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加强,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不同行业的工业用地效益“净值”进行正确判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论文引入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概念,利用污染治理成本法等方法,构建了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计量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对2013年江苏省各工业行业用地的绿色效益进行核算,揭示了行业间工业用地绿色效益的差异及其特征。结果表明:①江苏各行业用地的绿色效益均为正,总体呈现“金字塔型”分布模式且差异显著,27类行业中绿色效益数值低于平均值的行业有16类,而数值是平均值1.5倍及以上的行业仅有3类。仪器仪表、计算机等行业用地的绿色效益较高;而化工、纺织等江苏传统产业用地的绿色效益较低。②地均利税总额和地均员工工资收入对绿色效益的影响较大;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对绿色效益有一定影响,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超过平均值的行业占比为40.74%。③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总体呈现轻工业高于重工业的特点,其中,地均COD治理费用最高,接近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的80%。④各行业用地的绿色效益与各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无相关性;与地均工业总产值高度正相关,但农副食品加工业等部分地均工业总产值大的行业其用地绿色效益较低。最后,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促进江苏工业绿色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制定分行业用地管理政策、优化结构,科学修订用地标准、严格供地准入门槛,强化企业污染预处理、实现生态型工业生产等。
关键词土地经济;工业用地利用效益;绿色效益;污染治理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8)07-0111-08DOI:10.12062/cpre.201803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现实压力,中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落实到土地利用和管理上,就是要科学配置部门、行业间土地资源,不断优化用地布局、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水平。而对不同行业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正确判断是实现该目标的前提,也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用地布局和利用方式、建立科学的供地准入门槛的基础。工业用地效益是由工业用地的利用而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种成果与同一空间范围内土地利用占用和消耗的比较,具有综合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常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计算综合指数的方法进行分析。此方法虽然达到了反映综合效益的目标,但由于评价内容和指标构成的分歧,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本文引入工业用地绿色效益这一概念。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是单位面积土地投入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所实现的有效综合产出的货币化数值,通过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增部分,计算工业用地效益“净值”,形成直观性和可比性均较强的单个指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指标体系评价主观性较强、无法准确判断评价对象绝对差异等方面的不足,为优化工业用地在行业间的配置、为政府部门产业政策制定和土地供应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1研究综述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对工业用地效益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一直是土地利用领域研究的热点。关于工业用地效益的研究主要通过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从区域、行业、企业等不同层次开展评价与分析[1-4]。学术界对工业用地效益内涵尚未达成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工业用地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1996年,美国在土地再开发计划(ULRP)中提出追求经济产出的同时不能有损于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Adrian[6]、Gibbs[7]、Krajnc等[8]围绕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评价工业园区或企业的效益。国内学者也陆续开展了工业用地效益评价方面的研究探索。在评价指标选取上,—些学者直接以地均生产总值、地均工业增加值作为衡量土地经济效益的指标,并展开了丰富的实证研究[9]。随着研究的深入,评价指标也不断丰富和扩展,地均投资强度、地均工业总产值、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人口密度、绿化率、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等都广泛地应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10-11]。在评价方法选择上,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等在实践中均有运用[12]。在指标赋权方法上,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关联度分析法、变异系数法、WLSM法等主客观赋权法被广泛引入[13-14]。
目前,对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开展的研究较少,但也有学者提出类似概念,如夏昊、杨晓[15]在对工业增加值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工业生态总值”这一指标,用来反映工业生产对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2004年,由环保部门组织开展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试点在全国10个省市开展,获取了环境方面的多种数据并形成了权威报告,有力推动了我国绿色GDP核算、环境价值核算的发展[16]。传统的经济效益核算中,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负效益,即缺乏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损失成本的考量[17]。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环境成本逐渐得到研究者的关注。环境成本又称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價[18],其核算方法主要有基于成本的估价方法、基于损害/受益的估价方法两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构建、实物量价值损害估算标准[19]、显露偏好和陈述偏好定价、污染物联合消减费用确定[20]、污染治理成本估算[21]等。
纵观国内外文献,工业用地效益评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少统一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在工业污染治理成本核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地均的角度对工业用地效益净值进行核算的研究较少,应在将经济社会产出和环境损失进行科学叠加方面开展积极探索。 2效益核算方法
2.1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思路
