关的内容都应该体现在汽车中。然而,中国仅仅受到欧美汽车设计理念的影响,仅仅强调汽车的功能,汽车也仅仅是一个交通的工具,“安全”、“家”以及“舒适”的理念在汽车中也没有得到体现。
  (三)汽车保障制度方面的差异
  日本汽车工业设计文化的高度商业化,这是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的,法律严格细致,推动了日本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比如说,日本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每三年都会接受以此有关设计的培训,不去进行培训的设计师是会受到停业等法律处分的。中国的汽车工业设计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在知识产权与法律建设方面的道路还是很长的。中国汽车设计的商业化程度较低,对消费者的需求分析不够,对市场的挖掘也并不深。
  四、日本汽车工业设计文化给中国的启示
  虽然中国的汽车工业设计文化与日本的汽车工业设计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毕竟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同属于东方文化的范畴,中国可以吸收借鉴日本的成功之处,这样便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
  (一)设计文化上的借鉴
  中国汽车工业设计应该以本国的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内在需要,不断革新设计理念,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汽车工业设计文化之中,这样我国的汽车工业设计才会赢得国人的认可,进而才可能走向世界,取得更为理想的发展。
  (二)设计理念上的借鉴
  中国汽车工业设计理念应该借鉴日本的汽车工业设计理念,让汽车的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狭小的汽车空间给人更为舒适的体验。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正在加速,东部沿海城市将会越来越拥挤,日本汽车设计理念也在逐渐吞噬着中国的汽车设计理念,中国应该融入日本汽车工业设计理念的人性化内容,体现出中国的特色,这样中国的汽车工业设计才不会被同化和淘汰。
  (三)保障制度上的借鉴
  日本汽车工业设计文化的保障制度是日本汽车工业设计高度商业化的重要原因所在。不管是法律的制定,亦或是运行机制,中国都应该向日本学习借鉴。对此,中国汽车设计要加强法律方面的立法,通过法律的途径全面保障汽车设计工业的发展,细化汽车工业设计的产权问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运行机制方面,中国的汽车设计应该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展开,让设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不断借鉴,不断发展。唯有如此,中国的汽车设计才有可能发展壮大。
  五、结语
  中国汽车工业设计文化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融入中国特色文化传统的道路也是漫长的,然而,我们必须要这样去做,唯有这样,我国的汽车产业才能够走出受制于人的不良局面,才有可能拥有光明璀璨的未来。
  作者简介:
  夏天媛(1996—),女,汉族,籍贯:贵州省遵义市,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在读本科生。
其他文献
如果4季度加息,将使利率变动走在物价曲线的后面,会进一步加大2005年上半年硬着陆的风险。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信货膨胀、部分行业投资增速偏快、资源瓶颈约束加剧、煤电油
教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转变教育模式也已成为当代社会的迫切要求.如何更好地搞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是当代教师时常关注的问题.若要更好地体现学生主
2012年6月14日,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在贵州省长顺县成功举办了“从心出发让爱回家”一中信信用卡“爱·信·汇”第25间“梦想中心”捐建仪式暨2012年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活动现
摘 要:情景教学是教学理念不断发展的产物,同时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也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多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随着情景教学理念的出现,很多老师也希望能以此为突破口,将此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景教学;应用  1导言  情景教育法强调在语文教学中,
一rn窗外晴光潋滟,一大片月季静静地盛开,就如同往昔的时光一样明媚动人.而那些旧时光里的人和事,却随着岁月的变迁而逐渐模糊,只有在我的记忆里,它们才会熠熠生辉.rn那些年,
期刊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元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体育教学弊端日益呈现,而科学技术的支持使得体育教学的目的得以更好地实现,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性
【摘要】连续重整装置氢气增压机组的入口压力控制采用传统的CCS三分程控制,由于运行精度差及操作受限,实际生产中无法实现三分程自控,只能采取手动控制, 同时机组回流量大,为保证系统平稳运行,引用美国CCC机组控制系统,包括防喘振控制,在保证反再系统压力稳定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氢气增压机 CCC机组控制系统  1 引言  连续重整装置氢气增压机1110-K202(BCL707+BC
尽管EAXJ(除日本外东亚地区)无法向他们的贸易伙伴转嫁石油的高成本,但是,持续升温的房地产价格和不断增加的通货膨胀率仍然在支撑着企业的利润.然而,当房地产泡沫破裂并且通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学生家庭造成极大伤害,还给高校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他们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扮演着十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笔者认为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努力实现“四化”。一、美丽化在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每一位教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