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干扰的学习行为和方式。对我校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调查发现,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的是主动提问习惯、对数学问题进行类比、联想、推广及反思回顾等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通过对多个个案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学习成绩好较好的学生,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均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学习成绩差的学困生除了智力原因以外,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起的作用也极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要优化课前预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专题性学习。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学习习惯 现状 对策
1.数学学习习惯的内涵。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干扰的学习行为和方式。由于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它必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不仅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会学”的体现。
2.现状分析。我校是商水县的一所示范窗口学校,学生主要来自于县城。根据各个年级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最缺乏的是主动提问、对数学问题进行类比、联想、推广及反思回顾等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笔者通过对多个个案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均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学习成绩差的学困生除了智力原因以外,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起的作用也极为重要。这些结论使我们数学教师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
3.1 优化课前预习。预习是指学生运用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下,去开展观察、记忆、联想、辨析、比较等思维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为了优化课前预习活动,教师需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改变那种让学生记下学习目标,把新知识标题变成问句的简单做法,而应将思维焦点定位在学生的“疑惑”上,设计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及承受能力的问题,设计有启发性的、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因而,教师需要优化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
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大致内容有:学习要求、旧知回顾、新知预学、思考与练习、存在问题等,学生可据此巩固旧知识,认识新内容。在“学习要求”中学生可预先了解要掌握哪些内容,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应达到的目标;“旧知回顾”明确新知识即将涉及到已学过的内容,这些内容恰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可根据预习活动的提示进行回忆及查阅有关材料;“新知预学”要学生预先去思考、体会一些学习内容并思考一些疑惑;“思考与练习”通过问题、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对新知识的运用;“存在问题”主要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疑惑,教师可事先收集这些“疑问”,然后针对问题展开学习、讨论。
3.2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3.2.1 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家哈尔斯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更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考,自己去动手。”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需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牢固确立“学生第一、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摆正教师“服务主体、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地位,以突出主体,发展主体。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课堂学习和训练活动,上课尽量少讲精讲,腾出时间让各层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多练、多思、多讲,如概念让学生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提问质疑。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实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综合应用”安排了3个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有趣的平衡”和“设计运动场”的教学,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和体验中来,学生就爱上,兴趣浓厚。这样的课经常开展,久而久之,学生必将养成良好的课堂发言习惯、思考习惯、总结习惯、提问和质疑习惯等等。
3.2.2 营造良好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环境保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创造灵感才得以发挥,提问得到鼓励,不同的见解得到尊重,学生自然会勇于质疑。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养成多思、善问、质疑、求真的习惯。为此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中不成熟的见解不直接否定,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矛盾;对新颖独特的想法及时鼓励并加以完善;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永远保持好奇、质疑、探索的意识和习惯。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了环境保障。
3.2.3 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契机。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创设课堂教学最佳学习情境,能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和讨论。教学中,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悬念、疑虑;恰当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联想;合适的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反思,触发学生开展讨论。另外,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来创设思维情境,让学生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得以展現;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能对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和思考,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反思、联想、质疑等)提供了时机,也只有真正给予学生机会、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才能落到实处。
3.3 开展专题性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要让学生多实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保证。在这一方面,开展专题性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机会。在专题性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把提出问题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互相探讨过程中质疑问难。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观察特征,并具体地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并发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以解决问题。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使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惯从课堂延伸到了专题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之中,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提供了时空。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任重而道远,致力于此,倾心与此,教学的收获会异常丰硕,愿我校能为社会不断输送重礼尚德、习惯良好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学习习惯 现状 对策
1.数学学习习惯的内涵。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干扰的学习行为和方式。由于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它必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不仅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会学”的体现。
2.现状分析。我校是商水县的一所示范窗口学校,学生主要来自于县城。根据各个年级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最缺乏的是主动提问、对数学问题进行类比、联想、推广及反思回顾等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笔者通过对多个个案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均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学习成绩差的学困生除了智力原因以外,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起的作用也极为重要。这些结论使我们数学教师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
3.1 优化课前预习。预习是指学生运用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下,去开展观察、记忆、联想、辨析、比较等思维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为了优化课前预习活动,教师需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改变那种让学生记下学习目标,把新知识标题变成问句的简单做法,而应将思维焦点定位在学生的“疑惑”上,设计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及承受能力的问题,设计有启发性的、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因而,教师需要优化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
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大致内容有:学习要求、旧知回顾、新知预学、思考与练习、存在问题等,学生可据此巩固旧知识,认识新内容。在“学习要求”中学生可预先了解要掌握哪些内容,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应达到的目标;“旧知回顾”明确新知识即将涉及到已学过的内容,这些内容恰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可根据预习活动的提示进行回忆及查阅有关材料;“新知预学”要学生预先去思考、体会一些学习内容并思考一些疑惑;“思考与练习”通过问题、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对新知识的运用;“存在问题”主要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疑惑,教师可事先收集这些“疑问”,然后针对问题展开学习、讨论。
3.2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3.2.1 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家哈尔斯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更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考,自己去动手。”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需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牢固确立“学生第一、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摆正教师“服务主体、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地位,以突出主体,发展主体。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课堂学习和训练活动,上课尽量少讲精讲,腾出时间让各层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多练、多思、多讲,如概念让学生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提问质疑。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实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综合应用”安排了3个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有趣的平衡”和“设计运动场”的教学,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和体验中来,学生就爱上,兴趣浓厚。这样的课经常开展,久而久之,学生必将养成良好的课堂发言习惯、思考习惯、总结习惯、提问和质疑习惯等等。
3.2.2 营造良好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环境保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创造灵感才得以发挥,提问得到鼓励,不同的见解得到尊重,学生自然会勇于质疑。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养成多思、善问、质疑、求真的习惯。为此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中不成熟的见解不直接否定,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矛盾;对新颖独特的想法及时鼓励并加以完善;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永远保持好奇、质疑、探索的意识和习惯。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了环境保障。
3.2.3 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供契机。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创设课堂教学最佳学习情境,能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和讨论。教学中,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悬念、疑虑;恰当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联想;合适的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反思,触发学生开展讨论。另外,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来创设思维情境,让学生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得以展現;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能对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和思考,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反思、联想、质疑等)提供了时机,也只有真正给予学生机会、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才能落到实处。
3.3 开展专题性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要让学生多实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保证。在这一方面,开展专题性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机会。在专题性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把提出问题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互相探讨过程中质疑问难。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观察特征,并具体地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并发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以解决问题。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使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惯从课堂延伸到了专题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之中,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提供了时空。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任重而道远,致力于此,倾心与此,教学的收获会异常丰硕,愿我校能为社会不断输送重礼尚德、习惯良好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