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以家庭为基础的运动康复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以家庭为基础的运动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康复组患者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前两组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康复组 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运动康复;慢性心衰;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246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在世界范围都常见的一种疾病,CHF的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心血管风险的恶化和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患病率的上升,加上医疗水平的发展提高了存活率,导致卫生保健系统的成本不断增加,产生了巨大的医疗费用。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EBCR)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增强心衰病人的运动能力,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从而有效减轻医疗负担[1]。因此本文对我院慢性心衰患者行基于家庭的心脏康复治疗,观察对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为50人。康复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5~75岁,平均 (52.6±4.56)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38例,Ⅲ级患者12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6~74岁,平均 (52.7±4.32)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39例,Ⅲ级患者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分级以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康复组患者出院后在家进行以快走为主的康复训练,为期3个月,每周4次。采用目标心率法评估运动强度,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60%+静息心率。一般要求每次运动持续30~60分钟,其中包括5~10分钟的热身和整理运动,确保相对真实的锻炼时间为20~30分钟,至少能够达到15分钟(并且运动强度需要达到靶心率)。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慢性心衰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其中心功能状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和 NYHA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功能状况
康复组患者的LVEF和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生活质量情况
康复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康复组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脏康复运动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性强、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是心脏康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2]。尽管有这样的好处,仍然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心衰患者会进行运动康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间成本太高,患者依从性较低[3]。而在以家庭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模式中,患者可在家用灵活的时间参与治疗,无须前往专门的心脏康复中心。并且该模式包括传统心脏康复的所有核心内容,定期与工作人員联系,通过电话等其他技术及自我监测心脏康复行为日记等方式实现[4]。本研究康复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的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基础的运动康复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改善,且利于实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海霞, 李军, 范玉杰, et al. 关于心血管疾病开展以社区·家庭为主的心脏康复管控模式的探讨 [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 17(02): 141-143.
[2]袁丹丹, 岑梅, 刘雪莲, et al. 心脏康复运动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全科护理, 2019, 17(34): 4270-4272.
[3]胡大一. 积极推进心脏康复结合二级预防的综合医疗模式 [J]. 中国循环杂志, 2012, 27(06): 481.
[4]丁荣晶, 高立敏, 褚亮, et al. 三级医院指导下社区主导的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03): 209-216.
作者简介:
曹帅(1995— ),汉族,男,硕士,湖南常德,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心内科。
【关键词】运动康复;慢性心衰;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246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在世界范围都常见的一种疾病,CHF的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心血管风险的恶化和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患病率的上升,加上医疗水平的发展提高了存活率,导致卫生保健系统的成本不断增加,产生了巨大的医疗费用。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EBCR)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增强心衰病人的运动能力,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从而有效减轻医疗负担[1]。因此本文对我院慢性心衰患者行基于家庭的心脏康复治疗,观察对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为50人。康复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5~75岁,平均 (52.6±4.56)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38例,Ⅲ级患者12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6~74岁,平均 (52.7±4.32)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39例,Ⅲ级患者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分级以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康复组患者出院后在家进行以快走为主的康复训练,为期3个月,每周4次。采用目标心率法评估运动强度,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60%+静息心率。一般要求每次运动持续30~60分钟,其中包括5~10分钟的热身和整理运动,确保相对真实的锻炼时间为20~30分钟,至少能够达到15分钟(并且运动强度需要达到靶心率)。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慢性心衰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其中心功能状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和 NYHA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功能状况
康复组患者的LVEF和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生活质量情况
康复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康复组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脏康复运动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性强、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是心脏康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2]。尽管有这样的好处,仍然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心衰患者会进行运动康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间成本太高,患者依从性较低[3]。而在以家庭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模式中,患者可在家用灵活的时间参与治疗,无须前往专门的心脏康复中心。并且该模式包括传统心脏康复的所有核心内容,定期与工作人員联系,通过电话等其他技术及自我监测心脏康复行为日记等方式实现[4]。本研究康复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的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基础的运动康复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改善,且利于实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海霞, 李军, 范玉杰, et al. 关于心血管疾病开展以社区·家庭为主的心脏康复管控模式的探讨 [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 17(02): 141-143.
[2]袁丹丹, 岑梅, 刘雪莲, et al. 心脏康复运动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全科护理, 2019, 17(34): 4270-4272.
[3]胡大一. 积极推进心脏康复结合二级预防的综合医疗模式 [J]. 中国循环杂志, 2012, 27(06): 481.
[4]丁荣晶, 高立敏, 褚亮, et al. 三级医院指导下社区主导的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03): 209-216.
作者简介:
曹帅(1995— ),汉族,男,硕士,湖南常德,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