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量5000及以上大学生听力提高训练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r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许多刚进校的大学生,英语听力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短板之一。以往的初高中英语教育着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听力的重要性及实用性,有的地区的标准化考试中甚至没有听力测试的部分。而对词汇量已经达到5000及以上的大学生,想要有效提高实际生活中的听力水平,听力材料的选择以及听力的分步骤训练则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词汇量5000及以上大学生;听力材料选择;听力训练
  【作者简介】张可欣,西安外国语大学。
  无论何种语言的学习,要想实际运用,“听”应当是第一步。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弗里斯所说过的“学生学会英语的先决条件是听”。就像婴儿在牙牙学语之前,都需要通过“听”身边人的交谈,日益输入对这门语言的语料及理解,进行内化,最终,语言系统渐渐发育成熟,从而能够调动已有语言的积累来表达自己所需所想。那么,对于已经有一定英语知识积累的刚入校大学生来说,为什么很多学生做不到听懂日常的英语文本?并且有些同学甚至听不懂说英语国家人们的最基本的表述,即使写下来他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Would you like to hang out with us this weekend?” 接下来,这一问题的探究将会从现象原因浅析、听力材料选择、听力练习阶段安排这三方面进行。
  一、大学生听力能力弱的原因浅析
  首先,出现这种现象很大原因与他们在小学至高中受到的英语教育有关。大多数公立学校的英语教学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方式就是课上看课本,听教师讲语言、语法知识点,课后做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留给他们听和说的时间很少。其次,很多学生对单词发音掌握不到位,加上一部分教师自己本身英语发音不太标准,从而导致很多人对正确的英语单词发音不敏感,甚至已经将错误的发音印在脑海中,经常弄混一些单词的发音,最典型的莫过于“think”和“sink”; “bed”和“bad”等等,所以在听到单词正确发音时反而反应不过来。最后,国内以考试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不足以让学生具备对英语源语,尤其是地道口语表达熟练掌握的程度,很多学生常常会感叹自己学的英语和英美等说英语国家人们的英语太不一样,因此他们在与外国人交流或是看外国影视剧时也就常常听不懂了。
  总的来看,虽然一些学生的词汇量已经积累到5000及以上,达到可以听懂日常对话交流的要求,但因为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到专门系统的训练、自身口语发音不够标准且不熟悉连音和爆破音等常见英语发音现象、没有掌握地道英语表达,使得他们在听力方面呈现弱势状态。而这三方面的提高就需要重视听力材料的选取、材料的使用以及不同阶段练习的安排。
  二、听力材料的选取
  由于互联网普及,在听力素材的来源和收集方面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但由于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听力状况不够了解、不能找到合适的听力材料,有的同学就会因为听力材料“难”而产生沮丧、受挫的心理。这样的情绪,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中所认为的,将会影响学生对听力材料的输入、吸收。那么,怎样的听力材料对于词汇量在5000以上的大学生是合适的呢?要探寻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知道,不同同学觉得听力材料“难”,到底难在了什么地方。可能的因素有:听力材料如BBC、CNN等新闻栏目主播语速太快、连读多,自己反应不过来;对美音、英音、澳音、印度音等发音不熟悉,不确定听到的是什么内容;对一些词汇掌握不够、不熟悉信息词;没有画面难以在脑海中构建场景或缺乏一些文化背景常识,等等。这些问题可在图式理论指导下有效提高或解决。一般情况下,图式理论可分为: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两部分。