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进村后的黑暗岁月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studybitc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到占景德老人家里的时候,他正在看《老人春秋》杂志,谈话前老人认真整理了放在桌子上的杂志和报纸。这位老人从六七岁到十四岁,亲眼目睹了日本兵进入他们村庄之后的烧杀抢掠至日本战败投降后他们哭着“要回家”的全部过程。
  占景德
  我叫占景德,1930年10月出生在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的詹堤村,从我记事起,家里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家里的哥哥是个老实疙瘩,姐姐无奈之下给何营一个庄稼户当了童养媳,有一个弟弟被送给周村,至今毫无音讯,还有一个小妹妹被送给了刘村。我当时也被送给了马曲的一户人家,可是到那里后也经常是吃不饱,穿不暖,我又自己偷偷跑了回来。家里一贫如洗,靠讨要为生,经常揭不开锅。1948年,我参加了老7区(乔庙区)的工作,18岁在村里当农会主席,手下有8个民兵,每个人都有枪,从那个时候起我算是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
  日本人初来我村
  日本人最初来我们村的时候,我只有六七岁。
  当时的豫北农村还十分落后,肩挑人驮,先进的也不过是马拉车、牛耕田。可是日本人来的时候却是开着汽车来的,第一次闻到汽油味的村里人都还以为是毒气,后来有个跑过武汉大码头的人说是汽油味,村民才第一次听说了汽油,才知道这个新鲜的味道是汽油味。
  初来乍到的日本人也许是为了树立威风,或许就是本性使然,在我们村里大开杀戒。先是在村西的池塘边用刺刀捅死3个人,后来又在村南的水坑边捅死2个人,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
  我的一个邻居叫马南方,当时才20来岁,日本人看到他后,不问青红皂白,一刺刀从后背刺到前心,马南方当场倒下就地翻滚,惨叫着离开了人世!
  杀死年轻人说怕他们是八路军、共产党,对他们下手是为了不漏网一个,那对手无寸铁的老年人的残害又该怎么解释呢?我们村的一个老人叫马玉河,日本人来的那年就已经60多岁了。在解放前,60多岁已经是十分高寿的老人了。老年人也不会干什么活了,他就在一个伐过树的树坑内捡柴火。日本人路过的时候,他惊奇地看了两眼,日本兵就端着刺刀照着他连戳数刀,老人家连哼都没有哼一声,死在了树坑内。
  他们不光杀人,还到处放火烧房、捉鸡逮猪,破坏着原本属于我们的一切。我们村还有几头牛也被他们拉走了,他们在村头把牛栓到树上,然后烘上一大堆火,牛在火堆里面“哞哞”叫,他们在外面拍手狂笑。牛被烧死了,焦糊的烤肉味弥漫在整个村庄的上空。
  我们村的伪保长叫马黑随(谐音),日本人“清乡”时他挨家挨户通知,敲着一个破锣在大街上吆喝:皇军叫把家里的打兔枪、搉枪统统都交出来,谁都不能隐瞒。他那么积极地为日本人卖命,大儿子还是被日本人抓走了,日本人将他的儿子绑到大板凳上,先拷打,再灌辣椒水,后来也不知道将他送到了什么地方,至今还没有下落。伪保长的儿媳妇守了两年也改嫁走了,把他的孙子也带走了,他最后落个家破人亡。
  卖鸡蛋亲见日本兵欺侮老百姓
  日本人在我们村没有住多长时间,就搬到詹店村去了,在詹店村的东北角挨着大堤的一带,成立了“闳部”。他们把原来的居民赶走,将民房改造成兵营,周围还拉有铁丝网,成了我们这里的“阎王殿”。
  话说已经到了1942年左右,豫北大旱,又遇蝗虫吃庄稼,连续遭灾,民不聊生。我那时十一二岁,十一二岁的孩子要是在现在,正是上学玩耍的时候。可是,我那个时候,就要担负起养家的任务了,真像是《红灯记》里唱的“提篮小卖捡煤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家里也没有办法,我母亲从街坊邻居那里给我借来了二三十个鸡蛋,煮熟后叫我去卖。这一篮鸡蛋,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命,我们凭着这些鸡蛋换来吃食糊口保命。
  有一帮日本兵在黄河桥头驻守,他们的生活也很单调,因为他们是不允许出来的,他们不像是“闳部”里的人,能出来趁“清乡”时“扫荡”些自己喜欢吃的喜欢玩的东西。这时我挎着篮子到了他们那里,他们会把自己的一些生活用品拿出来换鸡蛋吃,有洋袜、毛巾、衣服、毛毯什么的。我把这些生活品再拿回来换成钱或者鸡蛋,从中找出差价,养活我们全家。