目前我国衡量工业用地效益最主要的指标是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只是一个衡量“流量”的尺度,而不是衡量“存量”的尺度,它最主要的缺陷是未能反映出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转换,从而忽略了经济活动中对环境和社会起着破坏作用的方面,使得对工业用地效益的评价失去了合理性。近几十年来,流量的增长被认为就是经济的增长,忽视了“流量”本身依赖着源源不断的资源存量。因此,本文提出工业用地绿色效益这一概念,综合考虑工业用地效益的系统构成,通过消除负面效益,真实反映工业用地净效益。其实质是工业用地效益的货币化表现。
本文进行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的总体思路是以地均利税总额为基础,增加地均员工工资收入,扣减地均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以得到经过社会、生态因素调整的真正效益。利税总额是企业利润与税金(增值税、销售税等)的总和,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净值和公共部分的社会效益。企业社会效益的公共部分以税收形式体现,另一部分则以员工收入的形式表现。企业环境效益主要体现为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产生的环境退化成本,运用污染治理成本法进行核算。具体的污染物主要分为3类,一类是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包括COD、氨氮、石油类、氰化物、重金属;另一类是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具体是NOx、SO2、工业烟(粉)尘,还有一类是工业固体废弃物,具体为危险固体废弃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综上所述,在数据可获取性的前提下,工业用地效益核算的总体思路是在地均利税总额的基础上,增加地均员工工资收入,扣减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以得到经过社会、生态因素调整的真正效益。
2.2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方法
根据上述核算思路,计算某一行业的工业用地绿色效益的计量模型为:
Pi=Li+Ri×Si-Ci(1)
Ci=∑nj=1xk×ai×uk(2)
其中,Pi为i行业工业用地绿色效益,Li为i行业地均利税总额,Ri为i地均吸纳劳动力人数,Si为i行业职工平均年度工资,Ci为i行业工业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xk为k类污染物单位产值排放量,ai为i行业工业地均生产总值,uk为k类污染物治理成本,n为i行业工业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
对于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来说,各类污染物的单位治理成本是影响核算结果精确与否的重要因素[22]。污染物的单位治理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调查或实验取得;二是根据环境统计数据中的治理费用和污染去除量等数据采用治理成本系数法进行估算[23]。各行业废水中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主要借鉴了郭丽萍[23]、罗锡莲[24]等人的研究成果(基期为2006年);根据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三次修订的结果,将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的治理成本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进行调整;并根据王彤[25]的研究成果(基期为2004年),补充家具制造业和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缺失行业的数据。各行业大气污染中的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主要借鉴了郭丽萍[23]的研究成果,其中烟、粉尘的治理成本取最高值。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治理成本采用於方、王金南等[26]研究成果(基期为2004年)。考虑到治理需要的费用涉及人员支出、材料消耗、设备折旧等,采用全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调整指数,得到以2004、2006年为基期的2013年定基价格指数分别为135.4%、124.3%,最终形成各类工业污染物治理成本(表1、表2、表3)。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计算的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是与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治理成本紧密相连的,而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治理成本仅在一段时期内维持一定水平,伴随企业治污能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治理成本是逐渐变化的,工业用地绿色效益的数值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动。
3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3.1研究区概况
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近年来,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经济平稳增长,工业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总量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3 855.7亿元,约占全国的11.4%。江苏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制造业加速成长,已基本实现从以纺织业为主导的基础加工业向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重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转换。江苏省工业用地面积迅速扩张的同时,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资源消耗总量大。例如,2015年,全省工业源COD排放量、工业源SO2排放量和工业源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201.3 kt、794.7 kt和612.2 kt。
3.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依托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于2014年开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工作组主要选择当年销售收入或工业产值排名靠前,生产经营情况稳定正常的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各区域各行业效益最高的企业,调查时点为2013 年12 月31日。调查问卷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投入、产出情况、企业用地状况及企业建设情况等内容。本次研究共获得调查数据2 482份,其中有效数据2 387份,有效率为95.37%,涉及27类行业。另一部分则是《江苏省统计年由于部分环境效益指标按照调查的方式获取较为困难,本文借鉴多源信息融合的思路,从不同数据源的数据中抽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获得相应的分行业数据。地均利税总额、地均吸纳劳动力人数通过实地调查的企业样本数据计算获得。制造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由《江苏省统计年鉴》(2014)获得,数据为省级尺度统计数据。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由《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3)获得,数据为国家级尺度统计数据。
4实证结果分析
4.1各行业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测算
運用上文所述方法对江苏省各行业用地的绿色效益进行核算。结果显示(见表4),江苏各行业用地绿色效益均为正且存在显著差异,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10.9倍,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地的绿色效益较高;造纸和纸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用地的绿色效益则较低;行业用地绿色效益总体呈现“金字塔型”分布模式,27类行业中低于平均值的行业有16类,占59.26%,略高于平均值的行业有8类,占29.63%,高于平均值50%以上的行业有3类,占111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等行业的绿色用地效益与其主导产业的地位不匹配,效益较低。 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最高的行业是造纸和纸制品业,其次是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小于10万元/hm2的行业有12类,总体呈现轻工业高于重工业的特点,废水中COD和废气中NOx治理费用占比较大,分别占总费用的78.39%和10.6%。
