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调查部分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狀况。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对符合 NRS2002 评定标准的1232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 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49%;肾内科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38.4%和60.2%;全部患者中,营养支持率为 23.5%,其中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 38.7%,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 8.9%。结论 存在较高比例的营养风险率或营养不足发生率,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目前存在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
【关键词】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营养风险筛查 2002;营养支持
近年来国内外临床资料研究表明,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现象相当普遍,发生率高达40%~60%[1]。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超重),营养不足以患者体重指数<18.5 kg/m2并结合临床情况作为判定标准。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其概念的范围要比营养不良(不足)广泛,包括已经存在的营养不足和与手术或疾病有关的可影响患者结局的潜在的代谢及营养改变。
住院病人由于疾病的因素,他们营养的损耗和需求往往大于健康人,而他们自身的营养摄入则往往无法满足需求。营养的缺乏或单个营养因子的缺少可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运作,故患者营养状况对其疾病发展过程及其预后有很大影响。因此本研究对临汾市人民医院的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6个主要科室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为营养支持在住院患者中合理开展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 年4月至 2011 年12月期间对我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6个科室且符合 NRS2002 评定标准的住院患者 1232 例。入选标准:18-80 岁,住院 1 d 以上,神志清,次日 8 时前未行手术,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8 岁以下,80岁以上,入院24h内手术及住院小于24h的病人予以剔除。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营养风险筛查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患者入院第2天早晨完成 NRS2002。NRS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即营养风险筛查 2002,是第一个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128个随机对照研究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2002 年被 ESPEN 推荐为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首选工具[3]。内容包括体重指数(BMI)、近期体重减轻、饮食量减少和疾病严重程度 4 项基本内容。NRS2002 总评分为营养状况评分(0-3 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0-3 分)及年龄评分(0-1 分)3 项之和。总评分≥3分表示存在营养风险。BMI 的评定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即 BMI<18.5 kg/m2并结合临床情况判定营养不足(评3分,有营养风险);24.0kg/m2≤BMI<28.0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4]。BMI 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 身高2(m2)。
对于因无法站立或严重水肿、胸水、腹水无法得到准确 BMI 者,如无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血清白蛋白<30 g/L 评为 3 分。BMI<18.5 kg/m2并伴有一般情况差者或无准确 BMI、无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血清白蛋白<30 g/L 者为营养不足。无法获得准确 BMI 者属于不完全适用 NRS2002 方法。
1.2.2 营养支持应用调查
调查住院患者入院 1-14 d 的营养支持情况,包括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PN 定义为静脉输注脂肪乳剂、氨基酸和葡萄糖,其中包括单瓶输注氨基酸或脂肪乳剂,医院配置“全合一”,输注袋或商品化三腔袋。EN 包括经管饲肠内营养和经口补充营养剂(ONS)
1.3质量控制
数据收集由接受过统一标准化培训的营养专业人员进行。采用统一问卷表进行评定,包括近期体重下降比例、1 周内饮食摄入减少比例等。体检部分由经过标准化培训的护士测量,包括测量体重、身高。控制体重和身高测定质量:早晨 6-8 时脱鞋后测定身高;测定实际体重空腹,着病房衣服,脱鞋测量。身高测定采用经过校正的标尺(校正至±0.5 cm)。实际体重测定采用经过校正的磅秤(校正至±0.2 kg)。所有调查问卷均经核实,采用 Epidata 数据库将数据双录入后比对,应用软件对数据库进行逻辑核查,查询不符合逻辑的数据再次核对原始病历资料进行校正,最终锁定数据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s 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F 检验或成组 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住院患者1232例,其中男 715 例(58.0%),女 517 例(42.0%),平均年龄(50.7±17.9)岁,老年病例(≥60 岁)722 例,中青年病例(18-59 岁)510 例,由此看来在本次调查中中老年病人相对较多。其中消化内科202例,呼吸内科209例、神经内科203例、肾内科211例、普外科203例、神经外科204例。
2.2 营养不足与营养风险发生情况
