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嘉莉妹妹》中自然主义之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ya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奥多·德莱赛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嘉莉妹妹》从自然主义角度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社会进行了诠释和考察。本文从小说中自然主义描写出发,还原人性的欲望本能,剖析环境对人性的决定作用,进而发现《嘉莉妹妹》蕴含的自然主义之美。
  关键词:德莱赛;《嘉莉妹妹》;自然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一、自然主义
  法国小说家左拉在1880年出版的《实验小说论》中首次提出了“自然主义”概念。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左拉认为社会由人构成,人由遗传基因构成,因此人的大脑和社会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定律支配。
  十九世纪末,美国文坛盛极一时的浪漫主义日渐衰落,让位于豪威尔斯式温文尔雅的现实主义。然而,90年代以诺里斯,克莱恩,和德莱赛为代表的年轻作家又把美国文学引向了自然主义道路。在自然主义影响下,这些作家开始直接描写过去被现实主义绅士传统所掩盖的生活。他们大胆地描写遗传的,生物的和社会的生活条件,赤裸地暴露隐藏在意识和潜意识背后的人类本能。这时,以入世为特征的现实主义和注重人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自然主义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二、《嘉莉妹妹》与自然主义
  1900年,《嘉莉妹妹》出版,德莱赛把一个典型的自然主义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纯朴的乡村姑娘嘉莉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家乡,来到芝加哥投奔姐姐。然而,繁华的都市带给她的并非想象中的“美国梦”。在芝加哥,嘉莉体会到了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姐夫汉生的冷漠更是让这个初来乍到的农村姑娘感受到了社会的敌意。营销员杜洛埃和富有的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的出现让嘉莉改变了她最初要靠劳动谋生的单纯想法,转而信奉“金钱至上”的物质主义。赫斯特伍德的日渐窘迫让嘉莉离开了他,继续追求自己奢华的“美国梦”。然而,当她最终“功成名就”,感受到的只有难以名状的孤单落寞,而赫斯特伍德也最终沦为乞丐惨死街头。
  嘉莉最终实现的也许只是个已经扭曲的“美国梦”,她代表了很多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追“梦”的人们。但是面对客观世界强大的异己力量,她们不得不违背普遍认同的道德准则以求生存,这就是自然主义带给我们的残酷现实。
  三、人性的欲望本能
  受达尔文和左拉的影响,德莱赛在《嘉莉妹妹》中对人性的本能欲望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描写。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由欲望编织的大网中,彼此之间也由欲望相互牵绊着。嘉莉起初并没有太大野心,她只想来芝加哥见世面,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在领略了上流社会的风光之后,她内心积存已久的物质欲望被激活了,极其想要成为“名利场”中的一员。她渴望着橱窗里华丽的商品,想游走于纽约的上流社会中,成为社交界的宠儿。在达成最初的欲望之后,嘉莉又“锲而不舍”地朝着下一个欲望进发。这种无止境的物质欲望赋予了她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小说中不单嘉莉是受欲望驱使的个体,其他人物也无不体现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浮躁和虚荣,暴露出人性对追求物质生活的本能。杜洛埃在追求嘉莉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在将嘉莉追到手之后,他像炫耀财富一样向朋友炫耀嘉莉对自己的依恋,从而得到了欲望满足。赫斯特伍德同样如此,他对嘉莉的爱纠缠着说不清的欲望以至于看不清到底有几分真心。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的欲望,最终使自己走入了落魄自杀的悲惨结局。
  四、环境决定人性
  生活的环境会改变一个人,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小说中的主人公嘉莉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事物也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和看法。在乡下,她就是个单纯的女孩,憧憬着“美国梦”。在遭到姐夫的歧视,目睹了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之后,她决定去寻找更舒适的环境。对于感情,嘉莉离开杜洛埃,跟随赫斯特伍德,既是爱上后者的人,又是爱上后者所能提供的物质环境。同样,嘉莉最后抛弃了赫斯特伍德,不仅是因为他已经无法提供给嘉莉想要的生活,也是因为年过半百的赫斯特伍德已经失去了在芝加哥时的往日风光。最终在这些环境的影响下,嘉莉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在追求金钱和物质生活中的胜利者。
