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雕塑市场正在中国形成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k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一个新市场的兴起
  
  美国的城市雕塑,自几百年前随着欧州文化传入后,渐渐在本土生根,并以表现美国文化的精神面貌,同步于自己的经济步伐发展着,成为美国城市文化文明的一颗明珠。但室内或小件雕塑市场的真正兴起壮大,却只是近二十年的事。
  1989年,受美国国际雕塑学会的邀请,我以访问教授的身份来到美国,并有机会参观了各地的画廊。在这些画廊里,各种油画几乎统治着画廊的每一寸空间。偶有几件雕塑,但这些雕塑给人的感觉更似是大楼的保安人员一一被静静地冷落在一角。与绚丽夺目的油画相比,没有多少对这些“老博物馆风格”的单调棕黑色的雕塑作品给予特别的青睐。甚至很多城市都没有一个独立的雕塑画廊。但其实就在这同时,或更早一些,一个新的观念的兴起,打破了传统上的所谓“雕塑的生命力在纪念碑上才可体现;青铜艺术品不宜表现色彩”的论断。特别是一个新的、现代青铜雕塑表面处理及化学着色技术的产生,迎合了新时代生活的需要,给了传统雕塑技术以重大突破。谁会想到,这个革命,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往回看,竟是一个新的生机勃勃、庞大的小件雕塑市场的开始!
  同年夏天,我做了几件小雕塑作品,和一个美国本地雕塑家一起到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叫那芙兰的小城市参加一个小件雕塑展(本文所指的小件雕塑,主要是室内雕塑,也有亭园或园林雕塑)。这是一个近山区的小城,展览中大量的观众是每年夏天从各地来山区度假的游人。这个雕塑展开始是由两个青铜铸造厂及一些雕塑家自发组织的,后来上升为年展委员会,那一年是第三届。雕塑展坐落在城市的公园里。草地上临时搭起了很大的帐蓬,里面为雕塑家安排了展览位置。参展雕塑家约几十人,每人可展出四到五件作品。当时的展览规模还不算大,但从很多作品表面的处理及着色上看,却焕发着新的生命和活力。十多年来,这个展览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雕塑年展。原来的一个展区发展为两个不同组织者的展区,中间只相隔一条马路。被选上的参展雕塑家约400-500人,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参展者每人作品可带多至十几件,整个雕塑展的作品总数起码有几千件。除了帐蓬里小件外,草坪上临时摆设着众多数公尺高的作品,成了一个雕塑林。与纪念碑式大型雕塑相比,这些作品表现了生活的另一面,即具体的生活本身,故其充满了时代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特别是近距离欣赏,其细部丰富而动人;色彩明丽而高雅,充分体现了青铜本身的价值与魅力。作品风格以写实和半写实为主,内容多是自然生活中的情节:比如西部牛仔或印第安人战斗、生活、爱情的故事;或表现野生动物的粗悍;或表现母亲孩童的深情。每件作品除体现了雕塑家独具匠心的设计及技巧外,其青铜铸造的质量,及表面处理、着色的精美,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周末,那芙兰城市都以这个雕塑年展为活动主体。组织人员固然忙碌,更有一大批义务人员内外奔波,整个展出期间警察都为之维持交通,一切以此为核心。我不知道展览的成交量,但从整个规模及雕塑家把作品越做越大,越做越多这点来看应该是极为可观的。作品的价格一般都千元或数千元不等,高的几万或更高。我访问了几位雕塑家,其中一个高兴地告诉我,这个周末展,他卖出了大小三件青铜作品,收入四万多美元,其中一件限量制作的等人大的作品就卖出近三万美元。另外一个雕塑家成交额是六千美元,也有的雕塑家一件作品都卖不出去。购买者包括收藏家、室内设计师、平民、地产开发商。他们当中,一些是特地前来选购园林作品的,一些画商则是前来物色新的艺术精英。也有一批每年专程从欧洲前来的艺术收藏家。购买者大多数是直接购买,也有特别定做。此外,很多的是家长带着孩子们前来观看,接受美感的教育。
  这样的公众艺术展,在美国各城市每年都多得数不清。规模大小不等,形式有综合的或独立的。除此之外,更高层次的,有国际和国家级的博物馆和高级画廊评奖的大展。小件雕塑的兴起后,已在这些展览中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
  在美国,小件雕塑已经能与油画“并驾齐驱”,进入各种场合。很多地方都有雕塑独立的画廊。
  除了专门的艺术收藏家的家里,你会看到不少律师、医生办公室、政府部门、公司总部甚至许多家居都陈设着被收藏的雕塑作品。每当你进入到那里,主人就会兴致勃勃地指着这些作品向你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介绍作品及艺术家本人。人们对雕塑的小件作品的热爱和购买已尉然成风。在我的朋友当中,约翰·塔普是一名律师。在他的豪宅里,墙上挂满了画;地上、桌台上摆满了雕塑,中间只留一条路。每年的独立节,他都举行有几百人参加的大型晚会,向亲朋好友展示他新的艺术收藏品。多次的,我被一些公司或各类职业协会邀请在他们举办的年会晚宴或酒会中作个人作品展览,供到会者欣赏及爱好者收藏。1999年,我的一件历史人物雕塑“路易斯”被选上白宫展出,我因此受克林顿总统及其夫人邀请到白宫。在白宫里,我参观了白宫内收藏的青铜品(这些青铜的质量无疑是代表着当代最高的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所谈的是二十多年来美国小件雕塑发展迅猛的情况。接下来,我谈谈这个青铜艺术雕塑作品新市场的结构。这个结构,基本可分为四个互相紧密联系着的组成部分。
