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豆包:
你好!
你还记得我吗?我是经常去看你的豆豆啊!自从你离世后,我特别想你。记得你那乖巧可爱的模样,像个咖啡色的小毛球。每次看到我,你都会立马奔跑到笼子边,伸出“小手”,要和我握握手。
那天下雨,我和爷爷没带雨具,就到宠物店避雨。我一进店就发现了你。你的一条腿好像有点儿问题,几个顽皮的孩子狠狠敲你的笼子。你蜷缩在角落里,惶恐地注视着他们。过了一会儿,他们走了,你才慢慢起身,十分警惕地看着周围。我轻轻地走到你的旁边,轻声对你说:“小可爱,我不会欺负你的,我叫豆豆,我就叫你‘豆包’吧,好不好?”我们好像特别有缘分,你朝我“汪汪汪”叫,好像接纳了这个名字。
第二天,我又来到宠物店,只见你昂着头张望,似乎也在等我。我走到你身边,轻轻对你说:“豆包,我今天特别开心,因为我被选为了升旗手。”你伸出小爪子,仿佛在向我祝贺,我也伸手和你“击掌”。后来,我每天都去看你,告诉你我的喜怒哀乐,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放暑假了,妈妈说带我去旅游。旅游前一天,我特意来到宠物店,给你带了一个小铃铛,和你告别。你恋恋不舍地舔我的手。可当旅游结束,我再次来到宠物店时,却没有看到你那熟悉的、每次都会探来探去的小脑袋。我询问了店员才知道,就在前几天,你和一只大狗打了起来,后来因为失血过多,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不禁扑到妈妈的怀里号啕大哭。亲爱的豆包,希望你在天堂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再也没有伤痛。
想你的豆豆
2021年7月1日
点评
这封信叙事婉转,时间转换安排合理。最珍贵的是蕴含在字里行间,不时溢出来的真情,令人感动。
彩虹评论员——贾卉老师 (江苏省特级教师)
书信大部分是用来叙述事件、交流倾诉的,呈现的是写信人的真实生活和感受,因此写来往往更为轻松些。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书信渐渐被新的交流方式取代了,但是,有一些情感是电话、视频无法表达的,依然需要我们用书信来传达。
这三封信不仅格式规范,内容、情感也很动人。我惊异于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深情,惊异于孩子们表达深情的流畅、直白而不单调。
三封信的三个倾诉对象很特别。《写给故宫的一封信》,书信对象竟然是悠悠600年的故宫,新颖又别致。故宫在孩子笔下成了一位威仪、古典又慈祥的岁月老人。小作者用他稚嫩而多情的笔,抒写了自己对故宫的向往。从故宫辉煌的历史、建筑的特点、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通,到今天它所寄予的美好心愿。每一部分语言虽不多,但能结合自身将故宫写得温暖亲切,动人心弦。
《写给弟弟的一封信》让我看到了小兄弟间的纠缠与温情。兄弟俩对话的描写读来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是的,对话语言贴近人物身份,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打动人。而最妙的则是哥哥孤独无聊时的内心——“等你回来,我一定要哄着你,我们一起玩。”而想法还没来得及表达,就遇上了弟弟的主动示好——“我最爱哥哥了,你别生气了,我不抢你的玩具了,还和我玩好嗎?”这样的一波三折,给人惊喜的同时更凸显了兄弟情深,陪伴珍贵。
读完《写给“豆包”的信》,我湿了眼眶。万物有灵而美,小小的“豆包”,在小作者充满真情的笔端栩栩如生。那伸出来的“小手”,那张望的神情,深深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你不得不爱。小作者在描写时悄悄地将自己的情感寄予其中,蕴含在了“豆包”一个个具体的小行为、小事件中,让读者感同身受。
你好!
你还记得我吗?我是经常去看你的豆豆啊!自从你离世后,我特别想你。记得你那乖巧可爱的模样,像个咖啡色的小毛球。每次看到我,你都会立马奔跑到笼子边,伸出“小手”,要和我握握手。
那天下雨,我和爷爷没带雨具,就到宠物店避雨。我一进店就发现了你。你的一条腿好像有点儿问题,几个顽皮的孩子狠狠敲你的笼子。你蜷缩在角落里,惶恐地注视着他们。过了一会儿,他们走了,你才慢慢起身,十分警惕地看着周围。我轻轻地走到你的旁边,轻声对你说:“小可爱,我不会欺负你的,我叫豆豆,我就叫你‘豆包’吧,好不好?”我们好像特别有缘分,你朝我“汪汪汪”叫,好像接纳了这个名字。
第二天,我又来到宠物店,只见你昂着头张望,似乎也在等我。我走到你身边,轻轻对你说:“豆包,我今天特别开心,因为我被选为了升旗手。”你伸出小爪子,仿佛在向我祝贺,我也伸手和你“击掌”。后来,我每天都去看你,告诉你我的喜怒哀乐,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放暑假了,妈妈说带我去旅游。旅游前一天,我特意来到宠物店,给你带了一个小铃铛,和你告别。你恋恋不舍地舔我的手。可当旅游结束,我再次来到宠物店时,却没有看到你那熟悉的、每次都会探来探去的小脑袋。我询问了店员才知道,就在前几天,你和一只大狗打了起来,后来因为失血过多,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不禁扑到妈妈的怀里号啕大哭。亲爱的豆包,希望你在天堂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再也没有伤痛。
想你的豆豆
2021年7月1日
点评
这封信叙事婉转,时间转换安排合理。最珍贵的是蕴含在字里行间,不时溢出来的真情,令人感动。
彩虹评论员——贾卉老师 (江苏省特级教师)
书信大部分是用来叙述事件、交流倾诉的,呈现的是写信人的真实生活和感受,因此写来往往更为轻松些。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书信渐渐被新的交流方式取代了,但是,有一些情感是电话、视频无法表达的,依然需要我们用书信来传达。
这三封信不仅格式规范,内容、情感也很动人。我惊异于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深情,惊异于孩子们表达深情的流畅、直白而不单调。
三封信的三个倾诉对象很特别。《写给故宫的一封信》,书信对象竟然是悠悠600年的故宫,新颖又别致。故宫在孩子笔下成了一位威仪、古典又慈祥的岁月老人。小作者用他稚嫩而多情的笔,抒写了自己对故宫的向往。从故宫辉煌的历史、建筑的特点、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通,到今天它所寄予的美好心愿。每一部分语言虽不多,但能结合自身将故宫写得温暖亲切,动人心弦。
《写给弟弟的一封信》让我看到了小兄弟间的纠缠与温情。兄弟俩对话的描写读来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是的,对话语言贴近人物身份,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打动人。而最妙的则是哥哥孤独无聊时的内心——“等你回来,我一定要哄着你,我们一起玩。”而想法还没来得及表达,就遇上了弟弟的主动示好——“我最爱哥哥了,你别生气了,我不抢你的玩具了,还和我玩好嗎?”这样的一波三折,给人惊喜的同时更凸显了兄弟情深,陪伴珍贵。
读完《写给“豆包”的信》,我湿了眼眶。万物有灵而美,小小的“豆包”,在小作者充满真情的笔端栩栩如生。那伸出来的“小手”,那张望的神情,深深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你不得不爱。小作者在描写时悄悄地将自己的情感寄予其中,蕴含在了“豆包”一个个具体的小行为、小事件中,让读者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