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折价与长期表现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z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针对中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公司的股票的短期折价现象和长期表现进行考察。在用数据表明IPO折价现象确实存在后,我们发现影响IPO折价的显著因素有签署招股书、正式发行日期之间的差值(正相关关系)和发行的股票交易所所在地。长期来看,首次公开发行公司的销售增长表现不及同行业其它公司,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逐渐缩小。
  关键词:IPO;中国A股;折价;长期表现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12.2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2-55-03
  
   一、研究背景:
   IPO折价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方的资本市场中,尤以中国A股市场为甚。所谓IPO折价,一般是指新股上市发行之后,二级市场的首日交易价格大于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该现象对于发行新股的公司来说,会产生短期内的巨大收益(即初始回报很高)。在有效市场假说下,不应该存在显著的折价现象。但是事实上,IPO的折价现象在中国市场非常明显。一些研究表明,1993-1998年间,A股市场的首日回报率高于178%。部分国内外学者将如此明显的折价现象归因于中国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信号效应,但仍缺乏很好的实证研究来验证这些理论的有效性。
   在此,我们应该首先明确中国股票市场的特征。中国股票市场的建立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体制等问题,到目前为止市场仍不健全。在中国市场一共有五种股票,只有A股和B股能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进行交易。另外,由于首日公开发行的配额限制,IPO的供求不平衡,加上估值方法的不成熟,以及股票分配的博彩性质,造成了中国股票市场具有大量的投机倾向,这些事实或许可以作为IPO首日折价幅度显著的部分原因。另一方面,IPO首日折价的事实又可以作为该种股票长期表现趋于下降的原因。
   IPO股票的长期表现是本研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广泛的事实表明:在新股发行之后的3-5年时间里,IPO股票整体上的收益率明显低于基准组合。从风险-收益角度来讲,IPO公司的投资者承担了更多风险,应该比非IPO公司的投资者获得更大收益;而长期表现不好的事实可以被投资者非理性以及随着时间推移信息不对称趋于下降所解释。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旨在讨论IPO折价的影响因素。首先利用CCER中国首次公开发行公司自1991到2008年的数据,得出IPO首日折价的幅度,再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即本次计量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最后加入适当的控制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来讨论影响因素的显著性。
   研究的第二部分着重于IPO公司的长期表现。我们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1)IPO公司与非IPO公司市场收益率的比较;(2)IPO公司与非IPO公司经营状况比较。在研究第一个方面时,由于研究结果对于基础公司的选择十分敏感,采用“特征匹配”的办法,从规模(以市值为指示变量)、账面市值比以及两因素合并这三个角度进行匹配,力求得到全面的分析结果。对于第二个方面,我们主要观察IPO上市1年前到上市3年的时间内,IPO公司与同行业公司相比的各项财务报表数据的表现情况。
   三、研究过程和结果分析
   首先,我们从CCER数据库提取1993到2008年中国A股IPO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在提取样本之后,我们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选取与本次研究有关的变量,最终得到823个样本,仅限于A股市场。由于数据本身有股票回报率(return)这一变量,此处我们直接采用之,计算平均值以后,得到结果如表1。
   从表1中可以发现,从1993到2008年一共15年的时间里, IPO公司股票的首日回报率几乎均为负值,尤其是1998年之前和2006年之后,年均首日回报率达到-50%以上。这说明IPO折价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十分明显。从而说明本次研究有其意义,更引起我们研究IPO首日折价影响因素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选取被认为很有可能影响IPO折价的如下因素,括号内为计量模型中的变量名称: 签署招股说明书的日期和IPO日期之差(Lday),发行数量(Lnum),非流通股占所有发行股票的百分比(Percent),发行价格(Issp),公司自成立至上市年限(Age),求出各个变量从1993到2008年之间每年的平均值和中位数,用以下一步的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Lday从1993到2008年的平均值和中位数都经历了显著下降,说明我国的IPO市场成熟度上升,效率增加。另一方面,IPO股票的发行数量Lnum则发生了显著的增加,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到IPO这一活动中。而对于非流通股票所占的比例,由于某些原因在一些年分中数据不可得。由可得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在导出IPO折价的影响因素之前, 我们除了表2中的解释变量,要加入一些控制变量,如交易所地点(变量名称为Exch,如果是上海则为1,深圳则为2),市场回报率。利用软件进行回归的结果如表3。
   在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市场回报率和发行价格,其他变量的参数显著异于零,说明它们对于IPO折价的现象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
   四、市场收益率的比较
   到此,我们已经得出IPO短期内折价的现象,那么在长期来看,IPO股票的市场收益率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回落?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问题是IPO股票与基准股票相比较,在长期来看的回报率的变化情况。
   由于回报率对所选择的基准股票十分敏感,在这里如何选择基准股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在这里采用“特征匹配”的方法,首先是规模匹配。考虑到中国IPO市场的历史比较短,在这里我们采用比IPO公司上市早至少2年以上,且市值与IPO公司最接近的上市公司作为基准。在SAS实现过程中,先选取1993到2005年的IPO公司,然后与原数据集中所有1991到2008年的样本进行合并,计算交易日期与上市日期之差,小于24个月的样本删除,从而得出与每一个IPO公司匹配的上市公司。再利用排序功能选出绝对差额最小的公司,即为规模匹配基准公司。账面市值比的匹配与规模匹配方法相似,只是将比较的标杆换为计算出来的账面市值比数据。第三步,综合考虑规模匹配和账面市值比匹配。
   长期来看,IPO公司的累计收益率从负(即为折价所体现)到正,相对财富比例接近于1,因此长期看来,IPO公司的收益率与基准公司的收益率没有明显的不同,不能说明长期来看IPO公司的市场表现不如基准公司。总的看来,四者差异不大。IPO公司在三年中有一段时间的表现比基准公司甚至要好。
   五、研究总结
   本次研究以时间为依据,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IPO公司的表现。第一部分验证了国内1993到2008年IPO公司的短期折价现象确实存在,对几个可能的IPO折价影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结果发现:公司从签署招股协议书到正式公开发行之间的日期差对于IPO折价有显著影响。我(下转98页)(上接56页)们可以把这个现象解释为公众对新信息的消化处理对于非理性投资的中和影响。非流通股比例虽然对于IPO折价有负面形象,但是显著性不高。同样,公司从成立到上市之间的年限对于IPO折价有经济上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第二部分采用了上市公司从1991到200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 从市场收益率和财务状况两个角度比较了IPO公司与非IPO公司长期绩效的差异,利用“特征匹配”的办法比较了IPO公司与规模匹配、账面市值比匹配、规模和账面市值比匹配公司的累计收益率差异,可以看出,IPO公司与非IPO公司的财富比例接近于1,说明差异存在但不显著。而IPO公司的累计收益从负到正,逐步增加,也符合了我们之前“过度反应——回落至正常反应”的预期。
   本次研究总体上与以往文献结论基本相符,但是在小的方面有不显著或者不一致之处,可能是由于数据的处理方法不同而导致的,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1] 杜莘、宋逢明.中国A股市场出师回报率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1,(04).
