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艺术家们将自己的个性与品性淋漓尽致地挥洒在了作品之中。所以,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很大的一致性。
诚然,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看到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与作家,他们将作品视为一面明镜,清晰地映出了他们伟大的灵魂。齐格飞·蓝茨是二战后德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饱含了对二战中德国所犯下恶行的深省与自责、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作品的文字朴实无华,真实美妙。这,正如他这伟大的品格,他为人淡泊朴实,热爱和平,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毅然拒绝了。因为蓝茨不愿将自己的名字与一位制造炸弹的人联系在一起。蓝茨的事迹足以见证作品与人品的一致性了。
穿梭在这历史的年轮之中,还有许多伟大灵魂也被我们铭记于心。我看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的作品激昂大义,饱含对现实的批判与希望民众觉醒的强烈愿望,这正如他的品性,满怀爱国热情,敢于批判现实。我还看到西班牙著名画师毕加索,他的《格尔尼卡》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与对和平的向往,而毕加索本人也是激进的、具有个性的,是和平与自由的化身。这么多的伟大灵魂,他们可能会在时代的威严下战战兢兢,却会在历史的文字中熠熠生辉。因为他们真实,他们敢于将自我情感诉诸作品,感染大众。
然而,就像金代元好问说的那样,“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完全证明其为人的脱俗。的确,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在这个商业气息无孔不入的时代,有许多作家手推虚伪的笔杆,刻下不属于自己内心的铮铮誓言。他们的作品亦高雅,亦淡泊,亦宁静,可他们光鲜的外表后面,却是纸醉金迷的沉沦,是灵魂深处的冷漠。这类艺术家即使再怎么受人追捧,却总是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遗忘。因为他们摒弃了真实,隐藏了自己,也远离了文学与艺术的本真与高尚。
纪伯伦说过:“真实,也是一种美。”是啊,为什么要选择虚伪呢?何不将虚伪外衣脱下,拥抱文学,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诉诸文学与作品?这样,你才能真正在艺术与文学的小径上自由蹁跹,才会在历史与文学中熠熠生辉,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得分: 48分
点评: 文章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中心突出。首段提出观点“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很大的一致性”;第2、3两段从正面列举齐格飞·蓝茨、鲁迅、毕加索三个典型事例论证观点,事、理结合,有自己独到的解读。特别是齐格飞·蓝茨的事例,素材运用做到了“我有人无”。第4段从反面论证“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并较好地分析了作品与人品背离的原因是无孔不入的“商业气息”,体现了时代感。语言上,能灵活运用比喻修辞,个别句子语意深刻,如“手推虚伪的笔杆,刻下不属于自己内心的铮铮誓言”。
文章也有几处硬伤,如第2段开头“诚然”一词不恰当、结尾论述“真实”与主旨有所偏差等。
诚然,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看到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与作家,他们将作品视为一面明镜,清晰地映出了他们伟大的灵魂。齐格飞·蓝茨是二战后德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饱含了对二战中德国所犯下恶行的深省与自责、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作品的文字朴实无华,真实美妙。这,正如他这伟大的品格,他为人淡泊朴实,热爱和平,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毅然拒绝了。因为蓝茨不愿将自己的名字与一位制造炸弹的人联系在一起。蓝茨的事迹足以见证作品与人品的一致性了。
穿梭在这历史的年轮之中,还有许多伟大灵魂也被我们铭记于心。我看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的作品激昂大义,饱含对现实的批判与希望民众觉醒的强烈愿望,这正如他的品性,满怀爱国热情,敢于批判现实。我还看到西班牙著名画师毕加索,他的《格尔尼卡》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与对和平的向往,而毕加索本人也是激进的、具有个性的,是和平与自由的化身。这么多的伟大灵魂,他们可能会在时代的威严下战战兢兢,却会在历史的文字中熠熠生辉。因为他们真实,他们敢于将自我情感诉诸作品,感染大众。
然而,就像金代元好问说的那样,“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完全证明其为人的脱俗。的确,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在这个商业气息无孔不入的时代,有许多作家手推虚伪的笔杆,刻下不属于自己内心的铮铮誓言。他们的作品亦高雅,亦淡泊,亦宁静,可他们光鲜的外表后面,却是纸醉金迷的沉沦,是灵魂深处的冷漠。这类艺术家即使再怎么受人追捧,却总是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遗忘。因为他们摒弃了真实,隐藏了自己,也远离了文学与艺术的本真与高尚。
纪伯伦说过:“真实,也是一种美。”是啊,为什么要选择虚伪呢?何不将虚伪外衣脱下,拥抱文学,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诉诸文学与作品?这样,你才能真正在艺术与文学的小径上自由蹁跹,才会在历史与文学中熠熠生辉,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得分: 48分
点评: 文章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中心突出。首段提出观点“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很大的一致性”;第2、3两段从正面列举齐格飞·蓝茨、鲁迅、毕加索三个典型事例论证观点,事、理结合,有自己独到的解读。特别是齐格飞·蓝茨的事例,素材运用做到了“我有人无”。第4段从反面论证“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并较好地分析了作品与人品背离的原因是无孔不入的“商业气息”,体现了时代感。语言上,能灵活运用比喻修辞,个别句子语意深刻,如“手推虚伪的笔杆,刻下不属于自己内心的铮铮誓言”。
文章也有几处硬伤,如第2段开头“诚然”一词不恰当、结尾论述“真实”与主旨有所偏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