4.2绿色效益与企业发展要素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软件,将各行业的绿色效益和容积率、建筑系数、地均实际完成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绿地率、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地均工业总产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24、0.71、0.15、0.18、0.87。
地均工业总产值、地均实际完成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用地绿色效益呈高度正相关(见表5)。调研显示,投入强度排名靠前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主要为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行业,1/5以上企业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外资企业,其绿色效益中的经济效益普遍较高。
容积率与工业用地绿色效益呈低度正相关。容积率反映了工业用地的利用强度,容积率越高,说明企业用地越紧凑,地耗越少。按照建筑结构可将工业厂房分成单层厂房与多层厂房,根据行业的生产特点,通信、轻工、电子等行业适合建造多层厂房;而单层厂房多见于机械、纺织、冶金等行业中,一般的工业企业内会建造平行的多个厂房,满足不同生产工序的需要。工业厂房一般包括生产车间、宿舍、食堂、办公楼等。就生产车间而言,除了要放置机械设备、设置运输通道外,部分行业还需要配备起重运输设备,如金属冶炼、汽车制造等行业;部分行业需要特别考虑通风、采光通道,如化工、医药等行业;各行业厂房的建筑跨度、长度和高度需求不同;行业间的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导致容积率的差异。江苏省容积率较高的行业有仪器仪表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随着节约集约用地的推进,江苏不同地区根据地方实际和行业特点,出台了工业用地容积率的控制标准,并鼓励企业租用容积率较高的标准厂房,这些都导致江苏工业用地的容积率持续提升。但这一因素但对工业用地绿色效益的影响较为复杂,直接作用不明显。
建筑系数、绿地率、各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用地绿色效益无直线相关。根据报酬递减规律,当建筑系数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对用地效益提升的作用越来越有限。江苏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较高的行业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些行业也是江苏省的支柱行业,但仅有后两者的用地绿色效益排名较高。而食品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的总产值处于中等以下水平,而用地绿色效益较高。
进一步对比各行业地均工业总产值与绿色效益的排名,发现27个行业中两者排名差值在10以上的行业有9个,表明地均工业总产值份额大的行业其用地绿色效益不一定高,部分差异明显,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行业时,绿色效益可作为依据之一。
5结论与建议
本文根据工业用地效益构成,从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角度,运用绿色会计的理念和方法,构建了分行业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方法和计量模型,并以江苏为例,核算了江苏不同工业行业的绿色效益,結果表明江苏各行业用地绿色效益总体呈现“金字塔型”分布模式且差异显著,符合行业的实际情况。地均利税总额和地均员工工资收入对效益的影响较大,江苏省各行业的产值利税率普遍较低,产品初加工行业的地均员工工资收入普遍较低。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对效益有一定影响,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较小;废水中COD治理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接近80%,是地均治理费用最高的污染物。从结果看,不同行业地均工业产值与绿色效益差异较大,揭示了工业产值背后真实价值的差异,基于此结果,可为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退出等提供参考。同时,由于部分数据获取难度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未来可在数据获取、动态更新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针对研究结论,为促进江苏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①制定分行业用地管理政策,优化工业用地结构。控制污染大、效益低且非主导产业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供地数量,逐步转型升级、转移或淘汰。②科学修订用地标准,严格供地准入门槛。针对江苏土地资源紧缺等现实问题,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等形势,制定严格的用地标准,并及时补充新兴产业用地标准,将地均污染排放等环保类的控制指标引入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实现精细化管理。③加快污染处理新技术研制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从而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提高工业用地绿色效益。④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提高地均R&D经费支出,增加地均R&D项目数量,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技术集成化程度,掌握本行业的核心技术,增加工业产品附加值。
(编辑:王爱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薇.鞍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主成分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9(2):11-13. [YANG Wei.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economic benefit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in Anshan[J]. Journal of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2017, 19(2): 11-13.]
[2]单伟明.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3(2):132-133. [SHAN Weiming. Discussion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J]. Contemporary economics, 2013 (2): 132-133.] [3]张彩霞,麻东露.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14(1):42-45. [ZHANG Caixia, MA Donglu. The study of green evaluating indicator abou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enefit[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14, 14(1): 42-45.]
[4]李文君,刘铁庄.工业行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以唐山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3,23(1):106-112. [LI Wenjun, LIU Tiezhuang. General evaluation for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industries: take Tangshan City as a case[J]. Economic geography, 2003, 23(1): 106-112.]