  [2] 韩德宗、陈静.中国IPO定价偏低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1,(04).
  [3] Loughran,T. and Ritter,R.“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nternational Insights”,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Vol.2 Issue 2-3, May 1994: Page 165-199.
  [4] Rock, K.“Why New Issues are Underpric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15 Issue 1-2 Jan-Feb 1986: Page 187-212.
  [4] Su,D. and Fleisher, B.M.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Underpricing in Chinese IPOs”,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Vol.7 Issue 2, May 1999: Page 173-202.
  [5] Teoh,W.H., Welch,I. and Wong, T.J. “Earning Management and the Long-run Market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Dec. 1998, Vol. 53, Issue 6: page 1935-1974.
  [6] 王俊.当代全球IPO折价现象以及理论综述[J].证券市场导报,2001,(10).
  
其他文献
2001年年初,大连市工商局局长李德和在全系统提出“内强卫士素质,外树红盾形象,全面建设服务型工商”的新思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们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努力找;隹工商执法与服务经济的结合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服务型工商”这一工商工作新思路巳在大连工商系统全体干部心中深深扎根,“服务型工商”的一系列举措在大连市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  截止今年1-9月份统计数字显示,全局共立案查处各类经
期刊
经过10多年的;隹备之后,2002年1月1日,12个欧洲国家永远放弃使用各自的本国货币,而代之以一种共同的货币——欧元。几天之内140亿欧元纸币和500亿欧元硬币将替换数量相当的各国原有纸币和硬币,受影响的人口达三亿之众,其动作规模在世界金融史上是空前未有的。  最先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是:比利时、德国、希腊、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其余三个欧盟国家丹麦、
期刊
曲靖市种植烤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就开始种植土烟。到了1943年,美国烤烟被引入曲靖。曲靖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特别适宜于烤烟生长,使烤烟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曲靖的烤烟种植生产蓬勃发展,全市122个乡(镇)均有烤烟分布,在110万农户中,种植烤烟的占60%,年烤烟收购量高达580多万担,占全省烤烟总量的仍左右,占全国烤烟总量的y10左右,现以成为全国著名的烤
期刊
摘要:地方政府通过组建政府融资平台来获得城市建设和改造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了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如何满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促进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健康发展,已成为改革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T县人民政府“试水”市政债券,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债券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市政债券;政府融资平台;融资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do
期刊
iphone的单反镜头   有了这个iphone的单反镜头配件,再也不需要花那么多钱去买单反相机了。用你的iphone配上这个单反镜头,长焦、手动变焦、微距、镜深都有了,甚至还有两个孔让你绑带子,可以把它像其它单反相机一样挂在胸前,让你也成为新一代的潮人!    蜡烛or烟灰缸  漂亮的“vizio”既是蜡烛,又是烟灰缸,随着环绕的烛芯一圈圈的燃烧,中间自然会集聚融化了的蜡  液,这正好可以用来盛
期刊
从首钢到北汽,从政府官员到企业高管,从“拼命三郎”到“铁血老总”,徐和谊这位坚韧刚毅的汉子,在每一个岗位上都留下深深的“徐式烙印”。 1982年,25岁的徐和谊从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改名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如愿进入了让人羡慕的首钢集团工作。上世纪80年代的首钢充满了火一样炽热的活力,销售业绩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曾在中国工业史册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像男人一样去炼铁。”徐和谊在首钢一
期刊
摘 要: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汇率改革中将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1%,并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在汇率改革后的几个月内,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只是在很小的区间内浮动,升值幅度较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2007年开始攀升,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制造业出口形势更加严峻。本文以浙江为例,分析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浙江省外向型制造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
期刊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优势,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最具原始创新潜力,既在维护和增进群众健康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又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吉林省发展中医药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吉林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中医药研发基础雄厚、拥有大批中医药人才……    吉林省是全国第一个成立中医药工作厅
期刊
摘 要:中国区域文化的不同发展状况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差异化。为了改变这一不良状况,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文化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12.0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
期刊
摘 要: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制度。在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村土地不能自由流转,这不仅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村经济发展。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改革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必要性,研究允许农村土地自由流转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土地流转  中图分类号: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