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发展的空间,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创新,乐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知识能够融汇贯通。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字]:素质教育 氛围 合作学习 兴趣 思维训练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仅是继续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且更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进步,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奠定基础”。那么,我们在数学中如何突破“思维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呢?下面我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发展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过程,二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两者密不可分。因而:(1)生活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发展、有潜力的人,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会自己、对老师充满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激情;(2)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3)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要有激励性的语言,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营造平等、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传统的数学习惯于采取“题海战术”,不顾学生的心理作法已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只能使学生每天疲于应付高数量的题目,只来得及做,而没有时间思考与总结。教师要切实做好的工作是“唤醒”学生创造热情,而不是压制和打击,故在教学上应大胆突破,在教与学观念上也有所更新,要改变过去那种唯师为尊的思想和作法。师生之间不妨多探讨少命令,创造一些民主气氛,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使学生乐于听数学课,为今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准备了开启的钥匙。
二、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合作意识、良好的协作能力是未来现代化建设者的必备素质,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他们还需要互相了解各自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协作,接受他人的点拨与意见,诱发、拓展个人的思路,引发创新的火花,实现人人能创新、创新能成功的愉悦。因此,合作学习是学生人人能创新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学生合作研讨时,教师以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重在传授方法,学生贵在得法,学法渗透于教法之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并能进行及时点评的能力;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首先让学生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接下来就让学生进行探索。(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做观察记录。A.在计算器上任意拨出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B.换数字的排列排序,拨出新的两位数;C.判断新的两位数能不能被3整除;D.讨论: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陈述。即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交换数字的排列顺序,得到的数也能被3整除。(2)小组合作进一步实验:观察本组拨出的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分别计算出它们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试归纳出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的特征。(3)分组检验:能被3整除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是否也有这样的特征。(4)最后让学生进行归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学生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使学生经历了“做中学”的过程。
三、加强思维训练,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一是要训练敏锐的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起步器。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根据问题的具体特征,寻找独特的解题方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是重视想象力的训练。“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加强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的训练,诱导学生联想,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三是加强多为发散式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的解法训练,引导学生对同一数学现象从多方向去理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克服思维定势,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前几天我们用下面的题目检测学生能力。“学校要建一个蓄水池,请你帮助设计:(1)你打算设计一个形状的水池?(2)请你写出计算这个水池的容积所需要的条件和数据。(3)根据你写出的条件和数据计算这个水池的容积。”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思维更灵活,思路更开阔,要能够作出各种不同的设想。学生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哪个比较合适?实践证明,人人都可以作出几种不同的答案,但是能够灵活处理就不一定人人能做到了。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帮助。
综上所述,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老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大胆地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数学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创新教育,使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个性品质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切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时代新人。
[关键字]:素质教育 氛围 合作学习 兴趣 思维训练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仅是继续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且更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进步,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奠定基础”。那么,我们在数学中如何突破“思维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呢?下面我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发展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过程,二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两者密不可分。因而:(1)生活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发展、有潜力的人,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会自己、对老师充满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激情;(2)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3)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要有激励性的语言,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营造平等、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传统的数学习惯于采取“题海战术”,不顾学生的心理作法已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只能使学生每天疲于应付高数量的题目,只来得及做,而没有时间思考与总结。教师要切实做好的工作是“唤醒”学生创造热情,而不是压制和打击,故在教学上应大胆突破,在教与学观念上也有所更新,要改变过去那种唯师为尊的思想和作法。师生之间不妨多探讨少命令,创造一些民主气氛,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使学生乐于听数学课,为今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准备了开启的钥匙。
二、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合作意识、良好的协作能力是未来现代化建设者的必备素质,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他们还需要互相了解各自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协作,接受他人的点拨与意见,诱发、拓展个人的思路,引发创新的火花,实现人人能创新、创新能成功的愉悦。因此,合作学习是学生人人能创新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学生合作研讨时,教师以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重在传授方法,学生贵在得法,学法渗透于教法之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并能进行及时点评的能力;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首先让学生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接下来就让学生进行探索。(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做观察记录。A.在计算器上任意拨出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B.换数字的排列排序,拨出新的两位数;C.判断新的两位数能不能被3整除;D.讨论: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陈述。即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交换数字的排列顺序,得到的数也能被3整除。(2)小组合作进一步实验:观察本组拨出的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分别计算出它们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试归纳出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的特征。(3)分组检验:能被3整除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是否也有这样的特征。(4)最后让学生进行归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学生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使学生经历了“做中学”的过程。
三、加强思维训练,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一是要训练敏锐的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起步器。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根据问题的具体特征,寻找独特的解题方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是重视想象力的训练。“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加强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的训练,诱导学生联想,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三是加强多为发散式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的解法训练,引导学生对同一数学现象从多方向去理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克服思维定势,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前几天我们用下面的题目检测学生能力。“学校要建一个蓄水池,请你帮助设计:(1)你打算设计一个形状的水池?(2)请你写出计算这个水池的容积所需要的条件和数据。(3)根据你写出的条件和数据计算这个水池的容积。”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思维更灵活,思路更开阔,要能够作出各种不同的设想。学生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哪个比较合适?实践证明,人人都可以作出几种不同的答案,但是能够灵活处理就不一定人人能做到了。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帮助。
综上所述,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老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大胆地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数学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创新教育,使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个性品质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切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