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1961年曾写过一篇《教师下水》的文章,其中他这样写道:“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成功并不依赖于作文教材,而是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深厚底蕴。
一、 教师写“下水文”是提高自身素质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写作功底。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找到写作的感觉,在训练学生的的同时,也训练了自己。学生在仔细“拜读”老师的文章后,自会有一番评论,教师也可以从中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提高写作能力。所谓“水涨船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对学生的写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学生一起写作,是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同时教师能写那些公之于众的“下水文”,是把教师从“高高在上”的讲台,直接拉到了学生文友的位置上。这在无形中就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感情。
二、 通过写作“下水文”,促进作文教学的完成
教师在写作“下水文”的过程中,对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定当有所研究。通过亲身感受,对于学生的此次作文,老师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将使此次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教师的“下水文”便成了学生学习的范文,为学生的作文起了示范作用,让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有勇气“下水游泳”,从而逐步学会“游泳”。老师的“下水”行为,不仅为学生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移情”体验,即当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之后,会更主动与教师配合,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被激发出来了,作文指导课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教师的文章对学生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因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的愿望,有了能够写好的信心,这样就能独立完成写作。
教师的“下水”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文素材要“亲切”。所谓“亲切”就是指,教师在下水作文中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最好是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全班同学都熟悉的事情,这会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知道,哦,原来这事也可以写进作文。只要作文的素材贴近了学生,学生才好在以后的作文中学会选取身边的素材,这样学生才能写出贴近生活,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学会“蹲下身来”作文。所谓“蹲下身来”作文就是指教师在作文中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用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口吻、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来写。教师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跟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跟学生同时起跑,这样写出来的下水作文,学生才会感觉到真实、可感、够得着。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畏难的情绪,激发写作的欲望,从而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如若不然,或许教师搜肠刮肚,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下水作文,就真的失去了指导的作用。
下水作文不一定非常完美。对于下水作文,很多教师都认为,下水作文一定要写的好。一来,这可以显示出教师的水平,二来,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就越大。果真如此?其实不是的。我们“下水作文”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学会跟着作文。如果教师的作文太好,会给学生一种可望不可及的错觉,这更加拉大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反之,如果老师的作文不是那么完美,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跳跳就能够得着”,那么他就会模仿老师来写,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作文了。
三、教师的“下水作文”要接受学生的点评
教师的每一篇下水作文,第一个要求是必须要让学生多读,从而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由发言,或褒或贬都可以,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学生对老师作文的表扬、批评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同时,学生也会有一种“老师的作文也不过如此”的感觉,这样,学生在思考、批评的同时,自己的文章,也大概有个模型了。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感情的注入,完成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文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 邱丽
一、 教师写“下水文”是提高自身素质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写作功底。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找到写作的感觉,在训练学生的的同时,也训练了自己。学生在仔细“拜读”老师的文章后,自会有一番评论,教师也可以从中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提高写作能力。所谓“水涨船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对学生的写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学生一起写作,是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同时教师能写那些公之于众的“下水文”,是把教师从“高高在上”的讲台,直接拉到了学生文友的位置上。这在无形中就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感情。
二、 通过写作“下水文”,促进作文教学的完成
教师在写作“下水文”的过程中,对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定当有所研究。通过亲身感受,对于学生的此次作文,老师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将使此次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教师的“下水文”便成了学生学习的范文,为学生的作文起了示范作用,让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有勇气“下水游泳”,从而逐步学会“游泳”。老师的“下水”行为,不仅为学生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移情”体验,即当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之后,会更主动与教师配合,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被激发出来了,作文指导课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教师的文章对学生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因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的愿望,有了能够写好的信心,这样就能独立完成写作。
教师的“下水”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文素材要“亲切”。所谓“亲切”就是指,教师在下水作文中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最好是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全班同学都熟悉的事情,这会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知道,哦,原来这事也可以写进作文。只要作文的素材贴近了学生,学生才好在以后的作文中学会选取身边的素材,这样学生才能写出贴近生活,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学会“蹲下身来”作文。所谓“蹲下身来”作文就是指教师在作文中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用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口吻、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来写。教师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跟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跟学生同时起跑,这样写出来的下水作文,学生才会感觉到真实、可感、够得着。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畏难的情绪,激发写作的欲望,从而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如若不然,或许教师搜肠刮肚,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下水作文,就真的失去了指导的作用。
下水作文不一定非常完美。对于下水作文,很多教师都认为,下水作文一定要写的好。一来,这可以显示出教师的水平,二来,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就越大。果真如此?其实不是的。我们“下水作文”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学会跟着作文。如果教师的作文太好,会给学生一种可望不可及的错觉,这更加拉大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反之,如果老师的作文不是那么完美,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跳跳就能够得着”,那么他就会模仿老师来写,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作文了。
三、教师的“下水作文”要接受学生的点评
教师的每一篇下水作文,第一个要求是必须要让学生多读,从而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由发言,或褒或贬都可以,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学生对老师作文的表扬、批评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同时,学生也会有一种“老师的作文也不过如此”的感觉,这样,学生在思考、批评的同时,自己的文章,也大概有个模型了。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感情的注入,完成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文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