  我们村南边有一个女人,大概有三十多岁吧,也弄了一篮熟鸡蛋去黄河桥头卖。那天,我到的稍微早点,蹲在那里等有人过来换我的鸡蛋。那个小媳妇刚一到,就被几个日本兵瞧见了,他们三四个人没有说几句,就把那个小媳妇拖到一间屋里去了。鸡蛋被吃完了,人也被糟蹋了,那个女人走出小屋时目光呆滞、失魂落魄,日本兵却在后面哈哈大笑。
  给日本人当奴隶做苦力
  后来有一次,我在村口的一个小庙里躲冰雹。冰雹过后,我刚一出来就碰到了日本兵,他们就把我抓走了。
  他们将我带到小南顶的军营里,让我去那儿帮他们做饭。邙山小南顶上面驻扎着一帮日本兵,可是小南顶上没有水井,也没有水,吃水要到山下去挑。14岁的我,一步一步沿着蚰蜒小路,整天都在挑着、担着。三口大锅,煮饭、蒸饭、熬粥都需要水,所需要的水都得我一个小孩子来挑。挑着木头做的水桶,往返于山顶和山脚下,双肩磨破,双脚走肿。山下有日本兵看着,上山就一条道,想跑都跑不了,就这样我在山上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一次日本兵开汽车去詹店“闳部”送东西的时候,叫我也坐车去负责搬运,汽车就停在日本的兵营外面。我一看这是个好机会,就趁他们在“闳部”里面说话的时候偷偷跑了,就此脱离了他们的魔掌。
  跑回家后我隐藏了一段时间,想想还得为了吃饭去奔波,就又开始了自己的老本行——卖煮鸡蛋。这回不敢再去黄河桥头卖了,而是跑到老田庵火车站去卖,沿途停靠的火车和行人都非常少,吃鸡蛋的人就更少,日子真的是难过呀!
  突然有两天,我发现经过这里的火车箱里日本兵明显增多,站台上的工作人员说,日本战败了,他们无条件投降了,这些人都是从洛阳返回往北走的。里面还有我认识的日本兵,人群中都是垂头丧气,一脸的沮丧,还有的人哭着说:“回家!回家!我们要回家!”兵败如丧家之犬,他们平时的威风和不可一世没有了,有的只是一脸的漠然。这时候,有个日本兵想用手枪换我的鸡蛋,我还是年纪小胆小,没有敢换他们的枪。要是那个时候我的主意正,能换来好多的枪。
  我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部队返乡后,我回到了复员的地方,最后叶落归根到詹堤村,离休后回家安度晚年。现在医疗生活都有保障,子孙孝敬,儿女都好,生活美满。我是1950年入的党,现在85岁,跟共产党干了一辈子。
其他文献
诸多期刊第一栏,名曰《卷首》。所发文章,也就是卷首语,业内人士喻之为“一盏灯”。言下之意,这类卷首文章,如同引领整期杂志的灯,与期刊其他文章较之,往往高出一筹。这不仅在于卷首语占全刊的黄金版面,还在于其体现的相对高的质量或相对丰美的意境,因而产生更强的影响力。也正缘于此,诸多期刊对这块黄金版面都很珍视,甚至委以专人撰写刊首文章,依期刊发,坚持不渝。  笔者履职审读使然,对期刊既关注其内文,尤关注其
期刊
70年前,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与美、苏、英、法等正义国家一道,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将在9月3日首次举行以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早在今年6月,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曲睿就表示,这次阅兵将彰显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和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彰显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贡献。  此后一个月,《
期刊
是休战,但还远不是和平。  在美俄两国的主导下,叙利亚境内各主要交战团体同意于2016年2月27日起开启为期两周的临时停火,并于3月10日起在日内瓦启动第三轮和谈。代表反对派武装的最高谈判委员会在利雅得发表声明称:停火对阻止叙利亚人继续流血具有积极意义,委员会愿在解除边境封锁、救援被困城市、安置平民、交换俘虏等问题上与政府军展开对话,并期待双方能按照联合国安理会2015年12月20日通过的2254
期刊
