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课堂指的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得学生进行积极而主动的思考,并且在课堂学习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并力求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有效性、深刻性与整体性等。
1 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存在的障碍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激发出来,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调动,最终结果是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种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2 忽视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主要表现在:①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教师只是教授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②受到升学以及分数的压力,往往为了追求高的分数而不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③诵读在语文的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教师往往忽视诵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1.3 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小学生还处于发展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不是很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课或是单纯地记笔记,这种做法使学生很难融入老师教授的内容中,被动的听课方式使得学生不能积极地回答或思考教师的提问,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 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策略
2.1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2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3 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2.3.1 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 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2.3.3 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2.3.4 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2.4 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5 以趣结尾,余音缭绕。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1 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存在的障碍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激发出来,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调动,最终结果是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种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2 忽视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主要表现在:①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教师只是教授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②受到升学以及分数的压力,往往为了追求高的分数而不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③诵读在语文的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教师往往忽视诵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1.3 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小学生还处于发展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不是很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课或是单纯地记笔记,这种做法使学生很难融入老师教授的内容中,被动的听课方式使得学生不能积极地回答或思考教师的提问,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 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策略
2.1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2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3 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2.3.1 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 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2.3.3 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2.3.4 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2.4 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5 以趣结尾,余音缭绕。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