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协调的流行思维及其评论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纳什非合作博弈理论,博弈各方从个体理性出发,以最大最小化的原则采取策略,往往会陷入囚徒困境。但实际出现的囚徒困境要比理论所表明的要少得多,这说明现实生活中互动的人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协调性。为此,众多的学者对现实中的协调机制进行了分析,迄今为止,分析的思路主要有:直接进行沟通的显性信息交流、遵循习俗和惯例的隐性信息交流、存在外部选择机制的隐性惩罚、依赖法律及第三者监督的显性制约等。这几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博弈双方行为的协调性,从而增进了合作的可能性,却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和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对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变化间关系的研究开始以来,许多学者在质量守恒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995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Grossman)和
为对某鸡场发生的呼吸道疫病进行确诊,并对致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本研究进行了发病鸡场临床诊断、病毒分离、分离毒株血凝试验、分离毒株RT-PCR检测以及序列分析等系列试验。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现在的社会当中,能源危机也好,环境污染也好,均促使汽车行业向小排放、多功能发展,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上,同时又非常安全、舒适。为此,郑州日产用
哥本哈根谈判把世界各国拉上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政治舞台。各国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是科学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一轮轮着眼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或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手段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