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什么?《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36-02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长期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忽略了学生精神和情感的体验。当我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分解段落结构时,学生们又真正得到了什么呢?将优美的文字肢解得支离破碎,然后又冠以赏析理解的美名,语言的美感灰飞烟灭,学生的思维紧紧束缚,情感的闸门悄然锁上。这种只停留在文章浅表的理解,在文章边缘徘徊,将情感游离于文本的教学同样是失败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进行的,必须经过有效的强化才能得以充分开启。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发挥语言魅力,千方百计地拨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中,和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理解与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一、在活动的教学中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采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通畅的情感交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性是好玩的,是以活动为生命的。”实践也证明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若能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学语文,学生就会乐学、快学、多学。如《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具有极强的戏剧冲突,课文内容简洁易懂,故事生动有趣,文中角色性格鲜明,极富个性,非常适宜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先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揣摩“小稻秧、杂草、喷雾器”的动作和语言,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课文改为剧本,当堂进行排练表演,在亲生体验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潜力得到挖掘,创造力得到开发。
二、在指导入情入境的朗读中诱发学生的情感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的时候,对于究讨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解化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这里的“吟诵”即为美读。如《爱如茉莉》是一篇清新淡雅却又情意浓浓的散文。在作者的娓娓诉说中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生活画卷在我们面前渐渐展开。粗粗一读,那“平淡无奇”的话语似乎很难勾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但当我们细细品味,便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那簇茉莉花散发出“缕缕幽香”中。因为这一切的情,一切的爱都浸润在一個又一个不经意便会忽略的场景之中,在文中:“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看似随意的一笔,其实意蕴丰富,细细推敲,从中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首先,这个“哦”字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ó、ò、é),每个读音表达的意思和感情是不同的:哦(ó)叹词,“表示惊讶,有‘原来如此’的意思”;哦(ò)叹词,“表示逐渐醒悟”;哦(é)动词,“吟咏”的意思。联系语境,不难体会出在这句话中“哦”应读ò(课文中也标出),一个“哦”字写出了作者在历经父母亲互相关心、体贴的细微举动后,才逐渐领会母亲所说的真爱“就像茉莉吧”的真谛。可见,一个多音字读法的不同其表情达意也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就应当让学生关注这个“语言细节”,去辨析与品味。由此可见,美读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作品声韵节奏的感受,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获得审美体验。
三、在拓展的语境中推动助长学生的情感
阅读活动的体验,最重要的两种心智活动,即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在阅读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纵情地去勾画、涂抹各种艺术形象,完成对作品形象的再创造,从而获得联想和想象的审美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对起到“栋梁”之任的精要语段,引进相关的课外教学资料进行拓展,有意识地创设联想和想象的生发点,引导学生“彩绘装饰”,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与建构。
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现、音乐、多媒体课件等途径,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情境,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如教学《雨点》时,为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说:“春雨还给大自然带来那些变化?”欢快的旋律,优美的画面,以及教师充满鼓励性的语言,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春雨洒在树梢,染绿了柳芽。”有的说:“春雨飘在果园,点红了桃花。”有的说:“春雨落在田野,滋润了庄稼。”……一切如开闸洪水,奔涌而出,一系列美好的想法翩然而至。在美妙的想象中,学生不仅感受到春光的无限美好,还开通了创新思维的渠道。他们的每一个回答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水到渠成,学生当然学得轻松愉快。把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建立在学生想象的空间中,燃放了学生再创造的热情,学生在轻松愉悦里自然流露真情,又一次体验到了自然和生命的和谐之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情感是学习的发动机,教师应认识到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经调查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时时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创造课堂上生动活泼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焦虑情感,总有一天,孩子们会感受到,语文绝不是枯燥文字的堆积,而是明媚的阳光,五彩的云霞,灿烂的星空……走进这个世界,将会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36-02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长期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忽略了学生精神和情感的体验。当我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分解段落结构时,学生们又真正得到了什么呢?将优美的文字肢解得支离破碎,然后又冠以赏析理解的美名,语言的美感灰飞烟灭,学生的思维紧紧束缚,情感的闸门悄然锁上。这种只停留在文章浅表的理解,在文章边缘徘徊,将情感游离于文本的教学同样是失败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进行的,必须经过有效的强化才能得以充分开启。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发挥语言魅力,千方百计地拨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中,和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理解与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一、在活动的教学中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采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通畅的情感交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性是好玩的,是以活动为生命的。”实践也证明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若能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学语文,学生就会乐学、快学、多学。如《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具有极强的戏剧冲突,课文内容简洁易懂,故事生动有趣,文中角色性格鲜明,极富个性,非常适宜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先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揣摩“小稻秧、杂草、喷雾器”的动作和语言,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课文改为剧本,当堂进行排练表演,在亲生体验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潜力得到挖掘,创造力得到开发。
二、在指导入情入境的朗读中诱发学生的情感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的时候,对于究讨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解化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这里的“吟诵”即为美读。如《爱如茉莉》是一篇清新淡雅却又情意浓浓的散文。在作者的娓娓诉说中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生活画卷在我们面前渐渐展开。粗粗一读,那“平淡无奇”的话语似乎很难勾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但当我们细细品味,便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那簇茉莉花散发出“缕缕幽香”中。因为这一切的情,一切的爱都浸润在一個又一个不经意便会忽略的场景之中,在文中:“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看似随意的一笔,其实意蕴丰富,细细推敲,从中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首先,这个“哦”字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ó、ò、é),每个读音表达的意思和感情是不同的:哦(ó)叹词,“表示惊讶,有‘原来如此’的意思”;哦(ò)叹词,“表示逐渐醒悟”;哦(é)动词,“吟咏”的意思。联系语境,不难体会出在这句话中“哦”应读ò(课文中也标出),一个“哦”字写出了作者在历经父母亲互相关心、体贴的细微举动后,才逐渐领会母亲所说的真爱“就像茉莉吧”的真谛。可见,一个多音字读法的不同其表情达意也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就应当让学生关注这个“语言细节”,去辨析与品味。由此可见,美读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作品声韵节奏的感受,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获得审美体验。
三、在拓展的语境中推动助长学生的情感
阅读活动的体验,最重要的两种心智活动,即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在阅读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纵情地去勾画、涂抹各种艺术形象,完成对作品形象的再创造,从而获得联想和想象的审美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对起到“栋梁”之任的精要语段,引进相关的课外教学资料进行拓展,有意识地创设联想和想象的生发点,引导学生“彩绘装饰”,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与建构。
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现、音乐、多媒体课件等途径,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情境,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如教学《雨点》时,为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说:“春雨还给大自然带来那些变化?”欢快的旋律,优美的画面,以及教师充满鼓励性的语言,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春雨洒在树梢,染绿了柳芽。”有的说:“春雨飘在果园,点红了桃花。”有的说:“春雨落在田野,滋润了庄稼。”……一切如开闸洪水,奔涌而出,一系列美好的想法翩然而至。在美妙的想象中,学生不仅感受到春光的无限美好,还开通了创新思维的渠道。他们的每一个回答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水到渠成,学生当然学得轻松愉快。把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建立在学生想象的空间中,燃放了学生再创造的热情,学生在轻松愉悦里自然流露真情,又一次体验到了自然和生命的和谐之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情感是学习的发动机,教师应认识到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经调查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时时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创造课堂上生动活泼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焦虑情感,总有一天,孩子们会感受到,语文绝不是枯燥文字的堆积,而是明媚的阳光,五彩的云霞,灿烂的星空……走进这个世界,将会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