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前近视,视力下降特别快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y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为近视眼,有些孩子度数上升速度慢,有些孩子视力下降特别快。这是什么原因?原来,近视的进展跟出现近视的年龄有关联。专家表示,儿童过早使用电子产品,7岁之前就发生近视,近视度数增加快,并易发展为高度近视。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曾锦表示,7岁前,孩子远视的状态是正常的;7岁到10岁,为孩子正视化(即在视觉环境的刺激下,眼部各屈光成分互相协调发展,最终发育成正视眼)的阶段;10岁后,用眼过度会导致近视,这就是正常的视力发育过程。
  “若孩子不注意用眼,长时间玩电子产品,特别是用手机玩游戏,孩子正视化就会提前。”曾锦解释说,这是因为小孩的手臂较短,比成年人离手机33厘米的距离近得多,电子产品对视觉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孩子长期近距离聚焦,会影响眼睛视网膜的发育,让正视化提前,即从远视向正视的过程提前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视眼有发生越早、进展越快的规律。“10岁之后的近视没有7岁之前发生的近视进展那么迅猛。7岁前的近视,近视度数每年增加150度~200度;相较之下,10岁后的近视每年增加50度~100度。”曾锦表示,临床发现,大部分高度近视眼人在7岁之前就近视了。
  曾锦提醒,孩子每周使用电子产品不要超过1小时,尤其学龄前(6岁)越少看越好。如果孩子有斜视,更不宜使用电子产品。斜视是眼内肌、眼外肌不平衡所致。长期接受电子产品的刺激,会加重眼睛聚焦功能、眼肌发育的不平衡,加重斜视。
其他文献
张老太这几年一活动就会出现胸背部疼痛,在医生眼中是典型的心绞痛,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再加上运动平板试验是阳性结果,这冠心病的帽子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结果出人意料,张老太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她的冠状动脉没有明显的狭窄,完全正常。张老太想不通:“我明明不舒服,为何检查结果是正常的呢?”其实她不知道,有不少人情况与她类似,他们所患的疾病有一个神秘的名字,叫做“X”综合征,是心脏病里的“X”档案。 
提起“五十肩”,许多人不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它是一种疾病的名称,在医学上叫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在中医称为“漏肩风”“冻结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有肩周炎的患者,自觉有冷气进入肩部,也有患者感觉有凉气从肩关节内
根据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实际需要,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断升级换代,而系统的升级换代主要是主站端的改进。本文设计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端为
期刊
血压的正常标准是收缩压(俗称为高压)不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俗称为低压)不低于60毫米汞柱,标示为不低于90/60毫米汞柱,这是正常的低限;而高则不应超过140/90毫米汞柱,超过了,即可称为高血压。  老年人血压高点也无妨吗  高血压的标准是人为制定的,其实许多年前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医学家们观察到,许多老年人只是收缩压高,而舒张压并不高,他们看上去都很好,便认为老年人收缩压高些也许无妨。于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极其迅猛的发展和进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众所周知的是,在整个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对
用经过酶适当降解的淀粉与乙烯基类单体接枝聚合反应得到了一种性能优异的改性淀粉复鞣剂,通过试验对淀粉降解和接枝聚合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该复鞣剂对于降低制革工业的污
27岁的林女士,从去年底就开始经常觉得心脏不舒服、人也很烦躁。到医院一做心电图发现是心脏早搏。她吃了好几种治疗早搏的药物,可效果都不理想,兜兜转转了几个医院,最后查出原来她患有甲亢,正是甲亢引起了心脏早搏。心内科专业医生介绍,年轻人若出现早搏,要首先排除是否有甲状腺疾病。一般来说,甲状腺疾病得到治疗后,心脏早搏也随之缓解甚至消失。  心脏早搏并非都是心脏病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方咸宏介绍
心脏是一个永不停息、跳动着的脏器。心脏停跳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正常情况下,心脏按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跳动。运动后或休息时(包括睡眠),心跳次数会有所增减。所谓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兴奋起源异常或传导路径发生问题导致的心跳不规则。  分类: 缓慢、快速两大类  心律失常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缓慢心律失常,一类是快速心律失常。  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房结功能低下(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传导阻滞两大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学走路时摔倒,会因皮下出血而青一块紫一块;接种疫苗或肌肉注射,小小的针孔下会出现血肿;生活中一个不小心的磕碰,就可能造成血流不止;如果不小心碰到头部,可能就会引发颅内出血而致命……  流血,习惯了  “流血,习惯了!”这是从一名21岁的患者小雷嘴里轻轻吐出的第一句话。他的病与生俱来,但是在八岁时才确诊,由于发现较晚,他的双腿已经不能走路,21岁的他已经在轮椅上生活了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