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育儿,不是让孩子在短时间内答对试卷上的几道题,而是在他长大后面对人生中没人提过的问题时,能自己设法找出答案。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别让学校影响到你的学习”,如今这话似乎正在成为现实。为了规避应试教育跑道上的恶性竞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寻求另类的教育模式。在家自学这种教育方式在台湾默默实行多年,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孩子表现得内向封闭,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难道在家自学真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吗?一个由台湾爸和波兰妈组成的国际之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这答案藏在台湾最近风靡的《我家就是国际学校》一书里,此书展现了这个国际家庭独特的在家学习的智慧。
艰难决定,在家上学
1993年,波兰少女魏多丽随着担任客座教授的父亲来到台湾,在“中大”听课时,与英语系四年级的台湾小伙子陈怡光相识、相恋,最终步入婚姻殿堂。
孩子出生之前,两人就将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认真有深度的讨论,最终决定:尊重彼此的文化,将双方祖国的文化同等地教给孩子。
于是,大女儿明秀出生后,妈妈和她说波兰语,爸爸和她说汉语,而因为生活在美国,由于外部环境的关系,她自然而然地会使用英语。
与此同时,夫妻俩也努力为女儿寻找年纪相仿,家里说汉语或波兰语的小孩一起玩,魏多丽称之为“文化交换”。
明秀三岁时,因为陈怡光工作的原因,全家搬到了英国剑桥。在这里,陈怡光夫妇依然认真地执行对女儿的多元化培养。在魏多丽看来,文化不只是语言,还包括饮食习俗、节日庆典等。所以,爸爸不时会做台湾的特色食品珍珠奶茶给大家喝,过年时还要带领全家一起包饺子吃。而妈妈也会为家人制作波兰的土豆煎饼、蘑菇卷饼。在波兰最重要的节日——复活节,还会和孩子们一起做彩蛋,烘烤妈祖卡蛋糕。
如此多元化的饮食造就了小姐弟俩多元化的味蕾,他们从来不挑食,对各国饮食都非常喜爱。对此,魏多丽笑称,他们的孩子有一个国际胃,能够包容任何口味的食物。而这种包容性也体现在很多方面,两个孩子从小就愿意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接受新知识也比其他小朋友要快。
在剑桥时,魏多丽为女儿选择了蒙特梭利幼儿园。与台湾将孩子们整天关在室内,学习一大堆课程不同,这所幼儿园的孩子会有大量的户外游戏,各种知识也是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孩子,丝毫不会让孩子感受到外部压力。
到了明秀该上小学时,陈怡光因工作关系,又带领全家迁往台湾。一开始,魏多丽并没有打算在家教女儿,也计划着为她找一所合适的小学,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
因为明秀是年底出生的小孩,跟她在一起上才艺班的孩子多半比她早1年上了小学,所以在女儿还没有正式收到入学通知前,魏多丽就多少了解了一些别人上小学的经验。而在她眼中,台湾的教育堪称“恐怖”。
在才艺班的等候区里,魏多丽整天听着那些家长叽里呱啦地讨论:要学区入学,还是跨区入学?挑完学校之后,又开始挑老师,虽说是常态编班,但实际上家长们还是会想尽办法影响结果。最糟的是,万一开学后发现老师不合适,家长们的焦虑又来了。即使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一致,彼此合作无间,但过两年又要换老师、换班级……
而且,魏多丽所认识的孩子中,有很多聪明的孩子,明明他们的数学程度已经达到小学三年级水平,还得乖乖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1+1=2的课。她甚至曾听一个孩子说,因为上课时问了太多问题,以致老师生气了,不准他再发问。
看着周围家长们忙忙碌碌,为孩子就学问题而担忧,孩子们步履沉重,为功课而烦恼,魏多丽不禁自问:一年后我们也要这样吗?难道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吗?