  嘉莉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着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既是出于自己的欲望本能,也是受社会法则的支配。在环境的变化中,嘉莉一直走在她所想走的路上,成为她所想成为的人。其实,嘉莉就是这个现实社会最现实的产物。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中更好地生活下去。经历过了苦难生活,她尽其所能地脱离当下窘迫的生活,哪怕是采取不容于伦理道德的方式也在所不惜。尽管如此,读者往往很难去评判嘉莉妹妹的成功是对是错。生活中人们往往迫于社会竞争压力,被裹挟着“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值得追求的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质,还有精神层面的满足。
  五、结语
  作为具有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家,德莱赛坚持以客观的真实性为基准进行创作,对细节性的描写有着严格的要求,并通过这些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其风格虽然具有讽刺意味,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正地打动人心,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当人完全抛弃世俗的价值观,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放弃了寻常意义上的幸福和舒适的生活。当要对传统观念做出妥协,通过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获得赞许时,可能放弃了自己追求已久的自由。也许这就是自然主义之美吧,那种不完美的完美。
  参考文献:
  [1]牟英.《嘉莉妹妹》—— 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四期).
  [2][美] 西奥多·德莱赛.《嘉莉妹妹》[M].裘柱常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3]刘世昂,董金权.解析《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文学[J].科教文汇,2011(4)82-85.
其他文献
摘 要:《马可·波罗游记》叙述的历史是多线条的,非中心化的、复数的。在小说中各个阶层,各个等级中,人物关系无时无刻都处于种种权力关系中。权力一词,意蕴丰富。它是一个与自由、利益、规则、正当等价值密切联系的概念,同时也是欲望的转化物,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主观表达,权力动机是产生其相应行为的主观因素。权力和利弊很多时候成为历史阐释的话柄,并且在文本中充当着叙事动力的角色。“新历史主义处理的是过去社会的权
摘 要: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的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却寓意丰富。本文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文本的人物关系,探索隐藏在表面的人物关系之下的复杂内涵。  关键词:符号矩阵;《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一、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  格雷马斯是法国著名结构主义符号学家,其
为了避免在超光滑加工过程中破坏光学元件的原有面形,同时保证整个表面粗糙度的均匀一致,研究了超光滑加工过程中的磨头控制技术。首先分析了超光滑加工机床的结构形式及超光
《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重要作品。作者通过对身处异国的一对夫妻感情生活的描写,揭示了现代人不满现实、向往个人自由的精神状态。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
摘 要:本文旨在讨论《呼啸山庄》的悲剧冲突。通过对小说悲剧元素和悲剧气氛的分析,就《呼啸山庄》叙事文本当中悲剧冲突的实质以及最终的和解作出论述。文本中悲剧冲突的实质是由于男女主人公因追求自己的伦理理想而站在片面的立场形成的种种分裂与对抗;而悲剧冲突的和解则是男女主人公最终在人格上的自我弥补和调整。  关键词:《呼啸山庄》;悲剧冲突;和解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幸田文与向天邦子二人均作为女性散文作家蜚声日本文坛。而“物”在两人的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幸田文的作品《碎片》、《头发》、《雏鸟》等作品中,通过“物”表现了“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互相理解的不可能性”;而向田邦子在她的《孩子们的夜》、《老鼠焰火》、《鸡蛋与我》、《邻家的神》中,通过“物”表现了“爱”、“人与人的联系”、“时光流逝”、“幽默感”等。此外,不仅此二人的作品,从古到今大量作品中
摘 要: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作为身兼二职的学者型作家,他总是试图在小说中反映学术界的各种现象。在他的《小世界》中,解构主义学者莫里斯·扎普教授做了一篇关于解构主义的演讲,在这一演讲的核心思想是“语言是一种代码,但每一次解码就是另一次编码”。莫里斯·扎普发言的“编码—解码—编码”结构,在后文珀斯的追寻过程中还有所体现。本文旨在揭示珀斯追寻安杰莉卡这一过程的解构性特征。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