全部数据中,平均 BMI 为(21.3±4.1)kg/m2,各科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P<0.01)。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 21.0%、49.0%。6 个专科中,肾内科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38.4%和 60.2%;普外科患者的营养风险为25.6%,发生率最低(见表1)。 2.3 营养支持应用情况
全部患者中,营养支持率为 23.5%,肠外与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 3.2∶1;其中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 38.7%,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 8.9%。营养支持率最高的是神经外科,其次是肾内科,最低的是神经内科,分别为 29.4%、28.9%、14.7%。在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率最高的是普外科,其次是神经外科,最低的是神经内科,分别为 71.2%、44.8%、28.1%。在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率最高的是肾内科,其次是神经外科,最低的是呼吸内科,分别为 16.7%、13.1%、4.0%。
3、讨论
本研究采用NRS2002对本院6个科室1232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NRS2002方法的适用率,以及应用NRS2002法评价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调查6个科室住院病人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率。本文结果显示,1232例住院病人中能够完全用NRS方法评定者占78.98%(973/1232),21.02%病人因胸腹水、无法站立、神志不清不能完全适用NRS2002评定。1232例住院患者中,共有604例(49.0%)评分超过3分者认为有营养风险,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实际营养支持率290例 (23.5%)。
2008 年初启动的对中国大、中城市的中、小医院调查的中期结果表明,营养不足总的发生率为 10.4%,营养风险总的发生率为 33.8%[5]。我院实际营养风险发生率远高于国内外平均水平,与有我院处于较为贫困地区,医师和患者营养意识尚未达到,应该不断提高临床医师和患者对临床营养在疾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六个科室的病人营养不良风险率较高,营养师应及时对营养不良高风险科室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筛查和进一步的评估。通过评估,可有效地预防病人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增加,改善营养不良病人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减少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并发症。
目前,关于营养筛查和评估的方法较多,如简易营养评估法,但临床仍缺乏统一被接受的标准。NRS 2002方法适用率高、简便易行、费时少、且因为无创、无医疗耗费,病人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可作为营养不良风险的筛查工具。进行有效的营养干预需要建立营养支持小组和营养支持保障系统。
在规范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同时继续逐渐提高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无论是确定需要制订营养支持计划的住院患者,还是规范肠外腸内营养的正确应用,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6],都是我们每一位营养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查良锭, 周璿, 崔月荣,等. 实用营养治疗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3
[2]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
【关键词】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营养风险筛查 2002;营养支持
近年来国内外临床资料研究表明,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现象相当普遍,发生率高达40%~60%[1]。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超重),营养不足以患者体重指数<18.5 kg/m2并结合临床情况作为判定标准。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其概念的范围要比营养不良(不足)广泛,包括已经存在的营养不足和与手术或疾病有关的可影响患者结局的潜在的代谢及营养改变。
住院病人由于疾病的因素,他们营养的损耗和需求往往大于健康人,而他们自身的营养摄入则往往无法满足需求。营养的缺乏或单个营养因子的缺少可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运作,故患者营养状况对其疾病发展过程及其预后有很大影响。因此本研究对临汾市人民医院的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6个主要科室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为营养支持在住院患者中合理开展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 年4月至 2011 年12月期间对我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6个科室且符合 NRS2002 评定标准的住院患者 1232 例。入选标准:18-80 岁,住院 1 d 以上,神志清,次日 8 时前未行手术,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8 岁以下,80岁以上,入院24h内手术及住院小于24h的病人予以剔除。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营养风险筛查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患者入院第2天早晨完成 NRS2002。NRS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即营养风险筛查 2002,是第一个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128个随机对照研究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2002 年被 ESPEN 推荐为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首选工具[3]。内容包括体重指数(BMI)、近期体重减轻、饮食量减少和疾病严重程度 4 项基本内容。NRS2002 总评分为营养状况评分(0-3 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0-3 分)及年龄评分(0-1 分)3 项之和。总评分≥3分表示存在营养风险。BMI 的评定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即 BMI<18.5 kg/m2并结合临床情况判定营养不足(评3分,有营养风险);24.0kg/m2≤BMI<28.0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4]。BMI 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 身高2(m2)。