语言图式包含听者对语法、词汇等知识性内容的掌握;内容图示,顾名思义,就是应听者在听材料时脑海中浮现的生活常识和场景。因此,大部分的英语材料,比如新闻广播、访谈、演讲、自媒体视频等内容都是可以考虑的,但需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相应提升。除此之外,观看视频练听力比只听音频更有画面感,使得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所听到的内容有关方面,并纠正对材料的误解,从而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对于刚开始训练的学生来说,可以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比如商业、文化、政治、娱乐等皆可,刚开始的视频时长可以短一些,1-10分钟都在合适范围。随着时间推移,为了能提高听力整体水平,听力素材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广泛,人文社科类、理工类、医药类等都需要涉猎,而时长也应当相应提高,40-60分钟都是合理的。
  听力素材选择好后,需要进行长期、分阶段且有及时反馈的训练。
  三、素材使用及练习阶段安排
  根据著名语言学家Mary Underwood提出的相关理论,听力练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听前、听时、听后,而每一部分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学生在第一阶段,也就是在刚开始系统地接触地道听力材料时,三个部分的安排如下:
  1.听前:收集所选材料的相关背景信息,拿英文演讲举例,首先要了解演讲者背景,如其基本信息、领域、所在领域基本常识和信息等等,增加自己对演讲者的熟悉程度,从而在正式看视频、听取视频信息的时候更有信心。
  2.听时:在视听材料的过程中,首先不要看字幕,听一遍,在了解大概意思后开始短时段精听,并可反复听,直到在最大限度听清每个词后,再听写下来,这样重复将整个材料听完。而后找到文本或根据视频字幕修改答案,修改完后,对照自己修改后的听写内容再次精听,并着重反复精听没有听到或听错的内容。
  3.听后:结合自己改正过的听力答案查漏补缺,把自己失误和错误的原因找出来,并且积累生词和地道表达,纠正单词发音;如果是文化背景欠缺,那么就补充这方面的知识。最后再完整听一遍材料,做到字字听清,包括连读、弱读等。
  在这一阶段的听力准确性提升后,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步骤相似,只是增加单次精听的时段长度,并能够复述或大致复述出内容。
  1.听前:与第一阶段相似,再增加一步提前积累素材相关英语词汇。
  2.听时:此阶段可以尝试摆脱视频,只着重听音频,自己在脑海中模拟画面。并且增加单次精听的时段长度,可以重复精听,做听写、整理错误和新知识点。以此达到能夠复述或大致复述出单次精听的内容,并注意单词的发音以及句子的语音语调。
  3.听后:除了积累新知识点并温习,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依照文本,剖析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们表达的方式及内在逻辑,并学习这用这样的逻辑来描述与自己相关的类似问题。这样理顺语言逻辑和衔接的形式,以访谈视频或音频素材为佳。
  第二阶段,学生在能做到听懂材料的70%甚至更高比例时,就可进入第三阶段。这时,学生可以找任意方面的视频听力素材,以听为主,做笔记为辅,完整地听一遍,在第二遍精听时,遇到完全无法听清和听懂的地方可以看字幕或文本,在遇到新知识点时可以记录下来,之后把没有顺利听清的部分再听一遍。
  这三个阶段完成时间依个体而定,但坚持下来,三个月就会有明显提升。对于英语词汇量5000及以上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听力方式,不仅可解决其听力水平长期停滞的问题,还可改善其发音错误,扩大他们的词汇与表达,让他们熟悉更纯正的英语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妍.“情感过滤假设”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20(03):91-92.
  [2]白立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0(03): 105-106.
  [3]张虹.英语新闻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评《新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闻与写作,2020(03):115.
