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her时间函数的采空区地表动态沉陷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煤炭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空区地表动态沉降预测是当前开采沉陷领域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沉陷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煤矿开采引起地表沉陷变形规律的系统分析,认为采空区地表沉降是一个先加速后减速的S型沉降过程,大致可分为初始沉降、剧烈沉降和衰退沉降3个阶段。总结得出理想的采空区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应具有能较好拟合地表沉降时间关系的沉降曲线,沉降速度和加速度应符合地表沉陷物理过程的基本特征。将用于描述增长信息随时间变化的Usher数学模型引入到采空区地表动态沉降预测中。通过对模型
其他文献
在矿井巷道、地铁隧道等类似限定空间中的通信受巷道壁粗糙度、电导率、空气湿度等因素影响,与地面上通信相比有着较大差别。精确描述限定空间中(矿井巷道)的通信,对其通信调度至关重要。基于分段思想对巷道电磁波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将电磁波传播区域分为自由空间区、多模传播区、基模传播区、极远区,得到近场区电磁波传播机制的分界点,有助于实现对巷道电磁波传播机制的预测。在研究矩形巷道中电磁波传播机制分界点时,针对4种典型尺寸的巷道,通过不同巷道载波频率变化试验的测量及电磁仿真软件Wireless Insite建立巷道电磁
为研究冲击倾向性煤单轴压缩过程中不同损伤程度声发射分形特征,对冲击倾向性煤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基于声发射振铃次数损伤模型和声发射参数时间序列分形维数计算模型,对煤样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和不同损伤程度分形维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煤样有大破裂产生时,声发射会出现阶段性增高的现象,较大振铃次数的产生是裂纹扩展、集聚过程中能量释放的结果,冲击煤声发射活动频发大都发生在应力应变全过程的后期;煤样的损伤应变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损伤阶段,损伤演化阶段、损伤持续增长阶段,各阶段的声发射振铃次数占比分别为1.61%、
为了分析开采扰动与逆断层耦合作用下工作面应力状态变化情况,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引入滑移倾向性指标Ts对下盘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逆断层的复杂活化过程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得到了开采扰动下逆断层对工作面应力状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逆断层受开采扰动的影响会发生阶段性的转变,且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准静态阶段、活化阶段、滑移错动阶段。准静态阶段,逆断层面Ts处于活化危险基准面之下,逆断层面整体位移矢量沿着断层向上;活化阶段,逆断层小部分区域Ts位于活化危险基准面之上,逆断层面位移矢量由原来的向上开始向下逐渐转变;滑移错动
针对煤矿综采工作面设备数量多、位置关系复杂,设备间碰撞检测手段匮乏,预警困难等问题,结合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和包围盒碰撞检测技术,以虚拟环境开发平台为基础,提出一种综采工作面设备远程控制过程中综采工作面的虚拟射线与包围盒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综采工作面设备间碰撞检测和预警监测,详细介绍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综采设备碰撞检测和预警监测系统组成与实现方法,以滚筒和护帮板之间的位姿关系为例,对虚拟射线碰撞检测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进而根据采煤工艺对设备之间
页岩孔隙结构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沁水盆地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及低温气体吸附等试验,分析了过渡相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特征和孔隙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55%~5.21%,平均为3.53%,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且多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除少量的长石及碳酸盐矿物外,矿物质组成以质量分数占比55%~69%的黏土矿物和27%~40%的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中则以高岭石质量分数
储层敏感性,包括速敏、水敏、盐敏、酸敏和应力敏感性(五敏),直接影响钻井、压裂等施工过程中的流体选择和煤层气井产能。为查明筠连地区煤储层敏感性和注入流体配伍性,采集筠连地区二叠系乐平组C2+3和C7+8号煤层样品,分析其低温液氮吸附和核磁共振分析孔渗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岩心流动试验进行五敏性测试,并选择不同井的地层水与压裂液进行配伍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测试样品主体为半暗型煤、中高灰分、镜质体反射率在2.2%以上。煤层渗流孔发育较少,孔隙类型以吸附孔为主,微孔和小孔占优势且微孔-小孔与较大孔连通性差
文章主要论述了BIM技术对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作用,以期对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太原市西山煤田山西组地质勘探历程较早,但煤层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投产的煤层气井不断增加,但整体产气量并不理想。西山煤田山西组2煤顶板、3煤顶板和1煤底板分别发育有3层震积岩,为查明震积岩特征及其煤系气勘探开发意义,开展了露头系统观测和室内测试分析。结果表明:①山西组共识别出同沉积断裂层、震积角砾岩、阶梯状小断层、震褶岩、液化均一层、球枕状构造、泄水构造、生物逃逸构造等8种震积构造,3层震积岩具有不同的垂向序列;②早二叠世晚期频发的地震事件对泥炭沼泽演化具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破坏了地壳沉降速率和
我国华北地区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浅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部分地区存在资源枯竭的现象。资源枯竭型矿井对“三下一上”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为了合理利用我国华北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资源,通过对煤田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与研究,利用遥感解译技术手段和煤层底板突水系数法基本摸清了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等5个省的“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分布特征。圈定“三下”压覆面积21819.27 km2,估算“三下”煤炭资源量约474.15亿t,占资源总量的12.10%。其中,建筑物下煤
矿产资源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研究地表沉陷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对防治采空区地表建筑物变形破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准确描述因开采引起的地表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基于变异函数理论,建立动态预计模型,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合概率积分法相关理论知识推导出地表下沉时间,将其代入变异函数的变程中,为使模型描述地表点随时间变化的下沉量、下沉速度、下沉加速度符合地表下沉规律,对变异函数模型取不同的指数,并结合4个矿区下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模型分子指数H=4时,该模型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