  1、雕塑家。随着小件雕塑市场蓬勃的兴起,社会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对美的要求不断提高,由此产生了各种个人风格和知名度层次不同的雕塑家。从而也形成了其作品的价值与价格的高低之分。比如一件同样尺寸的作品,出自一个无名气的艺术家之手,其价格假定为一千美元;小有名气的,可能达到二千;如知名度高的,可以是上万或更高。很多知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经纪人,或与高级画廊有合约关系。大部分雕塑家销售作品的渠道是通过画廊、公众展、个展及各种关系。有一部分雕塑家是专跑全国各地的各种公众展去销售自己作品为主要收入。他们把作品放在自己的面包车上到处旅游,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这个周末到下一个周末地展销其作品。他们只需交展位费,而免去交画廊的代销费。这里需注明的是,雕塑家的每件作品可限量重复制作出售,每件雕塑作品都刻有作者本人的姓名、铸造总数中的每件数字排号和版权所有的符号,直到作品上指定的原作数量售完,模子将被销毁。也顺此想谈一下版权所有问题。美国的专利权或版权的管理是非常严谨的,以保证发明创造者的权益和被创造、发明之物的价值。对艺术作品也有专门的专利版权保护法。比如说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被发表后,如发现他人作品中有模仿之嫌的,便可诉诸法律,如一旦胜诉,便可获不同程度的赔偿。如某艺术家在去世若干年后仍无人继承其专利版权,其作品才允许被公开模仿,并在上面注上模仿者的名字。
  2、购买者。购买者也分为各种层次。高层次的是艺术专门收藏家、博物馆等,他们购买作品主要是以雕塑家名气、风格的独特性和作品增值的可能性为衡量标准。这种购买方式一般是通过高级画廊、拍卖会或经纪人。另外,相当一部分富有者每年习惯花一大笔钱买高档艺术品,然后贡献给博物馆。这样,他们为社会做了善事,其买艺术品的花费也可按规定在他们的收入税上扣除。很多其他的购买者如医生、律师、商人甚至平民,除上述一些原因外,更多是出于对艺术家风格或对题材的个人爱好,或家庭陈设的需要。这些人往往带着尺寸、色彩的要求来选购作品。另一类购买者是把这些雕塑作品作为高级礼品送给其亲人或朋友的。后两类购买者,除了光顾画廊外,往往喜欢到各种公众艺术展上选购,因为其品种更多,价格也往往获得更多优惠。
  3、画廊。在商品社会里,中介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组成部分。画廊在美国是一个生动的体现。在每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必定会有大大小小的区域专门从事艺术生意的画廊市场。美国最大的画廊市场可能要算新墨西哥州的“圣德菲”市了。奇怪的是,这个坐落在方圆几百里人烟稀少的沙漠城,原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小镇,人口总共不到三、四万,虽然交通不方便,但画廊却有二百多间。可以说,这里基本上除了画廊还是画廊,餐馆、旅店等只能算是为画廊服务的配套设施而已。每年从世界各地到那里去收购艺术品的人却川流不息。听说除了法国巴黎外,这里便是世界第二大的艺术市场,纽约则排在第三位。这些画廊都代表着成千上万的各类型的艺术家作品。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想要进入一个好的画廊并不容易。每年一个画廊一般只会代销十几个艺术家的作品,而想申请进入者却不下几百人,但是,每个成功的画廊背后都联系着一批实力雄厚的买家和出色的艺术家。画廊与作者的分成协议是画廊收取作品销售总额的40-50%,青铜作品一般被提成40%。雕塑家通过画廊出售的每一件作品,收入大约占总额的30%。比如说一万元的卖价,其中三千元是铸造厂的铸造费,再除去画廊总额40%的提成,剩下的大约三千元是作者的收入。当然,一个知名度高的雕塑家,他的作品被卖出的价格自然高,故其收入也比较高。由于雕塑家每件作品都可以在他自制定的限量数目内反复出售,就是说,他只需一次性完成了泥塑的创作,以后每卖出从同一个模子出来的作品时,他就不用再付出劳动了。另外,画廊不同于工艺礼品店,画廊只代销艺术作品,不会花钱买入存货,这就保持了供求关系的平衡。
