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教育的学校体育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既要关注社会的进步,更要注重人的发展,引导人探寻生命的价值和追寻生活的意义。而现实生活中,在校学生伤害他人、自杀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生命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人的生命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构建融入生命教育思想的学校体育,重视学生生命意识的生成和提高,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需要关心的课题。
  一、生命与生命教育的内涵
  人的生命比动植物的生命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系统,层次之间具有内在的超越关系。人作为自然界中的自然存在物,即自然的生理性的肉体生命,与其他有机体一样,有生也有死,这是生命的特性。人的自然生命是人存在的物质基础。人与其他生物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他的未完成性,而恰恰是这种未完成性使人类的发展比其他生物有更大的空间。人在生理上比其他生物都要软弱,需要较长的生命生长期。人的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和健全人格,以完善心理,由此形成了人的精神生命。人的精神生命使自然生命摆脱了动物性,是对自然生命的提升,使人获得了自由。为了弥补个体的缺陷和不足,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需要形成种种关系,以保证生存和发展,这就促成了人的社会生命的形成。人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受社会影响形成各种社会属性的过程,人的社会生命既是自然生命的延续,又构成了精神生命的表达内容。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完整的生命。
  生命具有有限性、超越性、独特性、整体性的特点。人的自然生命是不可逆的和有限的,人作为社会人同时还要受到很多的社会限制。人意识到生命的有限,能够对生命存在状况进行有意识的反思以形成对自身的不断超越。“正是这种超越性决定了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然而又不满足停留于此,他的目标永远在前方,追求一种终极完满的存在方式。”[1]人所获得的遗传因素的不同,以及后天形成的个性差异,使人在外表、精神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生命的独特性。人的生命是复杂的、矛盾的和多层次的有机体,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统一体,生命具有整体性。
  当前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漠视人的存在,忽视人的情感,培养的多是统一的工具人。因此,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我们的学校教育要让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及其价值,理解死亡的意义,珍爱生命,学会生活。学校教育应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帮助其实现生命价值。
  二、体育与人的生命历程密切相关
  1.体育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人对体育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体育可以满足人不同层面的需要。狩猎和采集是原始人类的基本劳动方式,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需要不断地奔跑、跳跃、投掷、攀爬,体育运动的基本因素逐渐孕育其中。随着使用工具技能的提高和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体育运动的因素便逐渐独立于生产劳动,各种以游戏形式的体育运动便成为人们劳动之余的娱乐形式。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来自于生活,都是人对生产劳动和生活的模仿、表现和游戏。人在满足了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必然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从事政治、文化、艺术、宗教、体育等活动。
  2.体育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
  在自然界中,人拥有发达的大脑,但四肢却不够强壮,并且人类的各种疾病隐患逐渐增多。跑步、打拳、做操、游泳等体育运动能够使人体生理机能得到改善,使人强壮体质、愉悦身心。研究表明,适宜的体育运动,能够使人体肌肉发达、骨骼粗壮、心肺功能加强,使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增强。因此,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能够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使人的生存能力得到加强。体格的强壮能够使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能够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的安全需要。
  3.体育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人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中。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在四肢得到活动的同时,更多地是在运动中体验到紧张、兴奋和放松。在“游戏”似的运动中参与者能够充分展现自我,消除过度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是一种精神上的恢复。参与体育运动和观赏体育比赛能够让人宣泄心中的郁闷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使人们的攻击性行为找到出口,使体育成为社会安全阀。体育能够培养人的合作精神、集体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怀,使人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完善人的个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提高生命的意义。因此,体育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4.体育能够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
  现代体育运动崇尚“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鼓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不同的人在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层次上掌握运动技能,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不断增强技艺水平,不断挑战自我,力争在某一运动项目上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喜爱能使学生自愿付出精力、体力和时间,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其在运动伙伴中的地位日益巩固,自我价值的体现,又使能使成就感倍增。在登山、野营、攀岩、越野、马拉松、铁人三项等运动项目中,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都要接受考验,是对自己生理极限的挑战,也是对意志力的挑战。人们通过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
  三、构建关注生命教育的学校体育
  1.学校体育应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生命教育最初是针对学生暴力事件、自杀事件等漠视生命的现象而提出的,学校体育目标首先应该是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认识到只有生命存在,才可能有全面自由发展的可能。学校体育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层面入手,增强学生生命意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以及提高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学校体育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体育运动作为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着眼于学生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2.构建生命教育的学校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能够准确、具体地体现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师通过课程对学生实施教育。体育运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育的学习是一种技能的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更注重实践,需要学习者凭借身体的感觉、体验来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是以行为和认知的发展为特点的课程。因此,体育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应该能够使人获得整体生命的充分、和谐发展。体育课程的编订和实施,应使社会、国家的需要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遵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在考虑体育自身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建立最优化的体育课程体系。