[5]张静.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及区域分异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5. [ZHANG Ji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Bohai Rim land us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differences by regions[D]. Jina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2015:5.]
[6]BARRERAROLDAN A, SALDIVARVALDES A. Proposal and application of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2,2(3): 251-256.
[7]GIBBS D, DEUTZ P. Implementing industrial ecology planning for ecoindustrial parks in the USA[J]. Geoforum, 2005, 36(4): 452-464.
[8]KCRAJNC D, GLAVIC P. A model for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5, 43(2): 189-208.
[9]龙开胜,陈利根,占小林.不同利用类型土地投入产出效率的比较分析——以江苏省耕地和工业用地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174-178. [LONG Kaisheng, CHEN Ligen, ZHAN Xiaoli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putoutput efficiency among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Jiangsu: a cas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industry land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 18(5): 174-178.]
[10]趙小风,黄贤金,严长清,等.基于RAGAAHP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11):1315-1320. [ ZHAO Xiaofeng, HUANG Xianjin, YAN Changqing, et al.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land intensive use with RAGAAHP:a case study of development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11, 20(11): 1315-1320.]
[11]钮钦,谢友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社会效益评价及实证研究[J].华北金融,2013(2):29-33. [NIU Qin, XIE Youning.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J]. Huabei finance, 2013 (2): 29-33.]
[12]李文静,毕如田,刘军芳.山西省不同行业工业用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1):462-468. [LI Wenjing, BI Rutian, LIU Junfang. The research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dustrial land use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Shanxi Province[J].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5, 35(1): 462-468.]
[13]张颖,郭瑞明.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基于太原市28个行业用地数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13(2):160-169. [ZHANG Ying, GUO Ruiming. Evaluation and obstacle factors diagnose of industrial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land use data of 28 industries in Taiyuan City[J]. Journal of agro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4, 13(2): 160-169.] [14]杨剩富,胡守庚,杨俊,等.基于宗地尺度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优化方法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12):2397-2404. [YANG Shengfu, HU Shougeng, YANG Jun, et al. Optimization method of control standard for industrial land intensive use base on the parcel perspective[J]. Resources science, 2013, 35(12): 2397-2404.]
[15]夏昊,杨晓.工业生态总值核算研究——谈工业增加值指标的改革[J].浙江统计,1998(3):19-22. [XIA Hao, YANG Xiao. Research on the accounting of industrial ecological value and the reformation of the index of industrial added value[J]. Zhejiang statistics, 1998 (3): 19-22.]
[16]王金南,於方,曹东.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1-17. [WANG Jinnan, YU Fang, CAO Dong. Study report 2004 for green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6, 16(6): 11-17.]
[17]周龙.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1-15. [ZHOU Long. Research on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D].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10: 1-15.]
[18]王佳,胡梦泽,梁毅刚.河北省绿色GDP核算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8):17-21. [WANG Jia, HU Mengze, LIANG Yigang. Research on green GDP accounting in Hebei Province[J]. Cooperation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2017 (8): 17-21.]
[19]彭武珍.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55-73. [PENG Wuzhen. Research of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n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a case of Zhejiang Province[D]. Hangzhou: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2013: 55-73.]
[20]曹东,宋存义,王金南,等.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的建立及实证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3):371-376. [CAO Dong, SONG Cunyi, WANG Jinnan, et al. Establishment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st function for pollution combination abatement[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22(3): 371-376.]
[21]馬国霞,於方,齐霁,等.基于绿色投入产出表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及影响模拟[J].地理研究,2014,33(12): 2335-2344. [MA Guoxia, YU Fang, QI Ji, et al. Simulation of pollutant control cost and its economic impact based on Chinas green inputoutput tabl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12): 2335-2344.]
[22]王万茂.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3,15(6):14-16. [WANG Wanmao. The estimation method of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 1993, 15(6): 14-16.]
[23]郭丽萍.基于环境效能分析的绿色GDP核算研究——以石家庄为例[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3:7-44. [GUO Liping. Study on green GDP account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 influence: a case study of Shijiazhuang[D]. Shijiazhua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7-44.]
[24]罗锡莲.河北省基于工业污染的绿色GDP核算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21-23. [LUO Xilian. Study on GGDP accounting based on industry pollution of Hebei Province[D]. Shijiazhuang: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2008: 21-23.]
[25]王彤.污染治理成本法调整的绿色GDP核算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36. [WANG Tong. Study on green GDP accounting adjusted by pollution treatment cost [D]. 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7: 36.]