经过咨询,魏多丽得知,台湾可以申请自学,于是她和陈怡光商量,既然自己赋闲在家,干脆在家教孩子好了。陈怡光从小深受台湾应试教育之苦,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考试机器,认为僵化的教育方式,无法让孩子有多元的学习机会,所以对妻子的选择表示支持。
读书滑雪,不亦乐乎
陈怡光夫妇一向深信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他们认为自学并非只有一种标准模式,家长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性和自己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课程和学习方式。在家自学也不代表着毫无约束的自由和放纵。
为了能给孩子找到一套适合他们的教材,陈怡光夫妇展开了一连串反复的尝试和寻找。选定教材后,魏多丽又精心进行了课程安排,她选用的是每周上5天的课表,每个星期天,她会安排下周的学习计划,有了书面的教学计划,就不用担心忘记该教的内容了。
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计划分配也不尽相同。明秀的部分是整周的放在一起,让她依据当天的计划来选择自己想学习的内容,或是需要与母亲一起做的功课。儿子明哲则要分配好每天的量,他才不会觉得功课多到做不完。魏多丽会以天为单位将明哲的教材分装在透明袋内,上面写着星期几要拿出来做。如此一来,明哲每天早上只要从书架上取下当天的夹链袋,就知道自己当天有多少功课要完成了。一天结束时,看到空的夹链袋就很有成就感,知道他可以去做他想做的事了,像骑自行车、玩乐高玩具或计算机都可以。
在家自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课程的进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比如2012年,明哲滑雪时一只手被撞骨折。如果在学校,他就无法适应以书写和考试为主的教育。但在家里就灵活得多了,魏多丽调整了她的教材和教法来配合儿子的一时不便。例如增加阅读时间,一起讨论读过的书和故事,用字母卡练习拼写波兰文和英文,学习中文字等等。他的学习进度并未因受伤而落后。
除了父母在家自己教以外,明秀和明哲也会去参加他们有兴趣的才艺班。一方面可以学些父母没办法教他们的才艺,另一方面也有机会和同学互动。 陈怡光夫妇认为,才艺班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专长,而非人云亦云地上那些最流行的课程,更不会逼着孩子一定要学到有成果才罢休。
从明秀5岁、明哲4岁开始,每学期结束时,陈怡光夫妇就会讨论哪些才艺课要停止,那些要继续上,才不会过度分心。即使他们一时停止某些课程,并不代表他们就放弃了这个项目。
以滑冰为例,明秀6岁时只想跟着教练上课,不想自己练习,造成她完全无法进步,既浪费金钱又浪费时间。因此,学期末陈怡光夫妇经过商量决定让她暂时休息,但还是时不时地让她试试看,直到一年后明秀愿意主动练习,于是为她换了冰场和教练后恢复了滑冰课。而愿意主动练习的明秀进步很快,现在她是花式滑冰选手,2011年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洲杯花式滑冰锦标赛并赢得冠军。而同样喜爱滑雪的她,15岁时在加拿大取得了国家滑雪指导员执照,可以教小朋友和初学者滑雪。
明哲4岁开始学花式滑冰,但由于多种原因,他进步非常缓慢,最后陈怡光夫妇决定干脆停课,让他在冰上尽兴地玩耍,并没有因为姐姐是花式滑冰选手就要求弟弟也要同样出色。父母的开明,让姐弟俩从小就无需担心被拿来和自己的手足比较,可以毫无压力地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
明哲从2岁开始上亲子音乐律动课,虽然他上正式音乐课的时间只有姐姐的三分之一,但是他每天都会自动坐在钢琴前练习,因此学习没多久就已经能够流畅地演奏钢琴。而明秀因为对反复练习缺乏兴趣,虽然钢琴在5岁半及8岁时学习了两次,但都没有继续下去,可是她却能用计算机和手机创作自己的音乐。
陈怡光夫妇认为,姐弟俩在音乐上都有独特的表现,完全不需要比较。虽然姐弟俩的个性、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但由于父母的因材施教,最终都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对在家上学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孩子的社会化、合作性的培养。不少人都怀疑自学学生关在家里怎么处理人际关系。陈怡光夫妇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非常注重平时让孩子多参加交际活动。除了上一些才艺课建立同伴关系,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自学家庭共同参与的各种亲子游的集体活动,称为Part Day。明秀和明哲在其中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另外,通过旅游,姐弟俩结识了很多外国朋友,回到台湾,他们彼此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保持联系。
游学世界,探索人生
想要让孩子拥有广阔的世界观,光坐在家里死读书是不行的,一定要走出去。陈怡光夫妇始终认为,旅行,尤其是长时间住在某地的旅行,是最能深度认识一个地方的方法。而旅行的目的不仅是玩乐,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很多从书本上无法真正领悟的历史、文化、地理上的知识。
在台湾再怎么努力学习、了解波兰,还是比不上亲身经历。因此,陈怡光夫妇每年都会尽可能挑不同时间回波兰,让孩子们感受波兰不一样的季节和气氛;他们总是尽量挑有重要节庆时回去,让孩子亲身体验那种氛围,对文化和历史的认同才会更深。
除了波兰,12年来,他们全家也去过很多其他国家。而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呆上很长时间,尽量将自己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不单是走马观花地看热闹。
而不论去哪里旅行,他们都会带着功课,除了基本的文化课,魏多丽会重点安排孩子们学习这个国家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
2011年底,陈怡光带领全家去加拿大。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这个国家,出发前,魏多丽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学习单,明秀还上维基百科搜寻了加拿大所有省份的数据,完成了她填写每个省和地区的学习单,同时还制成图表以便比较每个省的面积和人口。
由于事先学习了很多关于加拿大的地理知识,因此在旅行中,孩子们对造访的城市如多伦多、渥太华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清楚地了解他们所住的魁北克市旁的一大片结冰的水面实际上是一条河,而不是海或湖。如此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对于地理和历史学得比死记硬背课本要扎实得多。
每次旅行回来,明秀和明哲必须做1个旅游报告,报告里面可能包含照片整理、车票、景点介绍,还有一路上搜集来的东西。整理的过程也是对这段难忘旅程重温的过程,印象也就更加深刻。
一晃12年过去了,魏多丽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非常满意,认为已经达到了自己最初的预期,甚至更好。现在,明秀在花样滑冰和滑雪方面成绩斐然,而且在音乐上也很有才华,因为才艺全面,她甚至在台湾伊琳之星模特大赛中小试牛刀就取得了冠军,不过她未来的兴趣依然在冰雪世界。至于明哲,生性好静,乐于钻研。魏多丽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在这个国际化的世界里,知识是唾手可得的大宗物资,孩子需要的长期竞争力,不是在短时间内答对试卷上的几道题,而是在他长大后面对人生中没人提过的问题时,能自己设法找出答案。