  3.选择以生活为主题背景的体育课程内容
  各体育项目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不强,这就使得体育运动项目之间的替代性很强,因此,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也就很大,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都能够达到锻炼身体、愉悦心灵、增加交往等目的。青少年体育要与社会体育接轨,使他们离开学校之后还能够找到熟悉的体育锻炼氛围,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应根据本校的体育资源、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当地社会的体育传统以及时尚体育运动的流行等来选择。学校体育课程在保留一部分田径、体操、武术和传统球类等项目之外,还应把学生生活中喜爱的运动项目、游戏等体育资源加以组织,使之课堂化。比如可以把跳绳、踢键子、滑板、轮滑、跆拳道、街舞等项目根据年级使之课程化。在安全工作到位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每学期选择一定的时间带学生进行户外锻炼,提高学生跑、跳、攀爬等基本生存能力。
  4.重视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活动
  在体育课上传授给学生一定体育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一定的运动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又需要练习者通过身体感知,不断内化,以适应运动规律。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利用已有的运动知识、技能去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很重要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以指导为主,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掌握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体育教学既要使学生参与锻炼、增强体质,又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于高年级学生,要培养他们自我设定学习目标、自我安排学习计划、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使之养成终身体育能力,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5.关注学生差异,构建多元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由于遗传基因、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每个学生个体在体质状况、心理特征、运动能力、运动爱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很轻松就能够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相反,有些学生不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评价,一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那些体能差和运动能力弱的学生,体育教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关注他们体育学习的进步幅度。
  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多维的,评价内容应包括体育知识、体能、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情感道德、健康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主体以任课体育教师为主,同时还要参照学生本人、同学、其他教师、家长等评价主体的意见。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应是动态的,既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根据阶段性评价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体育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切实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功能。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江西教育科研,2000.
  [3] 隋晓航.生命教育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西昌学院学报?穴自然科学版?雪,2009(2).
  [4]王羽.生命教育视阈下对学校体育目的的反思.东北师大学报?穴哲学社会科学版?雪,2008(6).
  (责任编辑关燕云)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课外教学活动,拓展英语教学的隐性时间与空间,成为广大英语教师所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周平先生提出的课外教学活动的实践教学课堂、空间教学课堂和自主学习课堂,把课外教学活动分解成三个方面,即英语二课堂活动、英语空间教学、英语自主学习,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对以上三个方面在五所学校进行了调研并对解决问题的总体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英语课外
一个人从刚出生时的自然人到能感知社会并融入社会的社会人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化伴随着人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在儿童时期,儿童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行为模仿,学会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了解了初步的社会规范,建立了简单的行为模式;在少年和青年时期,通过家庭和学校教育,主要是学习社会规范,认识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接受职业培训等。成年以后,人的社会化学习主要表现为对新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接受和抵制
缫丝后的副产物蚕蛹是一种饲用价值较高的蛋白源。除精氨酸、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含量略低于鱼粉,其他都与鱼粉相当,但它的价格却比鱼粉低得多。蚕蛹虽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饲料
研究表明,涉及既往学生观的文献虽然不少,却存在以下不足:①缺乏对分类标准的审视。要么零散不系统,要么跟哲学思想搅和在一起;②很多分析放弃历史考察和整体观照。既不客观公允,也无助于吸收和建构。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着提出以下两个层次的认识标准,力图解决以往在学生观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层次,人性假设。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对人性的不同假设会导致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同样,对学生天
养成教育的提法由来已久,且一直倍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学科发展的日臻完善,在养成教育中,理论界围绕“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中心思想,展开了多学科探讨,侧重了不同的培养重点。然而,青少年成长的过程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这一切关系的和谐发展对青少年的世界具有构成性意义。因此,在多学科的研究中应该贯穿能够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或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    一、养成教育是对人文精神的体悟和践行 
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现代化文明形态。中国梦指引着中国实现富国强民目标的方向,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对中国在推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当前中国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陶先生的话道出了在现代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学科之一,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相应
一、语言障碍  语言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机构条理而构成的符号体系。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因而语言是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但语言又是极为复杂的,由于语言原因而引起的沟通障碍随处可见。下面从三方面分析常见的语言障碍。  1.语系。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地域分布、种族传统等复杂因素,地球上的语言首先划分为若干语系,如印欧语系、汉藏语系
依据黔西南滥木厂铊(汞)矿床地质特征,在对与矿化有关的植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为例对其进行了地质植物法填图。按120×
探讨了基于Internet的电子征收系统及系统存在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对电子征收工作流程的分析和目前较为实用的各种安全性方法的讨论,给出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