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部分农村学校也相继购置了电脑,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使山里的娃娃也玩起了“洋机机”。面对在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这一新的教育举措,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许多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现结合自己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与大家交流。
一、精讲多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1 精讲多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精讲多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精讲重点和操作难点,其他的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2 在实践中,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应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和分层指导。具体做法是:提出同样的操作任务,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量增加知识容量和提高操作要求,让学生有主动创造与发挥的余地;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寻找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在此基础上促使其有所提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学习兴趣和由兴趣带来的学习主动性,自然成为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操作练习,并做出合理的课堂评价
1 注重分层评价,鼓励学生求新。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并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掌握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的成绩,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而且可促使其发挥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计算机的操作不仅体现在结果上,而且体现在同样一个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这是计算机软件本身性能的完善,更体现了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操作中,对于一个同样的任务,学生会利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完成,其过程是有差异的。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问题的答案,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在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与教训等,鼓励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创新。
三、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由于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情况不一,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所以同一年龄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很快分化,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与层次的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四、教学内容应具有可拓展性,保证部分特长生有所突破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要求“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这种“适当放手”在具体操作中是有很大弹性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海阔天空;既可以点到为止,又可以深入探究,即可以“收”,也可以“放”。 例如,教学“在word中插入表格”时,教师要求学生插入表格后,对表格边框的底纹进行设置,然后再调整行高和列宽。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多时间用于尝试各种边框的颜色和底纹的样式。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掌握的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特长生有所发展。
五、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不断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素养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组织部分特长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电子报刊、电子相册的制作,并举办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如电脑绘画、汉字录入与排版、表格制作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面对农村的实际条件,教师要苦心钻研教材,挖掘信息技术授课捷径,教给学生上机实践的本领。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能,获得新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将展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一、精讲多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1 精讲多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精讲多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精讲重点和操作难点,其他的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2 在实践中,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应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和分层指导。具体做法是:提出同样的操作任务,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量增加知识容量和提高操作要求,让学生有主动创造与发挥的余地;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寻找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在此基础上促使其有所提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学习兴趣和由兴趣带来的学习主动性,自然成为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操作练习,并做出合理的课堂评价
1 注重分层评价,鼓励学生求新。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并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掌握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的成绩,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而且可促使其发挥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计算机的操作不仅体现在结果上,而且体现在同样一个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这是计算机软件本身性能的完善,更体现了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操作中,对于一个同样的任务,学生会利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完成,其过程是有差异的。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问题的答案,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在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与教训等,鼓励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创新。
三、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由于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情况不一,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所以同一年龄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很快分化,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与层次的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四、教学内容应具有可拓展性,保证部分特长生有所突破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要求“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这种“适当放手”在具体操作中是有很大弹性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海阔天空;既可以点到为止,又可以深入探究,即可以“收”,也可以“放”。 例如,教学“在word中插入表格”时,教师要求学生插入表格后,对表格边框的底纹进行设置,然后再调整行高和列宽。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多时间用于尝试各种边框的颜色和底纹的样式。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掌握的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特长生有所发展。
五、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不断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素养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组织部分特长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电子报刊、电子相册的制作,并举办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如电脑绘画、汉字录入与排版、表格制作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面对农村的实际条件,教师要苦心钻研教材,挖掘信息技术授课捷径,教给学生上机实践的本领。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能,获得新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将展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