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科学诱发学生的习作情感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生活面狭窄,见识不多,在考试、评比的压力下,根本无暇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同时他们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不仔细,思考不深入,缺少生活的积累,作文思想贫乏,往往缺少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情感性的特征,做到教学过程情感化,更好地诱发学生的习作情感,让学生钟情于练笔,融情于文字,抒情于纸上。语文老师要重视命题趣味,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要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要引入下水作文,沟通学生的写作情感。要加强作文评改,深化学生的写作情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 科学 诱发 学生 习作情感
  情感是生活的积淀,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情感更是学生作文的驱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学生才能在激情满怀中写出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只有充满情感的文章才可能感人、动人、服人,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赞许。语文教学正呼唤情感的回归,小学作文教学更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情感性的特征,做到教学过程情感化,更好地诱发学生的习作情感,让学生钟情于练笔,融情于文字,抒情于纸上。
  一、重视命题趣味,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乱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就会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因此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其在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开拓学生思路,令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富有情趣的命趣,能使学生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引起创作激情。三是动情性。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命题时要注重灵活性,可采用"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我们还可以把作文命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质上也是让学生自定写作方法,畅所欲言。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命题竞赛",看谁的题同让人一看就喜欢,一见就想写,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
  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喧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等,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作文课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比赛游戏、参观访问、实验游览,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喧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我们不仅要引导,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思维,更要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
  三、引入下水作文,沟通学生的写作情感。
  教师"下水",可以亲自探知"水"的温度、深浅,获得第一手材料,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指导起学生来就有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点学生作文能切中要害,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心服口服。教师的范文往往又比其它外界的各种范文亲切有效得多。学生觉得教师的文章,"离得近,看得准、学得快"。
  教师"下水",跟学生同写一篇作文,对教师来说,是一种特殊的作文备课。利坐来说,则能尝甜品苦,试浅探深。使学生放开手脚实践,并知道作文是无止境的,也能探到写作的规律。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有一种创新的认识,学生在作文的同时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四、加强作文评改,深化学生的写作情感。
  作文批改首先要及时,以满足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其二,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恰当的评语既能使学先明确方向,逐步找忧到作文门径,又能通过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其三,褒贬适度,注重鼓励性",表扬和激励是激发人进取的一大教育法宝。作文评改要让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从不吝啬表扬,而且会较宽容地对待他们的"偶然错误",但对那些不会作文的学生,哪怕他的作文语句根本不通,又毫无条理,我们也要从他的字里行间去发掘出点点滴滴的可取之处,一字、一词、一句地进行鼓励,激发兴趣,树立信心,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其四,评语要有亲切感。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读着仿佛觉得老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怀着愉快的心情,乐于动脑想,认真动手改。
  在评改形式上,变"一人读一人评,优劣褒贬一人定",为"个个读者觅佳篇,篇篇作者有知音"。利用儿童善于模仿、进取心强的特点,学生在互相传阅过程,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肯定他人的好文采、好构思、好品行、好习惯,互赞互学,互促共进。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因素有效地运转,打开写作思路,以情融情,方能情至石开,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使整个作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这是因为,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莘莘学子,如果他的大脑思维离开了敏捷、灵活、深刻、创造、批判,而是迟钝、呆板、肤浅、因循、保守的。那么何谈他已具备了能经受世纪风雨洗礼,能为“四化”再创辉煌的优良素质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
期刊
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学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正是和艺术再现世界相对应的,即熟悉,亲切,又陌生新鲜的心灵体现。我们应该要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觉到这种美的力量。一个朦胧中的少女有着自己的梦想,这与中学生多梦的性格是如此的接近,这种心灵的沟通和激发,如电流通过全身,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忽然间犹如脱胎换骨,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觉的接受了罗丹的高尚艺术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在实行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师功课的难题。我们需要成绩,但不能以损害学生的身心,剥夺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代价;我们需要趣味,但不能偏离文本来一味地讨好学生;那样的课堂只能徒有热闹的外表,而无实质性的收获。我们当然要尊重学生,因为只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效并高效的课堂。周博士说:"莫让课堂止于安静。" 课堂气氛活跃与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有必要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要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指导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的几分钟内使小学生的思维活路起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学生
期刊
【摘 要】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有了乐音,生活才甜美,音乐课堂就应是最美的课堂,所以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动听的乐曲会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情绪,并能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孩子对音乐的想象力。  【关键词】信心激趣 爱心鼓励 用心启迪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
期刊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是,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喜欢音乐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我想:在学习中能享受到乐趣,学习必然是一种快乐;当学习是一种快乐时,学习必然是一种享受。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成功的秘诀是培养兴趣,要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从培养学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音乐教育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央和地方对音乐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但是钢琴的普及在农村中小学中还有一定的困难,电子琴却得到了逐渐的普及,怎样把有限的电子琴用进音乐课堂里去,使之能够更好的为音乐教育服务,提高课堂效率摆在了各位音乐教师的面前。我认为,农村音乐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教师本人应加强弹奏练习掌握和提高自己的基本演奏技巧。但是音乐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知识和一定的演奏技能,而且还必须
期刊
语文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忽略了这种特殊性。笔者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把握住语文教育的特殊性,善于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差异化的语文教学,语文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对语文思想意义的领会,更是因人而异。就学生个体而言,对语言教育的领会,也是不一致的。民间早就有“一娘生九子,九子九个样”的俗语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最大的改变是不再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而是从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并且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调整。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和图形合而为一,学
期刊
语言是人类须臾不能离开的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现代社会要求人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而且要有善辩的口才。多才而善辩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语言交际不仅用以交流思想,而且还是体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媒介。  现代语文教学理论认为:变过去单纯传授语文知识为着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质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对中小学生来说,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应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