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来源 :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bow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要想发展,就势必离不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但现今运行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利于水利灌溉工程平稳高效的运行。怎样对水利灌溉工程加强管理,如何消除水利灌溉工程的缺陷和不足是当前水利工作者务必解决的问题,也是水利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出发,对农田水利灌溉在规划设计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1-0113-01
  自古以来,农业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在农业生产中也开始广泛的利用起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在农田的灌溉方面,很多的先进技术都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起着非常的作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基于此,水利部门就要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研究,规避不足,发挥水利灌溉工程的长处,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平稳高效的运营。
  1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
  1.1 坚持安全第一与因地制宜的原则
  灌溉规划的整个设计核心就是对灌溉渠道的规划,那么渠道工程就要确保安全牢靠。在进行灌溉渠道的布置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地形,因地制宜,尽可能地避免在深挖方路段和高填方路段进行作业。在特殊的山丘路段,要充分考虑渠道建成后是否受山洪的影响,来对河流和小溪进行科学的渠道设计,即便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区域进行渠道布置时,也要尽量避免風化岩层和岩石破碎带。
  因为地形的不同,那么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也会出现变化,因此,对渠道就要进行合理的布置,以便最大程度的满足农田的灌溉要求。那么在对水利灌溉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就要成分的考虑地形对灌溉工程的影响,因地制宜的来设计布渠方案。也就是说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安全第一的原则。
  1.2 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模进行预测
  在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大中型灌溉区域的灌溉面积发展要求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粮食的生产目标。同时还要对该工程对当地的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所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对这个灌溉区域的节水的改造规模,同时还要确定灌溉区域灌溉面积的规模,通过以上种种对在该区域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设计。
  在修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还应对该区域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耕地资源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时就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分析灌溉区域面积在该地区的整体农业发展中具有的发展潜力。
  1.3 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修建完成后,对规划区内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带来十分显著的提升。在对规划区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农业的生态环境和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还对规划区的土壤进行了丰富,同时自然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在水土流失方面取得的作用也非常的显著。最重要的是,通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降低了农民的耕种风险,同时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以上种种表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一项大有益处的工程。
  1.4 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其管理也要不断的完善,原有的松散型的管理已经不适应现行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起不到监管的作用,对现今运行的农田水利工程应该采取“用水者协会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合作的”的新型的紧密型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管。
  2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保障措施
  2.1 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保障
  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高效平稳运行的关键是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只有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才能让管理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围绕水利工程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构建并不断完善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做到执法必严。
  在实施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要落实现行的管理制度,实行法人制度、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与招投标制度。同时要严格把好工程的质量关,要确保工程的实施进度与工程的质量。在工程建造完成后,运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要严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运作与管理,成立水户协会是必然的,同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带来的社会效益,使该工程成为可持续运行发展的建设。
  2.2 资金保障
  应由中央、地方与收益人三方共同承担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资金,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补助资金。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工程建设区域内的群众要自动自发的筹集一部分,剩下的部分由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承担。除此之外,还应该大力的引进外资,并且对民间资本做到充分的利用,为项目做好规划并投入资金进行保障。
  2.3 技术保障
  应该根据规划区的实际情况来应用新技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这就要求在开发新技术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将当地的承受能力计算在里面,以此来确保在进行施工建设时不会出现问题。不仅如此,在进行新技术的使用时,还应确保新技术的使用要求简单,同时还要保证较高的价值,并且不能影响正常的运行,这就要求要有非常充分的技术保障。
  2.4 基础设施保障
  水利部门针对目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所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老化以及年久失修等问题应该要加大资源的投入。同时政府也应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成立专项部门的方式来支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如此,为了缓和政府的财政压力,以及搞活市场经济,还可以通过企业唱戏、政府搭台的方式来吸引社会资本的流入,这样对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必要地。
  3 结论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农业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社会和有关部门就必须要加强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视。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中,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维护和管理,以此来让工程成为可持续发展建设。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站在农民和农业发展的角度和结合社会效益出发,选择一种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安全有效的灌溉技术。之所以规划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就是为了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这就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要求监督人员一定要对人与水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分配,并且在遇到问题时要能够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黄万巧.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大科技,2015(34).
  [2]周富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水运月刊,2012,12(3):156-157.
  [3]宫玉焕.关于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6):137-139.
  [4]贾文强,高向楠.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187.
  [5]顾红.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5):60.
  [6]王海涛.试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科技创业家,2012(23).
其他文献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到水利工程设施的使用效率,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能效偏低的普遍现象,这是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不合理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方面的新技术也在不断产生.为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研究水利工程施工组织怎样进行优化设计就具有了非常
0引言 肿瘤血管生成这一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Folkmant提出,称为“血管生成开关”;当肿瘤体积达N2mm。时,肿瘤需要独立的血供,血管生成在维持肿瘤快速生长中起关键性作用[1]。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