  4、艺铸厂。青铜艺术铸造厂的铸造技术高低及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声誉及艺术作品的价值和价格。艺铸厂是雕塑家成功与否的最后一道关。从传统上看,铸造厂只是加工单位,随着市场竞争,与其他行业一样,艺铸厂出现了综合性的经营方式,用各种形式直接在市场发挥着作用。上述谈到的小件雕塑市场的兴起,艺铸厂就是兴起这个市场的其中一个推动者。一些好的艺铸厂,都拥有一流的技术,他们的技术使得众多雕塑家慕名而来。而买家们都是识货之人,雕塑家往往愿意出高的价钱找好的厂家把作品的质量搞好,使其作品在市场的流通中不受影响。这些厂家都不需要用低价格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他们都与一批雕塑家建立了牢固的业务关系,他们熟悉每个雕塑家顾客的个人风格及其要求而提供准确的服务以保证自己业务的正常运转。同时不少厂家都不同程度地充当着艺术经纪和沟通市场的角色。在科罗拉都州的一个艺铸厂内,除了艺铸部分,还设有画廊、艺术培训学校、新材料新工具示范表演部等等。
  据此看来,青铜艺术品市场的方兴未艾其原因可归结为:
  1、是作品本身具有的价格增值使购买者视其为自己财产一部分。
  2、是作者的专利版权保护了作品本身的独特形象而不被仿造。
  3、是风格的不断创新使其富有艺术感染力。
  4、是限量制作画廊的不存货而保持了市场的供求平衡。
  
  二、从美国雕塑历史发展看中国小件雕塑市场的即将兴起
  
  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与美国的经济正逐步缩短着距离。一个新的市场的形成是以社会的经济发展为基础、人民的需求作前提的。而这些,中国都已基本具备(起码在沿海省份及各大中城市)。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人的购买力逐年增强;居住面积的扩大和居住质量的提高;中西文化的大量交流从而促进了新一代人对艺术视觉的追求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再加之中国的人口是美国人口的几倍,更为形成这个新的市场提供了无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有人认为,中国人的收入比美国普遍还低很多。但另一个事实是:中国有许多人的家庭积蓄却比美国人的家庭积蓄要多。所以,从美国过去二十多年的小件雕塑发展看中国小件雕塑的现在和将来,我敢相信:青铜雕塑的艺术作品,将要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一个新的雕塑市场正在中国形成。
  青铜雕塑作品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这是一个开创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新鲜事物。从来只有帝王贵族才有可能收藏青铜器作品,或者说拥有青铜器是权力及地位的象征。而今天青铜器作品却能普及于民众,这预示着中国民众的精神文明正走向一个高的层次,因为高级的精神生活往往是物质生活的进一步追求。
  小件雕塑如能走进民众的千家万户,园林厅堂,它的市场发展的潜力将会不可估量。只要有一批有朝气的雕塑家、理论家及企业家勇于开拓,乘中国经济发展及民众向往精神生活之东风,小件雕塑的市场一定如雨后春笋,漫烂地遍布全国。
  事实上,中国的小雕塑市场形成,在某种条件上是成熟的。比如,一个雕塑家的名气,其作品使得众多国内外收藏家欲争相解囊,但中国大多数著名雕塑家的作品是室外巨作,无法普及于民众之间。倘若他们能把这些巨作再做成小件或创作一批小型作品,刻上版权和原作数量,当然,还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我想,这些作品立即会流传于各画廊和收藏家之中,或很多办公室的写字台上。著名雕塑家的作品及名字将会更深入各地民众之中。
  这个市场之大,不仅有普及于中国的可能性,更会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而厂家们也不用再为降低价格,迎合竞争需求而犯愁。研究新的技术,开发新的市场将为他们带来一片新的天地。
  随着新市场的开发,一批专门的新画廊、拍卖会、经纪人也将应运而生。世界各地的专门收藏家也会接踵而来。我想,不久将来,中国民众对小件雕塑的热爱和收藏的风气,一定不会亚于美国。
其他文献
都市文明所制造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是人类无法规避的。这样的境遇下,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栖居”只能被压缩到一角的天空中,被欲望、流行文化和高科技产物鲸吞蚕食。行者在自然和文化之间,拾取残留的记忆,建造出联结两者的风景,谓之“残忆之园”。  “残忆之园”是艺术家林忠燮所制造的风景,也是他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展览之名。林忠燮的“残忆”,常常由许多他在城市里捡到的废弃物拼接而成,包括人和动物的毛发,植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 between Great and Small—Talk about “Pan-Sculpture”with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Sculpture Association,Yang Fengchen  ⊙本刊记者 by Reporter of Magazine     近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雕塑艺术交流活动日益增
