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主动脉退行性变,瘤体一旦破裂,死亡率可高达78%~94%[1].腹主动脉瘤的传统经典的开放手术治疗已有近60年的历史,手术的死亡率由过去的40%~50%降至5%以下[2-4],疗效肯定,但是依然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
【机 构】
:
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主动脉退行性变,瘤体一旦破裂,死亡率可高达78%~94%[1].腹主动脉瘤的传统经典的开放手术治疗已有近60年的历史,手术的死亡率由过去的40%~50%降至5%以下[2-4],疗效肯定,但是依然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总结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8例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术后16.8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手术的根治程度、切缘情况、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直接影响肿瘤的复发时间(P<0.05).术后复发转移部位与首次胃癌手术方式无明显关系(P>0.05).再手术36例,其中因单一肝转
肠梗阻导管可以在小肠内充分减压,比普通胃管更能有效地降低肠管内压力,减轻水肿,恢复血运和肠管动力,从而达到非手术解决梗阻的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38例低位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效果,探讨肠梗阻导管的使用价值。
目的 总结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9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重建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9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动脉切除超过1 cm,利用胃十二指肠动脉代替肝动脉进行重建,其中1例联合门静脉部分楔形切除,自身大隐静脉移植修复,8例行肝内胆管支撑.9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于2~3 d后明显缓解,1
腹部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11%-23%~([1]),可单纯组织缝合修补,但复发率较高.用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大大降低了切口疝的复发率,但仍可高达32%,因此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是疝与腹壁外科医师面临的一重要难题.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切口疝行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55岁,因发现左上腹腔无痛性囊肿1年余,于2010年6月9日入院.患者1年前因肺炎住院,胸部CT检查发现左侧腹腔内囊性肿物,因无症状未治疗.10 d前,患者不慎撞伤上腹部,略感腹痛。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创伤进一步加重机体的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损害,因此,术后营养支持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十分重要.结构脂肪乳剂(structoglyceride,STG)在水解、氧化利用及产热作用均明显高于传统的长链脂肪乳剂(long chain triglycerides,LCT)[1],并且与中/长链脂肪乳(medium chain tr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由于甲状旁腺素合成和分泌过多(parathyroid hormone,PTH),导致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骼、肾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病变的临床病症.其特征性生化改变为高血钙和高甲状旁腺素血症.PHPT多由单发的甲状旁腺腺瘤引起[1],术前定位检查手段主要包括超声、CT、99mTc-MIBI放射性核素显像
胃间质瘤是来源于胃间叶组织的肿瘤,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在内镜和CT检查时发现,术前病理确诊病例很少.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作者收治拟诊胃间质瘤行腹腔镜切除32例,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区域血流灌注和代谢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PET/CT血流灌注成像和代谢成像技术分别定量检测33例乳腺癌患者肿瘤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血流灌注指标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渗透性(Ps)以及代谢指标标准摄取值(SUV);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术后肿瘤标本CD31、CD105和VEGF的表达,计算其相应的微血管密度MVD(CD31)和MVD(CD105).分析区域血流
目的 讨论术中失血量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57例,收集术中失血量、肿瘤浸润深度(T期)、术后化疗、淋巴结转移情况、围手术期输血、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及生存时间等资料,观察术中失血量对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腹膜复发组术中失血量(517±287)ml高于无腹膜复发组(372±253)ml(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