[26]於方,王金南,曹东,等.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37-50. [YU Fang, WANG Jinnan, CAO Dong, et al.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9, 37-5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加强,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不同行业的工业用地效益“净值”进行正确判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论文引入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概念,利用污染治理成本法等方法,构建了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计量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对2013年江苏省各工业行业用地的绿色效益进行核算,揭示了行业间工业用地绿色效益的差异及其特征。结果表明:①江苏各行业用地的绿色效益均为正,总体呈现“金字塔型”分布模式且差异显著,27类行业中绿色效益数值低于平均值的行业有16类,而数值是平均值1.5倍及以上的行业仅有3类。仪器仪表、计算机等行业用地的绿色效益较高;而化工、纺织等江苏传统产业用地的绿色效益较低。②地均利税总额和地均员工工资收入对绿色效益的影响较大;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对绿色效益有一定影响,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超过平均值的行业占比为40.74%。③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总体呈现轻工业高于重工业的特点,其中,地均COD治理费用最高,接近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的80%。④各行业用地的绿色效益与各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无相关性;与地均工业总产值高度正相关,但农副食品加工业等部分地均工业总产值大的行业其用地绿色效益较低。最后,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促进江苏工业绿色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制定分行业用地管理政策、优化结构,科学修订用地标准、严格供地准入门槛,强化企业污染预处理、实现生态型工业生产等。
关键词土地经济;工业用地利用效益;绿色效益;污染治理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8)07-0111-08DOI:10.12062/cpre.201803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现实压力,中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要求。落实到土地利用和管理上,就是要科学配置部门、行业间土地资源,不断优化用地布局、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水平。而对不同行业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正确判断是实现该目标的前提,也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用地布局和利用方式、建立科学的供地准入门槛的基础。工业用地效益是由工业用地的利用而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种成果与同一空间范围内土地利用占用和消耗的比较,具有综合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常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计算综合指数的方法进行分析。此方法虽然达到了反映综合效益的目标,但由于评价内容和指标构成的分歧,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本文引入工业用地绿色效益这一概念。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是单位面积土地投入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所实现的有效综合产出的货币化数值,通过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增部分,计算工业用地效益“净值”,形成直观性和可比性均较强的单个指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指标体系评价主观性较强、无法准确判断评价对象绝对差异等方面的不足,为优化工业用地在行业间的配置、为政府部门产业政策制定和土地供应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1研究综述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对工业用地效益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一直是土地利用领域研究的热点。关于工业用地效益的研究主要通过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从区域、行业、企业等不同层次开展评价与分析[1-4]。学术界对工业用地效益内涵尚未达成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工业用地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1996年,美国在土地再开发计划(ULRP)中提出追求经济产出的同时不能有损于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Adrian[6]、Gibbs[7]、Krajnc等[8]围绕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评价工业园区或企业的效益。国内学者也陆续开展了工业用地效益评价方面的研究探索。在评价指标选取上,—些学者直接以地均生产总值、地均工业增加值作为衡量土地经济效益的指标,并展开了丰富的实证研究[9]。随着研究的深入,评价指标也不断丰富和扩展,地均投资强度、地均工业总产值、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人口密度、绿化率、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等都广泛地应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10-11]。在评价方法选择上,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等在实践中均有运用[12]。在指标赋权方法上,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关联度分析法、变异系数法、WLSM法等主客观赋权法被广泛引入[13-14]。
目前,对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开展的研究较少,但也有学者提出类似概念,如夏昊、杨晓[15]在对工业增加值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工业生态总值”这一指标,用来反映工业生产对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2004年,由环保部门组织开展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试点在全国10个省市开展,获取了环境方面的多种数据并形成了权威报告,有力推动了我国绿色GDP核算、环境价值核算的发展[16]。传统的经济效益核算中,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负效益,即缺乏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损失成本的考量[17]。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环境成本逐渐得到研究者的关注。环境成本又称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價[18],其核算方法主要有基于成本的估价方法、基于损害/受益的估价方法两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构建、实物量价值损害估算标准[19]、显露偏好和陈述偏好定价、污染物联合消减费用确定[20]、污染治理成本估算[21]等。
纵观国内外文献,工业用地效益评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少统一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在工业污染治理成本核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地均的角度对工业用地效益净值进行核算的研究较少,应在将经济社会产出和环境损失进行科学叠加方面开展积极探索。 2效益核算方法
2.1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思路
