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评价改良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的长期功能和尿动力学结果。50例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患者采用改良的乙状结肠新膀胱术(乙状结肠远端较短)。术后第1年患者的随访间隔时间为3个月,此后为半年。通过问卷和面谈方式对患者的尿控和排尿参数进行评价。采用国际尿控协会1996年分级方法。在随访期间进行3次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截断的乙状结肠长度(18.0±2.8)cm。平均随访时间(38.0±24.8)个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评价改良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的长期功能和尿动力学结果。50例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患者采用改良的乙状结肠新膀胱术(乙状结肠远端较短)。术后第1年患者的随访间隔时间为3个月,此后为半年。通过问卷和面谈方式对患者的尿控和排尿参数进行评价。采用国际尿控协会1996年分级方法。在随访期间进行3次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截断的乙状结肠长度(18.0±2.8)cm。平均随访时间(38.0±24.8)个月。
其他文献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常常因为损伤阴茎支配神经而导致勃起功能障碍。作者研究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海绵体平滑肌和胶原成分的组织学变化。19例57~69岁的前列腺癌患者人组,RigiScan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勃起功能正常,分别在术前、术后2个月和术后12个月行海绵体组织活检。患者均无糖尿病,术前和术后均未行内分泌治疗。比较患者在3次活检中弹性纤维(人工计数)、肌动蛋白(免疫组化)和胶原成分(计算机成像系统)
研究前列腺癌放疗后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出现尿路并发症和尿失禁的风险。作者收集了1990年6月至2004年2月诊断为前列腺癌的2050例患者,均采用经会阴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同时行外照射放疗。在2050例患者中,38例(2%)由于出现尿路症状或尿潴留而接受“隧道式”前列腺电切术。
勃起功能障碍(ED)是骨盆骨折尿道断裂(PFUD)的常见后果。修复尿道损伤后,ED可能对患者起最大的长期破坏性影响。一些患者可能恢复正常的勃起功能。作者对PFUD造成的ED患者进行了西地那非疗效和勃起功能的前瞻性研究。对因PFuD需进行尿道成形手术的患者在术前前瞻性地评价勃起功能,进行夜间阴茎胀大试验,如结果异常,则进行海绵体内注射药物的阴茎双相超声和动脉造影以诊断ED的病因。手术后每3个月随访患
作者应用输尿管镜和腔内超声,研究非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异位横跨血管的发生率。共对141例患者进行了腔内超声检查,其中包括输尿管狭窄68例、上尿路肿瘤48例、输尿管结石19例和输尿管憩室6例。结果发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位出现横跨血管27例(19.2%),其中41%在输尿管前方,28%在前外侧,24%在前内侧,7%在后方。在此之前有关正常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周围血管解剖的报道很少,一些从尸检中得到的结
阴茎折断治疗采用最多的方式是立即手术修复。最近有报告显示,部分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也能取得好的效果。目前还不清楚哪些患者将真正从手术中受益。作者对阴茎折断的患者接受手术和保守治疗的长期效果进行了回顾性比较。1981—2002年,作者单位共治疗阴茎折断患者29例。其中立即手术修复12例,接受保守治疗17例。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第六届常委会认为本届学术会议专设影像泌尿外科学分会场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是我国在泌尿外科诊治技术特别是手术技术方面,不少单位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水平,有必要通过影视资料展示;二是国内已有许多单位制备了相关的影像泌尿外科学资料;三是通过播放录像,不但可直视交流各自的经验,而且对于众多基层单位的代表能起到继续教育的作用;
收到肾上腺外科专题论文共99篇,其中大会交流1篇,分会场交流35篇,展板交流11篇,书面交流51篇。以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为主,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文章34篇。天津报告了腹腔镜肾上腺手术243例,认为腹腔镜下行肾上腺手术的优点是入路直接,对腹腔干扰小,手术暴露满意,术后恢复快。
2002年9月至2004年6月,我们行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22例,对术中双J管置入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