小说、音乐、网剧、漫画……IP改编到底哪家强?  4月18日晚,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华语电影新焦点在国家体育馆副馆举办,网剧《屌丝男士》导演兼主演大鹏携其大银幕导演处女作《煎饼侠》亮相,摘得“年度最具网络热度IP”大奖,成功上演了一出网剧的逆袭。  IP,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它的存在方式很多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某一个形象,
期刊
1937年9月24日夜,天黑得像锅底。  雨一直下,并引发了山洪。数千名20岁上下的小伙子半夜在雨中急行,标有八路军番号的灰军装透湿。  “战士们最希望的是天上多打闪,可以趁着瞬间的亮光放开步子往前跑。”这一夜,烙在115师686团司号员强勇记忆里,当时他只有14岁。担心被洪水冲走,强勇过山沟时使劲拽住马尾巴。他的两名身体较弱的战友就被冲走了。  晋北9月,夜间气温已很低,数千战士着单衣,走最难走
期刊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1945年至关重要,而这一年之于中国的意义也非比寻常。该年8月,中国军民历经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时间走到了2015年8月,我们站在胜利的历史节点上回首过往:8年抗战,中国军民通过怎样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抗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70年过去,当年的老兵还有着怎样依稀的记忆;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代表团出席国际会议有史以来缘何做到了国旗首次插在第一位……  无论如何
期刊
花几百万元拍摄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工人诗人的故事——这个听上去毫无“爆点”的项目,竟然得到了1300多人支持、众筹到了近22万元启动资金。2015年6月,纪录片《我的诗篇》荣获了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  摄制组花了半年时间,辗转十几个城市,有几百米深的煤矿,有庞大的钢铁工厂,有深山老林,有大都市深圳,还有大凉山的彝乡。《我的诗篇》制片人蔡庆增说:“不久前过去的‘五一’节,也许很少
期刊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是全国抗战以来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同年10月,八路军总部发出命令,要求各部队积极配合正面守军,深入敌后,展开攻势。  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奉师长刘伯承的命令,率该团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
期刊
+  抗联史料中,有一批具有“特殊身份”的档案,它们出自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笔下,记载着抗联英烈的卓著功勋,饱含着党和人民的无限深情。这些档案手迹的内容,绝大多数已作为党的历史文献公布,但这些珍贵墨迹本身,却长期“隐身”于档案馆内,很少为人所见,尤其是毛泽东的几件手迹,过去没有公开发表过。  2013年,辽宁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地方党史研究所在编写《可歌可泣的诗篇——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一书时,在
期刊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按照编辑部的统筹规划,时代报告以“七七”事变、“八一五”日本投降、“九三”胜利纪念日为三个时间点,连续推出“国殇1937”“ 胜利1945”“ 纪念2015”三组特别报道。与此同时,本刊还派出记者与省内各地市负责文史工作的人员一起,报道当地的抗战纪念工作,希望能把曾经遗忘在历史深处的抗战记忆一一捡起。  早在2014年,河南省武陟县政协就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