目前我国衡量工业用地效益最主要的指标是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只是一个衡量“流量”的尺度,而不是衡量“存量”的尺度,它最主要的缺陷是未能反映出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转换,从而忽略了经济活动中对环境和社会起着破坏作用的方面,使得对工业用地效益的评价失去了合理性。近几十年来,流量的增长被认为就是经济的增长,忽视了“流量”本身依赖着源源不断的资源存量。因此,本文提出工业用地绿色效益这一概念,综合考虑工业用地效益的系统构成,通过消除负面效益,真实反映工业用地净效益。其实质是工业用地效益的货币化表现。
本文进行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的总体思路是以地均利税总额为基础,增加地均员工工资收入,扣减地均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以得到经过社会、生态因素调整的真正效益。利税总额是企业利润与税金(增值税、销售税等)的总和,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净值和公共部分的社会效益。企业社会效益的公共部分以税收形式体现,另一部分则以员工收入的形式表现。企业环境效益主要体现为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产生的环境退化成本,运用污染治理成本法进行核算。具体的污染物主要分为3类,一类是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包括COD、氨氮、石油类、氰化物、重金属;另一类是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具体是NOx、SO2、工业烟(粉)尘,还有一类是工业固体废弃物,具体为危险固体废弃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综上所述,在数据可获取性的前提下,工业用地效益核算的总体思路是在地均利税总额的基础上,增加地均员工工资收入,扣减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以得到经过社会、生态因素调整的真正效益。
2.2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方法
根据上述核算思路,计算某一行业的工业用地绿色效益的计量模型为:
Pi=Li+Ri×Si-Ci(1)
Ci=∑nj=1xk×ai×uk(2)
其中,Pi为i行业工业用地绿色效益,Li为i行业地均利税总额,Ri为i地均吸纳劳动力人数,Si为i行业职工平均年度工资,Ci为i行业工业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xk为k类污染物单位产值排放量,ai为i行业工业地均生产总值,uk为k类污染物治理成本,n为i行业工业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
对于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来说,各类污染物的单位治理成本是影响核算结果精确与否的重要因素[22]。污染物的单位治理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调查或实验取得;二是根据环境统计数据中的治理费用和污染去除量等数据采用治理成本系数法进行估算[23]。各行业废水中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主要借鉴了郭丽萍[23]、罗锡莲[24]等人的研究成果(基期为2006年);根据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三次修订的结果,将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的治理成本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进行调整;并根据王彤[25]的研究成果(基期为2004年),补充家具制造业和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缺失行业的数据。各行业大气污染中的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主要借鉴了郭丽萍[23]的研究成果,其中烟、粉尘的治理成本取最高值。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治理成本采用於方、王金南等[26]研究成果(基期为2004年)。考虑到治理需要的费用涉及人员支出、材料消耗、设备折旧等,采用全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调整指数,得到以2004、2006年为基期的2013年定基价格指数分别为135.4%、124.3%,最终形成各类工业污染物治理成本(表1、表2、表3)。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计算的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是与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治理成本紧密相连的,而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治理成本仅在一段时期内维持一定水平,伴随企业治污能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治理成本是逐渐变化的,工业用地绿色效益的数值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动。
3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3.1研究区概况
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近年来,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经济平稳增长,工业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总量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3 855.7亿元,约占全国的11.4%。江苏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制造业加速成长,已基本实现从以纺织业为主导的基础加工业向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重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转换。江苏省工业用地面积迅速扩张的同时,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资源消耗总量大。例如,2015年,全省工业源COD排放量、工业源SO2排放量和工业源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201.3 kt、794.7 kt和612.2 kt。
3.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依托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于2014年开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工作组主要选择当年销售收入或工业产值排名靠前,生产经营情况稳定正常的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各区域各行业效益最高的企业,调查时点为2013 年12 月31日。调查问卷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投入、产出情况、企业用地状况及企业建设情况等内容。本次研究共获得调查数据2 482份,其中有效数据2 387份,有效率为95.37%,涉及27类行业。另一部分则是《江苏省统计年由于部分环境效益指标按照调查的方式获取较为困难,本文借鉴多源信息融合的思路,从不同数据源的数据中抽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获得相应的分行业数据。地均利税总额、地均吸纳劳动力人数通过实地调查的企业样本数据计算获得。制造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由《江苏省统计年鉴》(2014)获得,数据为省级尺度统计数据。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由《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3)获得,数据为国家级尺度统计数据。
4实证结果分析
4.1各行业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测算
