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的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采取随机1:1比例分为对照组32例与试验组32例,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护理以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为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ICU住院时间、COPT及RAS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5%、28.13%,试验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效果显著。
关键词:程序化;脑出血;镇痛镇静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319-01
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为脑出血,高血压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具备病势危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征。多数脑出血患者在术后因颅内压升高、继发性颅脑损伤、脑水肿等因素出现躁动现象。适度镇痛镇静不仅可以减轻病情波动,还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脑出血患者,32例采取常规护理,另外32例采取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采取随机1:1比例分为对照组32例与试验组32例。对照组男女比21:11,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1.41±3.62)岁。试验组男女比20:12,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1.62±3.73)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满足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年龄低于75岁;患者及其家属知晓且同意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干出血;脑室出血;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包括基础护理、不良反应预防及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等。
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其一,成立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小组,由护理人员及主治医生组成,主治医生担任小组组长,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镇痛镇静计划。其二,镇痛镇静计划实施。每间隔10min应用重症疼痛检查工具及镇静程度量表对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进行评价,以此对用药速度进行调整,告知医生评估结果。其三,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密切监测,若患者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应予以心理疏导,轻触患者肢体,纠正其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ICU住院时间、重症疼痛检查工具(COPT)及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继发性脑损伤、脱管、挣扎行为等不良时间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ICU住院时间、COPT、RAS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为主,ICU住院时间、COPT、RASS评分比较用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镇痛镇静效果比较
试验组ICU住院时间、COPT及RAS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5%、28.13%,试验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发病极易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如果不及时治疗,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治疗脑出血常用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易躁动,给治疗效果带来不良影响。此外,躁动症状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病情。因此,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的同时减轻疼痛,改善患者存在的抑郁、焦虑、躁动等负面情绪[2]。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中首先成立护理小组,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做好心理疏导,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3]。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ICU住院时间、COPT及RAS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起到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此外,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8.13%,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減少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云,熊静静,郭志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6):1107-1110.
[2]余霖.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0):86-87.
[3]刘永瑞,何羿昕.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03):288-290.
关键词:程序化;脑出血;镇痛镇静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319-01
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为脑出血,高血压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具备病势危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征。多数脑出血患者在术后因颅内压升高、继发性颅脑损伤、脑水肿等因素出现躁动现象。适度镇痛镇静不仅可以减轻病情波动,还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脑出血患者,32例采取常规护理,另外32例采取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采取随机1:1比例分为对照组32例与试验组32例。对照组男女比21:11,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1.41±3.62)岁。试验组男女比20:12,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1.62±3.73)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满足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年龄低于75岁;患者及其家属知晓且同意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干出血;脑室出血;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包括基础护理、不良反应预防及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等。
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其一,成立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小组,由护理人员及主治医生组成,主治医生担任小组组长,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镇痛镇静计划。其二,镇痛镇静计划实施。每间隔10min应用重症疼痛检查工具及镇静程度量表对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进行评价,以此对用药速度进行调整,告知医生评估结果。其三,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密切监测,若患者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应予以心理疏导,轻触患者肢体,纠正其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ICU住院时间、重症疼痛检查工具(COPT)及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继发性脑损伤、脱管、挣扎行为等不良时间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ICU住院时间、COPT、RAS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为主,ICU住院时间、COPT、RASS评分比较用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镇痛镇静效果比较
试验组ICU住院时间、COPT及RAS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5%、28.13%,试验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发病极易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如果不及时治疗,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治疗脑出血常用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易躁动,给治疗效果带来不良影响。此外,躁动症状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病情。因此,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的同时减轻疼痛,改善患者存在的抑郁、焦虑、躁动等负面情绪[2]。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中首先成立护理小组,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做好心理疏导,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3]。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ICU住院时间、COPT及RAS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起到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此外,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8.13%,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減少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云,熊静静,郭志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6):1107-1110.
[2]余霖.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0):86-87.
[3]刘永瑞,何羿昕.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03):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