对于因无法站立或严重水肿、胸水、腹水无法得到准确 BMI 者,如无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血清白蛋白<30 g/L 评为 3 分。BMI<18.5 kg/m2并伴有一般情况差者或无准确 BMI、无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血清白蛋白<30 g/L 者为营养不足。无法获得准确 BMI 者属于不完全适用 NRS2002 方法。
1.2.2 营养支持应用调查
调查住院患者入院 1-14 d 的营养支持情况,包括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PN 定义为静脉输注脂肪乳剂、氨基酸和葡萄糖,其中包括单瓶输注氨基酸或脂肪乳剂,医院配置“全合一”,输注袋或商品化三腔袋。EN 包括经管饲肠内营养和经口补充营养剂(ONS)
1.3质量控制
数据收集由接受过统一标准化培训的营养专业人员进行。采用统一问卷表进行评定,包括近期体重下降比例、1 周内饮食摄入减少比例等。体检部分由经过标准化培训的护士测量,包括测量体重、身高。控制体重和身高测定质量:早晨 6-8 时脱鞋后测定身高;测定实际体重空腹,着病房衣服,脱鞋测量。身高测定采用经过校正的标尺(校正至±0.5 cm)。实际体重测定采用经过校正的磅秤(校正至±0.2 kg)。所有调查问卷均经核实,采用 Epidata 数据库将数据双录入后比对,应用软件对数据库进行逻辑核查,查询不符合逻辑的数据再次核对原始病历资料进行校正,最终锁定数据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s 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F 检验或成组 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住院患者1232例,其中男 715 例(58.0%),女 517 例(42.0%),平均年龄(50.7±17.9)岁,老年病例(≥60 岁)722 例,中青年病例(18-59 岁)510 例,由此看来在本次调查中中老年病人相对较多。其中消化内科202例,呼吸内科209例、神经内科203例、肾内科211例、普外科203例、神经外科204例。
2.2 营养不足与营养风险发生情况
全部数据中,平均 BMI 为(21.3±4.1)kg/m2,各科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P<0.01)。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 21.0%、49.0%。6 个专科中,肾内科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38.4%和 60.2%;普外科患者的营养风险为25.6%,发生率最低(见表1)。 2.3 营养支持应用情况
全部患者中,营养支持率为 23.5%,肠外与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 3.2∶1;其中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 38.7%,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 8.9%。营养支持率最高的是神经外科,其次是肾内科,最低的是神经内科,分别为 29.4%、28.9%、14.7%。在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率最高的是普外科,其次是神经外科,最低的是神经内科,分别为 71.2%、44.8%、28.1%。在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率最高的是肾内科,其次是神经外科,最低的是呼吸内科,分别为 16.7%、13.1%、4.0%。
3、讨论
本研究采用NRS2002对本院6个科室1232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NRS2002方法的适用率,以及应用NRS2002法评价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调查6个科室住院病人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率。本文结果显示,1232例住院病人中能够完全用NRS方法评定者占78.98%(973/1232),21.02%病人因胸腹水、无法站立、神志不清不能完全适用NRS2002评定。1232例住院患者中,共有604例(49.0%)评分超过3分者认为有营养风险,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实际营养支持率290例 (23.5%)。
2008 年初启动的对中国大、中城市的中、小医院调查的中期结果表明,营养不足总的发生率为 10.4%,营养风险总的发生率为 33.8%[5]。我院实际营养风险发生率远高于国内外平均水平,与有我院处于较为贫困地区,医师和患者营养意识尚未达到,应该不断提高临床医师和患者对临床营养在疾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六个科室的病人营养不良风险率较高,营养师应及时对营养不良高风险科室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筛查和进一步的评估。通过评估,可有效地预防病人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增加,改善营养不良病人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减少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并发症。
目前,关于营养筛查和评估的方法较多,如简易营养评估法,但临床仍缺乏统一被接受的标准。NRS 2002方法适用率高、简便易行、费时少、且因为无创、无医疗耗费,病人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可作为营养不良风险的筛查工具。进行有效的营养干预需要建立营养支持小组和营养支持保障系统。
在规范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同时继续逐渐提高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无论是确定需要制订营养支持计划的住院患者,还是规范肠外腸内营养的正确应用,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6],都是我们每一位营养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查良锭, 周璿, 崔月荣,等. 实用营养治疗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3
[2]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