断肠草:杀人于无形   许多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毒药。在毒药排行榜上,断肠草名列前茅,毒性堪比鹤顶红。在大家都很熟悉的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主人公杨过就曾服用过断肠草。其实,断肠草并不只存在于小说和影视剧中。在历史上,用断肠草杀人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断肠草属马钱科钩吻属,又称胡蔓藤、大茶药、野葛,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断肠草生长在低山丘陵地带,我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曾经,考古学家认为东非是人类真正的起源之地,在东非发现的南方古猿阿法种被认为是南方古猿属和人属的祖先,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露西”,她曾被视为“人类最早的祖先”。后来,考古学家的目光逐渐转向南非,意外发现了“人类摇篮”遗址,它位于南非约翰斯内堡西部的一片寂静的山谷中,在这里发现的人类祖先化石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并且,在“人类摇篮”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挑战着“东非起源说”。 “小脚”
A Kind of Leading Power:Pan-Sculpture —Writing before "2007 Pan-Sculpture Exhibition"    (一)    曾几何时,我们一觉醒来,环境改换了容颜:白色的庞然大物突然屹立在周围,那不断涌现在城乡中的“换汤不换药”的不锈钢“艺术”,高效率地诞生,强烈地解读着什么叫“雨后春笋欲罢不能”;建筑的盛兴使得人们不满足于空白的
今年4月,在英国艺术家George Cutts的陪同下,我们一群中国雕塑家来到位于英国西苏塞克斯的古德伍德公园,参观了公园并拜访了其创始人卡斯先生。  古德伍德公园占地约26英亩,在那里陈列着卡斯雕塑基金会委托雕塑家制作的60余件大型雕塑作品。2005年公园里全年展出了雕塑家Tony Cragg的重要新作。这片毗邻南海岸的土地,自然风光异常优美,树林的景致可以将这些雕塑作品以最小的互相干扰和最佳效
1 张晓楠 《心海》 钢丝.玻璃、金鱼 导师刘玉庭 [参展作品]  2 李 洋 《转基因玉米》 玻璃钢 导师:潘松 [参展作品]  3 邱德龙 《SEE-HELLO》 树脂 导师:邓柯 [参展作品]  4 孙家超 《花语》 玻璃钢 导师刘玉庭  5 孙晓晨 《披革怀玉》 陶瓷 导师刘玉庭  6 杨志刚 《MM巧克力?》 综合材料 导师:邓柯
今年4月于京郊“蟹岛”举办的题为“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约展出中外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应该说,此展无论在参展作品的数量规模还是在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观念形态上,均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异常丰富而又差异纷呈的艺术世界。展览的虽是近两年多以来的作品,但从一个“缩影”或是一种近似“类型目录”来看,折射出中国的雕塑艺术在近10多年来,已经从早先的模仿、研习西方及苏俄的雕塑走向了更为自信、自在而多
英國女教师安妮在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之后,现以101岁高龄重返讲台,向失业者传授知识,被誉为“伟大的安妮”。   据悉,安妮生于1913年,5岁时开始学习知识,19岁的安妮开始从事教育事业。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迫使安妮的教育事业中断了几年,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她才重新开始教书。“二战”爆发后,安妮邂逅了自己的丈夫迈克尔,但依据规定已婚女教师必须辞职。所幸男人参战后又急需女教师,安妮
作为一名目前就职于“国际雕塑家领域”这一美国组织的执行编辑,我也曾经是生产欧洲细瓷的奢侈品生产厂商——Herend瓷器公司(匈牙利)的合伙人,师从于国际闻名的大师级石雕艺术家Jesus Moroles 和Xavier Corbero,在中国深圳、曼哈顿、桑塔非和新墨西哥等地居住过。2001年我成了一名职业雕塑家。我的经历使我有幸见识了大量的当代艺术,这使我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也与日俱深。  我对德克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