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YW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郑德梅,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影视系讲师,硕士。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
  摘 要:
  现代传媒事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传媒产业才会具有持久的竞争力。高校作为向传媒输送人才的主渠道之一,在培养传媒人才的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我国传媒的快速发展。因此,探究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改革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神圣的职业良知、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传媒人才,直接影响到我国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高校应当以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自豪感担负起培养新形势下传媒人才的重大责任。
  关键词:传媒人才;复合型人才;传媒观念;传媒品质
  
  近几年来,传媒事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给正在培养传媒人才的各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据统计,全国已经有将近600所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或建设了相关的学科,成为培养传媒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影视高等教育兴盛发展的热潮中,纵观各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我们不能不看到其中存在着多种缺陷,人才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行和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等等。这种人才本身的素质缺陷,严重阻碍了传媒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削弱了传媒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确定与时俱进的传媒人才培养战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专门人才的问题,已成为传媒业要继续发展所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传媒天然就具有交叉学科的特性,目前,网络、多媒体等与广播电视紧密相关的新型互动媒体正在不断地渗透、介入到广电行业中,现代传媒工作者应该具备熟练运用网络多媒体、现代数字多媒体通讯设备的能力,能够进行网上资料阅读,环球语言和可视采访,在世界范围内写作报道,用电子邮件发送稿件等一系列的传媒操作,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各个媒体 “并存互补、融合创新”的崭新环境。
  但是,在目前传媒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很多院校的传媒培养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课程设置陈旧,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阶段基础不扎实,知识体系复合程度不高,专业性强,适应面窄,人才去向单一,后劲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大众传媒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按类似模式培养出的人才结构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现代传媒业所需要的有思想、有深度、有广度的专业人才不能提供,而只能提供一般性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新变化之间形成突出的矛盾。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必须做出调整,需要建立一个厚基础、宽口径、高效率的现代教学体系,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通晓两门或两门以上传媒专业知识,精通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技能,并能在两门知识、两种技能的交叉、重叠中取得创造性成果,获得突破性进展的人才。因此,各高校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调整课程设置,“由原来的单学科教育,向多学科综合教育转变,由过去的传统的技能训练为主,转变到现在技能训练与学理教育并重,由原来的文科的廉价教育,向现在的高投入教育转变。”[1]加强人文社科和理工学科之间的渗透,逐步建立完善加强基础素质,强化专业理论,重视职业实践,适应社会变化,一专多能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传媒的产业化、集团化需要一个高素质的、有机组合的“人才群”,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媒介才会具有真正持久的竞争力。因此,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要培养出更多的影视传媒高层人才,还要培养出可以在影视传媒文化,以及多个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的跨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出具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拥有掌握高技术、高科技传媒工具的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二、传媒观念的培养
  
  世界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深刻变化,多频道的视像传递系统,非线型的传播工具,具有点播功能的媒体形式和互联网的崛起使观众具有了更积极的选择性,另外,宽带的融合和流媒体,也传输给受众更多的信息。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就广播电视方面而言,不断更新的传播技术,实现了信息在全球的空前流通和共享,信息传播的范围空前扩大,速度极大提高,数量成几何倍数增多,传输成本逐步降低。过去那种信息稀缺,信息封锁,信息垄断的现象正在日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信息过剩,信息自由流通和世界共享。
  随着网络多媒体信息环节的出现,传媒工作者的社会角色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信息发布者,信息的普遍过剩将主动权交给了受众,受众能够主动地寻求信息,变成了挑选信息为我所得的用户,职业传播者甚至也不再充当信息把关人,每个在互联网上寻求信息的人将为自己把关。“当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职业传播者也并不一定能够充当第一报道者,DV摄像机、数码相机、无线上网等个人传播技术的普及,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的第一报道者。”[2]
  传媒的新发展,给每一个传媒工作者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传媒工作者都必须改变自己的传媒观念,对自身重新进行定位。同时也给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高校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培养出拥有与时俱进的传媒观念的传媒人才,才能有力的推动传媒事业的发展。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杨飚曾经说过:“新闻教育观念与人才培养没有及时跟上快速前进的传媒实践。学校培养了很多人才,但这些人才往往不适应传媒的要求。”[3]杨飚虽然是从新闻人才培养的角度指出了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但纵观整个传媒人才的培养,其实存在同样的问题。没有与时俱进的传媒观念,就适应不了传媒事业的要求,这样的人才培养当然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传媒品质的打造
  
  传媒品质问题,是当前传媒业发展中很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有偿新闻的播发,虚假信息的传播,低俗内容的泛滥,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垃圾等等。在面向市场的生存和发展中,一部分传媒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效益,为了追求卖点和刺激而放弃社会道德要求,为了创收和增效而不惜走向低级媚俗,由此产生了不少负面问题,由于这些负面问题的出现,使传媒品质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侵蚀。
  具有良好精神品质的传媒,总是能坚持弘扬社会正气,紧扣时代脉搏,以高质量的报道鼓舞人和激励人,在面对社会阴暗面时,又能嫉恶如仇,鞭挞腐败,抨击社会丑恶现象。传媒的精神品质指的是传媒的一种精神风貌,是传媒价值观和传媒理念的生动体现。传媒的精神品质由独立、客观、公正的品格三个因素构成的,独立、客观、公正的品格是一个传媒应有的精神风貌的体现,代表了一个朝气蓬勃、热情向上的理想传媒应有的精神境界。
  传媒品质的丧失和跌落,向我们提出了强烈的现实挑战。在我国目前处在市场转型中利益多元化的环境下,传媒就业人员的道德水准必须得到提高,才能保证传媒业的顺利发展,进而赢得媒体的公信力。而传媒人才精神品质的培养与提高,必须从人才培养时抓起,因此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必须从思想品德、艺术品德的培养做起。
  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应该坚持素质为本,德育为先,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知识性的教育和思想性的教育有机结合,以严谨的学风,严格的学术规范,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努力培养学生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为我们的传媒产业输送合格人才。
  
