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显著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思想观念,并且采用新型的教学法,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应用创新性思想梳理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分析。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重难点进行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内涵分析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并且要重点对基础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牢固。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先组织学生做一些基础题复习旧知识,为本课教学工作做铺垫。在高中数学探究题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变式习题的训练活动,鼓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体验问题情景,及其学生讨论问题的意识。在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明确学习任务。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前期准备工作,认真设计课程教育计划,使其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并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学习者的特点选择符合其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重视交流环节的建设工作,在课程教育活动中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开展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问题,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最终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 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 重视基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并且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重点要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目标任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去。在高中教学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可以安排学生做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相关习题。已知:sinα cosα=15,且0<α<π,求tanα的值。三角函数的答案一般只有一个,我们可以利用sinα和cosα之间的关系,即sinα cosα<1,0<α<π,得出α只能在π2,π,且sin2α cos2α=1所以cosα=-35,sinα=45,我们便可以求出最终tanα的值。
这道题的解答重点是要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接受数形结合训练的意识,考查学生对于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相关知识的了解。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新颖的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具体包括,采用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由一个已知条件推导出多个未知条件。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变式的相关训练。
(二) 组织变式训练,提升数学推导能力
在课程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变式问题的探究。原题:若loga34<1(a>0,且 a≠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解题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可以对问题进行变式处理,让学生适应不同的解题情景,在变式训练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活性。
变式:若log2a1 a21 a<0,求a的取值范围。引导学生从两个情景进行分类讨论,当2a>1,即a>12时,假设 log2a1 a21 a<0成立,以及当1>2a>0,即0 (三) 注重学生观察力培养,提高学生发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十分重要,其不仅对审题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作用,也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提供良好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发现数学问题线索的同时,运用创新的解题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特别是高中的数学问题,由于问题复杂,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并积极运用数学思维,对相关问题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分析,从而掌握学生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性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选用“一题多解”的数学例题进行教学,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发现数学例题中的相关解题思路及数学方法。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对例题的观察和探究中,进行适当的观察与合理的分析,并通过良好的解题思维记录,帮助学生理清数学例题解题中的各种细节思路。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对于几何图形的教学中,这种方法效果尤其显著。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技术手段,能够极大的简化很多图形圖案,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更加轻松的发现解题线索,培养其数学思维。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举一反三的应用。让学生通过例题教学的观察,进行自我的观察和探索,寻找更多一题多解的解题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空间四边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图形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并通过积极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图形的各元素位置关系,从而为进行解题探索和一题多解的思考,打下良好的准备基础。
(四) 鼓励学生积极推理,培养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阅卷判题的方法是按照“有效步骤”来给分。分类讨论解题法是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思想方法,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有助于发掘习题中的数学思维与深层内涵,在解题过程中对可能的答案进行分类讨论,从而在系统性较强的探究活动中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解题过程关键要素无遗漏。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推理,分析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善用数学定理和关系式来解决问题。推行问题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计算“京珠高速”某一段的坡度角和弯道角度,既能够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数学教学原理,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在桥梁的架设过程中,桥身的直线部分相当于数轴中的x轴,桥梁的中心承重拉索相当于是数轴中的y轴,通过多个未知条件的等式关系,可以计算出在桥梁建筑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参数设定标准。在高中数学解题活动中,学生需要对每个问题逐一进行研究,使问题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得到各种结论,这就是对问题的综合性讨论。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解到某一步之后,发现问题的答案不具备唯一性,而是通向多条“路”。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进行解题,学生应该对所有可能的路线进行逐一探讨,并且快速找到能够走通的道路。
三、 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应用鼓励型的教学模式,及时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思路,教师及时地予以肯定。应该形成一种反馈迅速的良性教学氛围,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应用创新思维想问题,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一种积极讨论的状态,培养学生活力型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保证问题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对新课标下高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258.
[2]唐权.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166.
[3]唐述龙.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反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168.
关键词:高中数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内涵分析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并且要重点对基础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牢固。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先组织学生做一些基础题复习旧知识,为本课教学工作做铺垫。在高中数学探究题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变式习题的训练活动,鼓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体验问题情景,及其学生讨论问题的意识。在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明确学习任务。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前期准备工作,认真设计课程教育计划,使其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并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学习者的特点选择符合其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重视交流环节的建设工作,在课程教育活动中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开展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问题,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最终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 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 重视基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并且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重点要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目标任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去。在高中教学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可以安排学生做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相关习题。已知:sinα cosα=15,且0<α<π,求tanα的值。三角函数的答案一般只有一个,我们可以利用sinα和cosα之间的关系,即sinα cosα<1,0<α<π,得出α只能在π2,π,且sin2α cos2α=1所以cosα=-35,sinα=45,我们便可以求出最终tanα的值。
这道题的解答重点是要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接受数形结合训练的意识,考查学生对于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相关知识的了解。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新颖的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具体包括,采用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由一个已知条件推导出多个未知条件。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变式的相关训练。
(二) 组织变式训练,提升数学推导能力
在课程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变式问题的探究。原题:若loga34<1(a>0,且 a≠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解题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可以对问题进行变式处理,让学生适应不同的解题情景,在变式训练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活性。
变式:若log2a1 a21 a<0,求a的取值范围。引导学生从两个情景进行分类讨论,当2a>1,即a>12时,假设 log2a1 a21 a<0成立,以及当1>2a>0,即0 (三) 注重学生观察力培养,提高学生发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十分重要,其不仅对审题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作用,也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提供良好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发现数学问题线索的同时,运用创新的解题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特别是高中的数学问题,由于问题复杂,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并积极运用数学思维,对相关问题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分析,从而掌握学生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性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选用“一题多解”的数学例题进行教学,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发现数学例题中的相关解题思路及数学方法。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对例题的观察和探究中,进行适当的观察与合理的分析,并通过良好的解题思维记录,帮助学生理清数学例题解题中的各种细节思路。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对于几何图形的教学中,这种方法效果尤其显著。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技术手段,能够极大的简化很多图形圖案,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更加轻松的发现解题线索,培养其数学思维。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举一反三的应用。让学生通过例题教学的观察,进行自我的观察和探索,寻找更多一题多解的解题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空间四边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图形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并通过积极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图形的各元素位置关系,从而为进行解题探索和一题多解的思考,打下良好的准备基础。
(四) 鼓励学生积极推理,培养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阅卷判题的方法是按照“有效步骤”来给分。分类讨论解题法是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思想方法,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有助于发掘习题中的数学思维与深层内涵,在解题过程中对可能的答案进行分类讨论,从而在系统性较强的探究活动中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解题过程关键要素无遗漏。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推理,分析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善用数学定理和关系式来解决问题。推行问题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计算“京珠高速”某一段的坡度角和弯道角度,既能够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数学教学原理,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在桥梁的架设过程中,桥身的直线部分相当于数轴中的x轴,桥梁的中心承重拉索相当于是数轴中的y轴,通过多个未知条件的等式关系,可以计算出在桥梁建筑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参数设定标准。在高中数学解题活动中,学生需要对每个问题逐一进行研究,使问题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得到各种结论,这就是对问题的综合性讨论。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解到某一步之后,发现问题的答案不具备唯一性,而是通向多条“路”。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进行解题,学生应该对所有可能的路线进行逐一探讨,并且快速找到能够走通的道路。
三、 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应用鼓励型的教学模式,及时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思路,教师及时地予以肯定。应该形成一种反馈迅速的良性教学氛围,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应用创新思维想问题,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一种积极讨论的状态,培养学生活力型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保证问题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对新课标下高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258.
[2]唐权.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166.
[3]唐述龙.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反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