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思维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永恒课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也束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改革,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得不到更新。因此,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自身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吸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有创新精神,默守陈规的教学方法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要更新过时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把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上。 因此,教师要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开展创新尝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首先从备课入手。创新备课模式、抓住教材的重点,摒弃过去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备课形式,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学法研究上,注重学生的参与,体现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围绕教学重点,创设情景教学,带动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另外,作业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实践,教师应把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现在作业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加强学生思维训练,避免机械模仿。 二、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营造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平时应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爱学生,培养良好的亲情般的师生关系。才能在课堂上创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在教学中要营造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见解,宽容失误,欣赏其独特发现。其次要创设宽松、和谐、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数学教学中,要以提出问题、引导解决为主要手段,问题的创设既要新颖别致,又要富于启发性、挑战性和诱惑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而老师要通过问题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开阔眼界,启迪心智,使学生享有思维自由,产生对问题的求索欲望,激发其激情和灵感;问题的设制要有利于营造创新情境,答案可设计为开放型、多解多变型或错解型等,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动机,以保证学生获得较多的创新体验。 例如在一元二次议程的教学时,学校需要设计一个花坛,在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园地上开辟,并要使花坛的面积是园地面积的一半,试给出你的设计?这是一个开放式应用题,因思考角度、经验背景、价值取向的不同,可给出数种设计方案,没有终结的答案,只有最佳方案,此题的学生参与性很强,创新性很丰富。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设计原则去设计花坛,并进行求解,同学们都兴奋不已,思维被激活。 三、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应善于创设情景进行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让学生敢想、敢说。创新思维往往就隐藏于学生和言行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把握,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无论学生的见解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积极鼓励、正确引导。 曾有一遍报道说:某幼儿园的教师让学生画太阳,有一位小朋友把太阳涂抺成了蓝色,教师对这位小朋友提出了批评。很多有识之士对教师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能够。认为正是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才“创造”出这蓝色的太阳,作为教师,应当保护和发展学生这种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也认为:在求知的过程中,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创造性思维需要的是学生这种打破思维定势的想象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从一题一解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大胆地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解决方法。 对学生发表的见解,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让学生讨论下面这道题的解法时,学生的讨论热烈,得出了多种解法。 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BC,求证:∠B=∠C 方法一:过点A作AE∥DC交BC于E 方法二:过点C 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E 方法三:过点A、D分别作BC的垂线交BC于E、F 方法四:延长BA、CD交于E 对前三种方法,学生经过讨论,都能达成共识。方法四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些学生认为它是错误的,起源于他们对平行线等分线段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因此教师要积极的鼓励,适当地加以引导,巩固了这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对学生在创新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应正确对待,正确处理,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找到错误的原因,切不可批评式的贬低;要尽量找到其中的闪光点,使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受伤害,继续保持新思维的动力。特别是对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越燃越亮,使学生享受到创新思维带来的快乐,认识到只有勤于思考、勤于创新,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智慧的力量。 四、给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完全倒置了教学过程中师与生的主从关系,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几乎得不到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保证每节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担任的是一个“设计师”的角色,要在课前就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设计好学生思维和讨论的问题,并正确地加以引导,允许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提出碰到的疑难问题,及时适当地加以解决。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营造创新思维的空间,例如组织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去探讨、互通信息,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利用活动课让学生运用尝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总之,要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他们创新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五、善于塑造创新性格 创新性格是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养成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创新能力形成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是为了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学生通过长期对数学问题的质疑、求知、探索,产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就会养成创新性格,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不断地表现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越强,创新成果越丰富,成就感就越强烈,从而创新动力就越足。由此良性循环,坚忍不拔的创新习惯成了定势,就塑造了良好的性格,发展了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明志,《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丹东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2 李树臣,《论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两个根本途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09期 3 丁兆稳,《情商培养与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月刊,2001年11期 4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5 陈群安,《引起兴趣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点体会》,中学数学,198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