  四、专业素质的锤炼
  
  传媒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打造传媒人才的专业能力是行业生产的根本。因此各高校在传媒人才的培养上,一定要根据传媒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行业特点,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高校所培养的传媒人才,不仅要掌握传媒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和人文素养等专业素质。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就要加强能力的培养,说到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只有注重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去扩展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并能有效驾驭、运用这些知识。
  现代传媒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多层面的理论基础和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传媒业涉及的领域很宽泛,因此传媒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一定要做到基础扎实,范围广泛。要以我国现代传媒业人才的需求实际为导向,建立起多学科复合教育的系统性课程体系,在让学生掌握传媒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自然科学基础,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普及与渗透。同时,传媒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性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应该占有很重的份量,应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学以致用,为新闻媒体培养实际的应用型人才,通俗一点说,就是能让学生一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就能上手就能适应。曹廷华曾经指出:“我们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学生不适应传媒的需要,一个原因是理念和意识的局限,另一个局限是实践的大量缺乏和技能上的不能更新。”[4] 因此,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是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吴廷俊. 中国国际新闻传播论坛之中外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人民网http://av.people.com.cn/GB/14643/55479/55481/
  [2]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董广安.中国国际新闻传播论坛之中外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人民网http://av.people.com.cn/GB/14643/55479/55481/
  [3] 周星.21世纪艺术教育格局中的影视教育发展分析[J] .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5,(3).
  [4] 曹廷华,李立.影视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兼论西南师范大学育才学院影视学科的发展.传播学论坛网http://www.chuanboxue.net,2005—01—17
其他文献
“博士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不久前获得博士学位的乌克兰东方学家列扎年科·弗拉基米尔·费多罗维奇的一句雅谑之言,不过确也道出了他的肺腑之情。  我的同事列扎年科先生56岁了,已经开始谢顶,但饱满的天庭传示的不凡才情、深沉的眼睛送出的智慧的光芒,使其儒雅之风仍显得很有生气。  列扎年科自谓“半路出家,自学成材”。他早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程学院,曾是一名很不错的电气工程师。后因对外国语兴趣浓厚,而最终转向
期刊
摘 要:分析了考试的特点、作用和存在的局限性,列出了常用考试题型的命题原则和要求,介绍了考试评价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评价意义。  关键词:课程考试;测量;题型;分析;评价    1.课程考试及考试的特点    课程考试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方式完成事先编制的题目,教师按学生对题目解答的结果进行评分的过程。考试是考核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
期刊
摘 要:采用语言流程性任务和近红外脑光谱研究八段锦身心锻炼对老年人认知和脑功能的影响。方法:29名老年被试参加实验,长期练习八段锦(实验组)14人,未练习过八段锦(对照组)15人,2组被试分别完成语言流畅性任务。采用近红外脑光谱成像系统记录被试大脑的血氧变化,分析被试在做语言流畅性任务时前额叶皮层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及其与任务表现的关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语言流畅性任务的表现更好,在
期刊
摘 要: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许多同学不愿开口讲英语,其中焦虑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重点讨论焦虑原理,导致焦虑的原因及减轻焦虑的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口语教学;焦虑;对策     一、引言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
期刊
摘 要:当前对于利用电波描记仪来评定年轻运动员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况的信息不存在异议。研究目的是揭示青少年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年龄特征。14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作为实验组和23名没有从事过竞技运动的同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参加了研究。在完成用主要手和非主要手握压测力器手柄的时候,借助于肌电监视器记录下列肌群总的生物电活性: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肱肌和掌长肌。用手腕握压测力器手柄要求用最大用力
期刊
[作者简介]  黄正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绝对,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有着科学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是反思并否定以往的只见物不见人片面发展观的产物,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新时期的继承
期刊
作者简介]亓爱兰,供职于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  摘 要: 现代家教是人生系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又渗透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中。现代家教不仅指潜移默化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更是指贯彻家长教育思想的施教行为。现代家教,既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不要偏离学校的培养目标。配合学校教育,辅以科学家教,有利于青少年德智体更加全
期刊
[作者简介]  杨慧,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峄城区委党校,山东 枣庄277300)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要求,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期刊
[作者简介]  孙松波 ,中学一级教师,现供职于山东省肥城市教育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室。  (山东省肥城市教育局,山东 肥城 271600)  摘 要:教育宣传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人长期从事教育宣传工作,对此有一定的研究与思考。本文从加强通联、写稿与发稿、注重学习等诸方面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对于教育通讯员或教师应该有所启迪。  关键词:教育宣传;通联;写稿;发稿;学习    教育
期刊
[作者简介]张希永,中国石油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李宏,贵州大学外语系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中国石油大学外语系,北京102249; 贵州大学外语系,贵州 贵阳550025)  摘 要:本文根据心理调查,探讨非专业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状况,分析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英语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影响,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