其他文献
杨慎似乎从杯中的泸州美酒和面对的江水中找到了答案,他面对这一江洪浪,一转眼竟已泪流满面,拿起的朱笔似乎如有神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528年的秋天,一个江雾浓浓的早凉天气,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状元杨慎走出船舱,第一次踏上了泸州的沙滩,第一次登上了泸州的码头。  这
【摘要】中职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奠定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英语开拓国际视野,形成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为以后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英语做好准备。英语阅读教学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中可以为实现这个主要教学目标助一臂之力,因为学生通过英语阅读不仅可以夯实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可以通过阅读中的英语文章来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对世界更宏观和更准确的认知。而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想达到这
150多年前,列强侵入中国,目睹了中国衰败的杨仁山用自家的宅子开办了金陵刻经处,打算以佛法曲线救国,却无意间造就了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150多年后,刻经处的12.5万块经版已经成为无法备份的绝版艺术,然而更岌岌可危的是,金陵刻经却已经是两代单传,只剩下马萌清师徒四人……  在南京城淮海路与延龄巷交界处的钢筋水泥丛林中,有这样一个地方:一抹灰墙圈起了六亩三分地,如同青篱隔离了喧嚣与浮华,墙外车水马龙
弶港并无深水港,只是一片广袤的海滩。海滩上没有五彩缤纷的贝壳,只有盐篙、茅草和芦苇。而滩涂上挖出了许多凹槽,供大型渔船入港停泊。  这里的渔船名字千奇百怪,一旦流传开来,便成了渔船的“身份证”,永远不能更改。在不同的工作环节,渔民们会哼唱不同的号子,声音时而悠扬,时而铿锵有力。  龙王寺内有亚洲最大的木雕卧佛,这尊佛像用优质香樟木精雕而成,长38米、高16米。在渔家娶亲的宴席上,四角蛤蜊不可或缺—
剪子弯山是藏民心中的神山,藏语意为“神羊休息的山口”;隧道修通时,有人充满了遗憾,“以前常埋怨路难走,想到再也见不到山上风景,又开始怀念。”  “刚来见到雪山时,会说‘哇,好美’,现在看到雪山,则会骂一句‘X,好冷’。”  湖南工人徐涛说,冬季施工最大的难题就是缺氧,那就像有人掐住了你的脖子,根本无法呼吸。  理塘县高城镇哈戈村的小甲塔老人对新公路满心期待:“去康定看望孙子一天就能来回,换在以前是
棉花堡是自然赐予土耳其的一个美丽奇迹。  关于这个奇迹的诞生,还有一个浪漫的传说:在希腊神话中,英俊多情的牧羊人恩狄米翁为了与月神塞尼妮约会而忘记了挤羊奶,结果肆意横流的羊奶覆盖了他所放牧的整座丘陵,丘陵也因此变得像棉花一样洁白,形成了神奇的棉花堡。  其实,棉花堡并不出产棉花。“棉花”是指棉花堡的颜色和形状,因为其颜色洁白,远看就像轻柔的棉花团。这座洁白的棉花堡,位于土耳其纺织工业重镇代尼兹利的
【摘要】本文以笔者执教过的教学案例为依托,围绕项目式学习的项目选题(提出问题)、项目设计(规划方案)、项目执行(解决问题)、项目展示(评价反思)四个环节,阐述了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项目式学习设计思路,并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以期对初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从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陈醒珍,东莞市茶山中学。  一、引言  项目式学习
在西非的塞内加尔,居住着一个始终以赤裸上身为风尚的族群,包括女性也不例外。这里的女性终生都以生儿育女为己任,在部族中的地位并不高,但在她们身上,却有着令全球女性都羡慕不已的优点——即使已经50多岁,但乳房依然拥有饱满、坚挺的完美状态。曾经有爱美的女性希望深入这个部族,找到该部族女人保养的“秘密配方”,但一次次无功而返,最后只能无奈地归因为“上帝赋予”——或许是上帝对西非女人皮肤黝黑的补偿,从而赐予
河狸懂得如何防风避雨——它们用泥巴覆盖小屋,等到冬天,泥巴冻结成“外套”,就成了巢穴的一道屏障,可以抵御低温和捕食者。调节水量、控制洪灾、保护水库……看似简单的河狸堤坝,却有着不逊色于人类的水利工程的功效,长久地发挥着良性的调节作用。每一只活着的河狸都是“水利专家”,它们创造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潜力更大的世界,将有助于改造水源,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一个传说:造物主把土地从水域中
卓尼,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安多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这里是西部重镇,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卓尼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而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让这里至今保留着独特的习俗。  不过,由于交通不便,这处秘境很少为外人所知。国庆期间,作者独自一人深入卓尼腹地,溯车巴河而上,从安多古刹前往百年藏寨,一路邂逅了美如画卷的山光水色、静穆幽深的藏传佛教学府,当然,也少不了在探秘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