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逻辑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小学数学又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基础。因此,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家长都不约而同的关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生是一群充满兴趣充满求知欲的群体,但是由于其年龄较小,思维发展不够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小学数学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同步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回归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
容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就此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要有极大“吸引力”,从“外在”到“内在”
很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则要侧重于学生持续发展。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平移》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青蛙吃小虫子”的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青蛙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有特征的位置,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从生活中捕捉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就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要有“发展”,从“接受”到“创造”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出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真实”,从“虚拟”到"逻辑”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學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境,结果是小鹅第一,小鸡第二,小狗第三,小猫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境,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学数学”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总之,情境创设,是千百万化的,是老师打开学生智囊的钥匙,是打破传统教学陷入僵局的利器,如果教师根据教材掌握时机,合理的利用,定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它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肯多花功夫,在情境创设的教学课堂中要敢于摸索,不断创新,不断的挖掘。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每节课运用情境创设,让情境创设把学生带到一个美妙的情境中,走进生活,学会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这是何乐而不为的事。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靖安小学 孟平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回归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
容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就此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要有极大“吸引力”,从“外在”到“内在”
很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则要侧重于学生持续发展。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平移》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青蛙吃小虫子”的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青蛙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有特征的位置,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从生活中捕捉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就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要有“发展”,从“接受”到“创造”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出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真实”,从“虚拟”到"逻辑”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學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境,结果是小鹅第一,小鸡第二,小狗第三,小猫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境,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学数学”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总之,情境创设,是千百万化的,是老师打开学生智囊的钥匙,是打破传统教学陷入僵局的利器,如果教师根据教材掌握时机,合理的利用,定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它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肯多花功夫,在情境创设的教学课堂中要敢于摸索,不断创新,不断的挖掘。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每节课运用情境创设,让情境创设把学生带到一个美妙的情境中,走进生活,学会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这是何乐而不为的事。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靖安小学 孟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