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波长激光雷达探测卷云有效激光雷达比

来源 :中国激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348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米氏散射理论,对卷云消光特性、有效激光雷达比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基于三波长激光雷达系统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合肥西郊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卷云不同波长的有效激光雷达比。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对三波长激光雷达系统所用的355,532,1064 nm三个波长而言,卷云的消光系数与波长无关,有效激光雷达比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增大。合肥地区的卷云有效激光雷达比主要分布在10~70 sr之间,它们对应三个波长上的均值分别为(21.0±9.3) sr,(29.4±11.7) sr,(38.1±11.4) sr。355 nm波长的卷云有效激光雷达比秋季最低,而532 nm和1064 nm波长则秋季最高。
其他文献
采用激光加热基座生长法(LHPG)生长出直径1.1 mm、长数厘米的Ta2O5单晶。对所生长晶体进行了XRD表征,测量了该晶体在 [001] 和 [110] 方向上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随温度的变化。Ta2O5晶体表现出很强的介电各向异性,室温、1 MHz频率下,[001] 方向介电系数为33.1,而[110]方向介电系数为231.9。对采用LHPG技术生长的Ta2O5单晶介电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本文报导用CO2选频激光器对CH3Cl、CH3OH、C2H5OH、C2H3Cl、C2H4、NH3六种分子的光电流效应和光谱所做的研究.发现它们有很强的光电流效应.研究了放电管的V-I特性曲线和放电弛豫在光电流效应中的作用:初步讨论了这种效应的机构.实验结果还表明,红外区的激光光电流光谱术可以作为一种高分辨率光谱分析手段.
期刊
两束强度不等、波长为1.06μm的脉冲激光在硅晶体中混合,产生一个瞬态受激光栅.通过硅晶体后,发生能量从强光束向弱光束转移的现象,从而使弱光束的强度得到放大.得到(G)=5倍的放大率.
在宽动态范围辐射测温系统中,不同温度的辐射源采用透过率不同的中性密度衰减片以及不同的积分时间,往往需要重新定标,且重新定标过程繁琐,降低了系统的效率。在分析定标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积分时间和中性密度衰减片透过率的宽动态范围辐射定标模型,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定标方法,经过两次不同积分时间的定标,可以推导出前置不同透过率衰减片、不同积分时间的定标模型;通过对前置透过率为0.0278%的衰减片在0.8 ms及1 ms积分时间下的定标分析,计算出系统由内部暗电流及杂散辐射引起的灰度响应,从而分别推导出前置透过率为
详细讨论了在X射线激光放大过程中利用超短脉冲泵浦所存在的问题,建议了一种同步泵浦行波放大方案.给出了描述X射线激光放大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比较了同时泵浦与同步泵浦在不同泵浦脉宽条件下行波放大的计算结果.考虑了有关实验的关键问题.
陆军航空研究和发展司令部已裁定有关直升飞机飞行表演的2060万美元的合同,在该表演中光纤传感器和数据通讯线路构成控制系统的核心。与费城的波音弗陶尔公司签订的该合同是先进的数字光学控制系统计划的一部分,这一计划已在1980年开始,目的在于1984年末进行首次飞行试验。这一全光学系统的装置可望比通用的电-机械硬件装置简单得多。它不但较轻而且不易受到电磁干扰和电磁脉冲的损伤。
期刊
A periodic layered medium, with unit cells consisting of a dielectric and an electromagnetically-induced transparency (EIT)-based atomic vapor, is designed for light propagation manipulation. Considering that a destructive quantum interference relevant to
Low-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 owing to their unique and versatile properties, are very attractive for enormous electronic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PbS quantum dots (QDs),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Bohr radius and size-tunable bandgap, are especial
期刊
Single-nanowire solar cells with a unique light-concentration property are expected to exceed the Shockley–Queisser limit. The architecture of single nanowi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regulate its optical performance. We designed a trilobal silicon nanow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