運用上文所述方法对江苏省各行业用地的绿色效益进行核算。结果显示(见表4),江苏各行业用地绿色效益均为正且存在显著差异,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10.9倍,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地的绿色效益较高;造纸和纸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用地的绿色效益则较低;行业用地绿色效益总体呈现“金字塔型”分布模式,27类行业中低于平均值的行业有16类,占59.26%,略高于平均值的行业有8类,占29.63%,高于平均值50%以上的行业有3类,占111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等行业的绿色用地效益与其主导产业的地位不匹配,效益较低。 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最高的行业是造纸和纸制品业,其次是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小于10万元/hm2的行业有12类,总体呈现轻工业高于重工业的特点,废水中COD和废气中NOx治理费用占比较大,分别占总费用的78.39%和10.6%。
4.2绿色效益与企业发展要素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软件,将各行业的绿色效益和容积率、建筑系数、地均实际完成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绿地率、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地均工业总产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24、0.71、0.15、0.18、0.87。
地均工业总产值、地均实际完成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用地绿色效益呈高度正相关(见表5)。调研显示,投入强度排名靠前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主要为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行业,1/5以上企业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外资企业,其绿色效益中的经济效益普遍较高。
容积率与工业用地绿色效益呈低度正相关。容积率反映了工业用地的利用强度,容积率越高,说明企业用地越紧凑,地耗越少。按照建筑结构可将工业厂房分成单层厂房与多层厂房,根据行业的生产特点,通信、轻工、电子等行业适合建造多层厂房;而单层厂房多见于机械、纺织、冶金等行业中,一般的工业企业内会建造平行的多个厂房,满足不同生产工序的需要。工业厂房一般包括生产车间、宿舍、食堂、办公楼等。就生产车间而言,除了要放置机械设备、设置运输通道外,部分行业还需要配备起重运输设备,如金属冶炼、汽车制造等行业;部分行业需要特别考虑通风、采光通道,如化工、医药等行业;各行业厂房的建筑跨度、长度和高度需求不同;行业间的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导致容积率的差异。江苏省容积率较高的行业有仪器仪表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随着节约集约用地的推进,江苏不同地区根据地方实际和行业特点,出台了工业用地容积率的控制标准,并鼓励企业租用容积率较高的标准厂房,这些都导致江苏工业用地的容积率持续提升。但这一因素但对工业用地绿色效益的影响较为复杂,直接作用不明显。
建筑系数、绿地率、各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用地绿色效益无直线相关。根据报酬递减规律,当建筑系数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对用地效益提升的作用越来越有限。江苏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较高的行业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些行业也是江苏省的支柱行业,但仅有后两者的用地绿色效益排名较高。而食品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的总产值处于中等以下水平,而用地绿色效益较高。
进一步对比各行业地均工业总产值与绿色效益的排名,发现27个行业中两者排名差值在10以上的行业有9个,表明地均工业总产值份额大的行业其用地绿色效益不一定高,部分差异明显,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行业时,绿色效益可作为依据之一。
5结论与建议
本文根据工业用地效益构成,从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角度,运用绿色会计的理念和方法,构建了分行业工业用地绿色效益核算方法和计量模型,并以江苏为例,核算了江苏不同工业行业的绿色效益,結果表明江苏各行业用地绿色效益总体呈现“金字塔型”分布模式且差异显著,符合行业的实际情况。地均利税总额和地均员工工资收入对效益的影响较大,江苏省各行业的产值利税率普遍较低,产品初加工行业的地均员工工资收入普遍较低。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对效益有一定影响,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地均环境污染治理总费用较小;废水中COD治理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接近80%,是地均治理费用最高的污染物。从结果看,不同行业地均工业产值与绿色效益差异较大,揭示了工业产值背后真实价值的差异,基于此结果,可为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退出等提供参考。同时,由于部分数据获取难度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未来可在数据获取、动态更新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针对研究结论,为促进江苏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①制定分行业用地管理政策,优化工业用地结构。控制污染大、效益低且非主导产业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供地数量,逐步转型升级、转移或淘汰。②科学修订用地标准,严格供地准入门槛。针对江苏土地资源紧缺等现实问题,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等形势,制定严格的用地标准,并及时补充新兴产业用地标准,将地均污染排放等环保类的控制指标引入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实现精细化管理。③加快污染处理新技术研制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从而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提高工业用地绿色效益。④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提高地均R&D经费支出,增加地均R&D项目数量,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技术集成化程度,掌握本行业的核心技术,增加工业产品附加值。
(编辑:王爱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薇.鞍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主成分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9(2):11-13. [YANG Wei.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economic benefit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in Anshan[J]. Journal of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2017, 19(2): 11-13.]
[2]单伟明.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3(2):132-133. [SHAN Weiming. Discussion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J]. Contemporary economics, 2013 (2): 132-133.] [3]张彩霞,麻东露.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14(1):42-45. [ZHANG Caixia, MA Donglu. The study of green evaluating indicator abou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enefit[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14, 14(1): 42-45.]
[4]李文君,刘铁庄.工业行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以唐山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3,23(1):106-112. [LI Wenjun, LIU Tiezhuang. General evaluation for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industries: take Tangshan City as a case[J]. Economic geography, 2003, 23(1): 106-112.]
