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不少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论述。当前,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再提民族精神对提高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习近平;民族精神;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一、习近平关于民族精神的论述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民族精神的维系。任何民族的精神都与其他民族不同。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曾指出“还必须注意到结合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精神形态上的特点。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关于民族精神的论述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民族精神的体现。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二、习近平关于民族精神论述的主要特点
1.鲜明的时代印记
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主要是指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并与某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每一民族都需要积极主动地对所处时代的民族精神进行扬弃,简言之,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精神能够适应新的时代的发展特点,把握新的时代的发展规律,完成其与新的时代精神的有效衔接,从而上升成为一种新的民族精神。在今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
2.强烈的民族意识
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主要是指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是人们对本民族属性的自我认识,对本民族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历史传统和现实经济生活的认识和反映,含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民族自强等意识观念。简单来说,是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及其文化的自我认同、自我归属感。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气质的意志品格和品质,即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存在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前提。
3.必要的传统继承
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历史传承性。民族精神即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长期历史选择的结果,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紧紧相连,是民族的文化传统不断积淀和升华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从事创造。文化精神的创造亦是如此。近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批判地继承了古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当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又是对以往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内容的批判继承。
三、习近平关于民族精神的论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014年五月四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7]当下,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国仍面临着来自外部国际环境的巨大挑战和威胁,尤其是国外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在此情势下,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能否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爱好和平统一的信念,勤劳勇敢的品质等中华民族精神,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
1.加强教师对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
要将民族精神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与理解,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民族精神的研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高校要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觉深入地学习与研究民族精神教育。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主动地学习与研究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及自我提高。其次,高校要改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方式,提高民族精神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力度,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究富有新意的民族精神教育方法,要善于寻找巧妙的切入点,把民族精神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方式,让大学生在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品质的培养与意志的锤炼。 2.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大学生有足够的能力把内在的动力外化为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体自身的能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将其尽最大可能融入进去,充分发挥其作用。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功成才。因此,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环境下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习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大学生学习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励他们的斗志,振奋他们的精神,凝聚他们的力量。
3.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校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专业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与阵地。要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与传承民族精神,就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中华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相结合,把中华民族精神融入到课堂教育中。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运用有关民族精神的热点问题与焦点问题开展教育,融入优秀的榜样人物,灵活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兴趣。此外,将民族精神作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有关民族精神教育的讲座、活动以及选修课程,让大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与自我修养。
4.营造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校园氛围
高校作为育人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优越性,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各类校园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校园氛围作为一种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学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氛围是隐性教育课堂,要将民族精神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校园文化氛围的隐性教育功能。营造具有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的成长与成熟过程沐浴在民族精神氛围中,时时刻刻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的熏陶与鼓舞,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例如,要充分利用好一年一度的“五四”、“一二·九”、“十一”等纪念日,以各种主题纪念活动为契机,用民族精神鼓舞青年学生的斗志。此外,高校也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宣传与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学习与关注民族精神。
21世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要将弘扬民族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
[2]同上,40页.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3):2.
[4]许征帆.马克思主义辞典[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335.
[5]周中之,石书臣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1.
[6]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2.
[7]同[1],172页.
作者简介:
刘昕(1992~)女,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研究。
关键词:习近平;民族精神;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一、习近平关于民族精神的论述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民族精神的维系。任何民族的精神都与其他民族不同。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曾指出“还必须注意到结合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精神形态上的特点。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关于民族精神的论述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民族精神的体现。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二、习近平关于民族精神论述的主要特点
1.鲜明的时代印记
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主要是指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并与某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每一民族都需要积极主动地对所处时代的民族精神进行扬弃,简言之,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精神能够适应新的时代的发展特点,把握新的时代的发展规律,完成其与新的时代精神的有效衔接,从而上升成为一种新的民族精神。在今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
2.强烈的民族意识
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主要是指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是人们对本民族属性的自我认识,对本民族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历史传统和现实经济生活的认识和反映,含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民族自强等意识观念。简单来说,是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及其文化的自我认同、自我归属感。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气质的意志品格和品质,即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存在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前提。
3.必要的传统继承
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历史传承性。民族精神即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长期历史选择的结果,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紧紧相连,是民族的文化传统不断积淀和升华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从事创造。文化精神的创造亦是如此。近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批判地继承了古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当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又是对以往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内容的批判继承。
三、习近平关于民族精神的论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014年五月四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7]当下,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国仍面临着来自外部国际环境的巨大挑战和威胁,尤其是国外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在此情势下,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能否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爱好和平统一的信念,勤劳勇敢的品质等中华民族精神,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
1.加强教师对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
要将民族精神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与理解,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民族精神的研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高校要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觉深入地学习与研究民族精神教育。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主动地学习与研究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及自我提高。其次,高校要改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方式,提高民族精神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力度,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究富有新意的民族精神教育方法,要善于寻找巧妙的切入点,把民族精神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方式,让大学生在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品质的培养与意志的锤炼。 2.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大学生有足够的能力把内在的动力外化为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体自身的能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将其尽最大可能融入进去,充分发挥其作用。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功成才。因此,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环境下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习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大学生学习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励他们的斗志,振奋他们的精神,凝聚他们的力量。
3.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校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专业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与阵地。要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与传承民族精神,就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中华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相结合,把中华民族精神融入到课堂教育中。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运用有关民族精神的热点问题与焦点问题开展教育,融入优秀的榜样人物,灵活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兴趣。此外,将民族精神作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有关民族精神教育的讲座、活动以及选修课程,让大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与自我修养。
4.营造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校园氛围
高校作为育人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优越性,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各类校园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校园氛围作为一种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学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氛围是隐性教育课堂,要将民族精神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校园文化氛围的隐性教育功能。营造具有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的成长与成熟过程沐浴在民族精神氛围中,时时刻刻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的熏陶与鼓舞,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例如,要充分利用好一年一度的“五四”、“一二·九”、“十一”等纪念日,以各种主题纪念活动为契机,用民族精神鼓舞青年学生的斗志。此外,高校也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宣传与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学习与关注民族精神。
21世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要将弘扬民族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
[2]同上,40页.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3):2.
[4]许征帆.马克思主义辞典[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335.
[5]周中之,石书臣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1.
[6]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2.
[7]同[1],172页.
作者简介:
刘昕(1992~)女,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