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典》中“个人信息”的内涵及法律属性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典》中的“个人信息”,具有独立的内涵,与“隐私”具有不同的立法界定方式以及适用规则;“个人信息”属于民法保护的一种人格法益,不是具体的新型人格权,也无法纳入隐私范畴;虽具有财产性利益,但人格利益是其本质属性,不能据此认为其是一种财产权利,或将其视为同时包括人格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新型民事权利.
其他文献
激励基层公务员行为创新是新时代打造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进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人民“三感”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在中国场景中探索基层公务员创新行为的内容与结构并开发
基于渐进主义的分析视角,通过考察G省西北部L县H乡2013-2018年改革个人工作考核体系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基层政府在解决冲突繁杂的事务和多元考核对象的复杂情境与压力型体制
本文从地方领导性别的视角出发,引入代表性官僚理论,揭示了女性地方领导提升民众清廉感知的作用机理.作者对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与城市主政领导背景信息数据进行
感情投资型受贿犯罪隐藏在人情交往之中,较之传统的受贿犯罪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文章首先对感情投资型受贿犯罪的概念与类型进行了阐述.其次,从立法和司法解释两个维度对感情投
近年来实验方法开始应用于公共管理研究中,但是对于如何在论文中报告实验还没有统一的规范,这使得目前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报告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