[5]张静.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及区域分异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5. [ZHANG Ji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Bohai Rim land us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differences by regions[D]. Jina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2015:5.]
[6]BARRERAROLDAN A, SALDIVARVALDES A. Proposal and application of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2,2(3): 251-256.
[7]GIBBS D, DEUTZ P. Implementing industrial ecology planning for ecoindustrial parks in the USA[J]. Geoforum, 2005, 36(4): 452-464.
[8]KCRAJNC D, GLAVIC P. A model for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5, 43(2): 189-208.
[9]龙开胜,陈利根,占小林.不同利用类型土地投入产出效率的比较分析——以江苏省耕地和工业用地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174-178. [LONG Kaisheng, CHEN Ligen, ZHAN Xiaoli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putoutput efficiency among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Jiangsu: a cas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industry land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 18(5): 174-178.]
[10]趙小风,黄贤金,严长清,等.基于RAGAAHP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11):1315-1320. [ ZHAO Xiaofeng, HUANG Xianjin, YAN Changqing, et al.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land intensive use with RAGAAHP:a case study of development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11, 20(11): 1315-1320.]
[11]钮钦,谢友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社会效益评价及实证研究[J].华北金融,2013(2):29-33. [NIU Qin, XIE Youning. Social benefit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J]. Huabei finance, 2013 (2): 29-33.]
[12]李文静,毕如田,刘军芳.山西省不同行业工业用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1):462-468. [LI Wenjing, BI Rutian, LIU Junfang. The research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dustrial land use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Shanxi Province[J].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5, 35(1): 462-468.]
[13]张颖,郭瑞明.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基于太原市28个行业用地数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13(2):160-169. [ZHANG Ying, GUO Ruiming. Evaluation and obstacle factors diagnose of industrial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land use data of 28 industries in Taiyuan City[J]. Journal of agro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4, 13(2): 160-169.] [14]杨剩富,胡守庚,杨俊,等.基于宗地尺度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优化方法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12):2397-2404. [YANG Shengfu, HU Shougeng, YANG Jun, et al. Optimization method of control standard for industrial land intensive use base on the parcel perspective[J]. Resources science, 2013, 35(12): 2397-2404.]
[15]夏昊,杨晓.工业生态总值核算研究——谈工业增加值指标的改革[J].浙江统计,1998(3):19-22. [XIA Hao, YANG Xiao. Research on the accounting of industrial ecological value and the reformation of the index of industrial added value[J]. Zhejiang statistics, 1998 (3): 19-22.]
[16]王金南,於方,曹东.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1-17. [WANG Jinnan, YU Fang, CAO Dong. Study report 2004 for green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6, 16(6): 11-17.]
[17]周龙.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1-15. [ZHOU Long. Research on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D].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10: 1-15.]
[18]王佳,胡梦泽,梁毅刚.河北省绿色GDP核算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8):17-21. [WANG Jia, HU Mengze, LIANG Yigang. Research on green GDP accounting in Hebei Province[J]. Cooperation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2017 (8): 17-21.]
[19]彭武珍.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55-73. [PENG Wuzhen. Research of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n environmental value accounting: a case of Zhejiang Province[D]. Hangzhou: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2013: 55-73.]
[20]曹东,宋存义,王金南,等.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的建立及实证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3):371-376. [CAO Dong, SONG Cunyi, WANG Jinnan, et al. Establishment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st function for pollution combination abatement[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22(3): 371-376.]
[21]馬国霞,於方,齐霁,等.基于绿色投入产出表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及影响模拟[J].地理研究,2014,33(12): 2335-2344. [MA Guoxia, YU Fang, QI Ji, et al. Simulation of pollutant control cost and its economic impact based on Chinas green inputoutput tabl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12): 2335-2344.]
[22]王万茂.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3,15(6):14-16. [WANG Wanmao. The estimation method of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 1993, 15(6): 14-16.]
[23]郭丽萍.基于环境效能分析的绿色GDP核算研究——以石家庄为例[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3:7-44. [GUO Liping. Study on green GDP account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 influence: a case study of Shijiazhuang[D]. Shijiazhua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7-44.]
[24]罗锡莲.河北省基于工业污染的绿色GDP核算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21-23. [LUO Xilian. Study on GGDP accounting based on industry pollution of Hebei Province[D]. Shijiazhuang: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2008: 21-23.]
[25]王彤.污染治理成本法调整的绿色GDP核算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36. [WANG Tong. Study on green GDP accounting adjusted by pollution treatment cost [D]. 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7: 36.]
[26]於方,王金南,曹东,等.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37-50. [YU Fang, WANG Jinnan, CAO Dong, et al.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9, 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